-
气滞证
气滞证为证候名。指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胸胁、脘腹胀闷疼痛,时轻时重,时作时休,或走窜不定,胀痛可随嗳气、肠鸣、矢气而减,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胁疽 肋疽 渊疽
疾病科属外科疾病概述胁疽、肋疽、渊疽均属发生在胁肋部的疽证。5、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可损骨透膜。辨证论治肝郁气滞证证见胁肋部肿痛,皮色不变,伴有胁痛或胀痛不适,或攻窜作痛,不能转侧,食欲不振,心烦易怒,诸症每因情志不遂而着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3、单方验方参照肝郁气滞证单方验方。
-
消痞化积
消痞化积为治法。指用具有行气化滞、消除痞胀作用的方药,治疗食积气滞证的治法。用行气化瘀、消滞软坚以消除痞积。如胁下肿块、坚实不移(多属肝脾肿大),或小儿疳积等病,均可采用此法。针灸常用章门、痞根、足三里、四缝等穴,针用泻法。
-
疏肝解郁
疏肝解郁为治法,和法之一。又称疏肝理气、疏肝。指用具有舒肝理气、行滞解郁作用的方药治疗肝郁气滞证的治法。肝气郁结表现为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或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周身窜痛,舌苔薄,脉弦。用柴胡疏肝散、七气汤。针灸常选用期门、太冲、阳陵泉、丘墟、肝俞等穴为主,针用平补平泻。
-
气滞胃癌冲剂
气滞胃癌冲剂为中成药,研制方,冲剂。功能:舒肝和胃,止痛消胀。主治: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等。用法:口服,1次1袋,1日2~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按临床用量计算等效量加大5倍(11.0g/kg)、l0倍22.0g/kg)、15倍(33.0g/kg)的剂量灌胃给药,观察7天,无1例死亡,食欲及活动未见异常,体重明显增加。
-
香元和胃颗粒
香元和胃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香元和胃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胃痛气滞证引起的胃脘胀痛,食欲不振。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7.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证型分类
按气血辨证可分为气虚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陷证、血虚证、血热证、血瘀证;按六经辨证可分为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蓄水证、太阳病变证、阳明经证、阳明腑证、少阳证、少阳兼证、太阴表证、太阴里实证、寒湿发黄证,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少阴病表证、少阴急下证、厥阴热证、厥阴寒证、上热下寒证、厥证;
-
理气行滞
理气行滞为治法。指用具有调理气机、疏通阻滞作用的方药治疗气滞证的治法。
-
润通丸
润通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润通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润肠通便,和血疏风。用于津枯气滞证,症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有身热,口干,腹胀或痛。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徐进康
徐进康,1961年生,江苏张家港人,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急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胆石利通片
胆石利通片说明书:药品名称:胆石利通片分类:消化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片芯重0.45g。胆石利通片的主要成份:硝石(制)、白矾、郁金、三棱、猪胆膏、金钱草、陈皮、乳香(制)、没药(制)、大黄、甘草。胆石利通片的功能主治:理气解郁,化瘀散结,利胆排石。症见右上腹胀满疼痛、痛引肩背、胃脘痞满、厌食油腻。
-
调理肠胃
调理肠胃为治法。指用具有调理肠胃气机作用的方药治疗胃肠气滞证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