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原
《医原》医论著作。清·古寿棠撰。刊于1861年。共有医论二十篇,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证治大要,伤寒、内、妇、儿各种证治。现有初刻本、光绪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
藿朴夏苓汤
处方:杜藿香6克真川朴3克姜半夏4.5克赤苓9克光杏仁9克生苡仁12克白蔻末1.8克猪苓4.5克淡香鼓9克建泽泻4.5克功能主治:理气化湿,疏表和中。治湿温初起,恶寒无汗,身热不扬,肢体困倦,肌肉烦疼,面色垢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胸次痞闷,大便溏而不爽,舌苔白滑或腻,脉濡缓或沉细似伏。用法用量:水煎服。
-
对待
对待指脉诊中,把两种形状、性质相对的脉象并列,作为对比的方法。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大小等。《医原》:“经以浮沉、缓急、大小、滑涩八脉,……即于八脉中,分对待、微甚……。”
-
项昕
项昕元代医家。原籍永嘉(今浙江温州),后徒居余姚。幼好方术,后专攻医书。少时即能诵《素问》、《难经》、《脉经》等医著。曾得韩明善所藏方论,并从陈白云学医,与名医朱震亨、葛可久等论医学。又向太医院使张廷玉学导引按摩,尽得其传。撰《脾胃后论》,以补李杲《脾胃论》之不足。另撰《医原》,已佚。
-
尿道创伤
骨盆骨折常造成膜部尿道损伤。膜部尿道创伤:目前国内处理方法尚未一致,主要有以下三种:(1)尿道会师牵引术:伤员无休克或休克确已纠正后,耻骨上切开膀胱,将气囊导尿管内置入与尿道探条弯度相若钢丝作支架,由尿道外口插入,术者以手指伸至尿道内口,在尿道内可触及导尿管顶端,将其引入膀胱内。
-
膀胱创伤
膀胱创伤的发生率在平时次于肾脏及尿道创伤,随着现代化交通发展将会增高,战时则占泌尿系创伤的首位。医原性创伤:膀胱内器械操作如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操作,腔内碎石等均可造成膀胱损伤。伤后有频繁的排尿感,但无尿排出或仅有少量鲜血排出。腹膜外破裂因尿外渗于膀胱周围,发生下腹部疼痛并放射至会阴部。
-
历代名医考
《历代名医考》为医史著作。又名《医学源流》、《医原图》。明代熊均(宗立、道轩、勿听子)著。见《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该书收集伏羲、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孙思邈、韦讯等13位医家的生平事迹及学术思想。
-
石寿棠
石寿棠即石芾南。石芾南(芾音fu福)为晚清医家。安东(属江苏)人。举孝廉,世医,撰有《医源》一书(1861),总论人身脏腑、五行、阴阳、四诊、内、妇、儿等科,以及用药等。平生有著作多种,现行世者有三种,即《温热学讲义》,有台湾印本,《医原》三卷,《温病合编》,俱有刊本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