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项强痛
肝血虚,肝火旺,亦筋燥强急,宜首乌汤。有常惯项痛者,宜六味丸,间服和气饮;有项筋急,不得转侧者,宜木瓜煎,有肾气上攻,项筋连背痛,不可转侧者,宜椒附散;有颈项结核坚肿,色红渐热者,是热毒,宜连翘消毒饮;有项强,卒口噤,背反张,成痓病者,宜乌药顺气散加羌活、独活、木瓜,以上皆项强之病。”
-
颞颥
2.经外奇穴名;3.经穴别名。脑空穴主治五官、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头面虚肿,耳鸣耳聋,心悸,癫狂,项强,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痫证,惊悸,现代又多用脑空穴治疗感冒,哮喘,鼻窦炎,癫痫,精神分裂症,耳鸣,感冒,精神病,鼻炎,肩颈部肌痉挛等。皮肤由颈神经后支枕大神经分布。
-
脑空
脑空穴主治五官、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头面虚肿,耳鸣耳聋,心悸,癫狂,项强,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痫证,惊悸,现代又多用脑空穴治疗感冒,哮喘,鼻窦炎,癫痫,精神分裂症,耳鸣,感冒,精神病,鼻炎,肩颈部肌痉挛等。俯伏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
-
附分
附分穴主治肩臂、上肢等疾患:如肩背拘急,颈项强痛,肘臂麻木不仁,肘臂麻木,肩背拘紧,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肩背神经痛,冈上肌腱炎,颈椎病,颈部肌肉痉挛,肋间神经痛,副神经麻痹,肺炎,感冒等。有颈横动脉降支及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肩胛背神经;艾灸附分10~
-
疏风滋血汤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羌活独活红花牛膝防风白芷家葛升麻甘草柴胡桃仁功能主治:治颈项强痛。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准绳 类方》卷四:方名:疏风滋血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羌活、独活、红花、牛膝、防风、白芷、家葛、升麻、甘草、柴胡、桃仁。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
驱邪汤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防风羌活独活川芎藁本柴胡家葛白芷升麻功能主治:治感冒风寒,颈项强痛。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东医宝鉴》卷七引《必用》:方名:驱邪汤别名:柴胡二术汤组成:柴胡2钱,白术1钱半,干葛1钱3分,苍术1钱,陈皮7分,甘草5分。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
颈百劳
刺灸法:刺法:直刺0.5~颈百劳穴的配伍:颈百劳配列缺、大椎、风池,治颈项强痛。颈百劳配肺俞、内关、太渊、三阴交,治骨蒸潮热。《针灸集成》:瘰疬联珠疮,灸百劳,三七壮至百壮,肘尖百壮,又先问审知初出核,以针贯核正中,即以石雄黄末和熟艾作炷,灸核上针穴三七壮。《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百劳,奇穴。
-
强间
别名大羽。强间穴主治头目、神志疾患等:如头痛,目眩,耳源性眩晕,口歪,颈项强痛,枕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精神病,烦心,失眠,癫狂,痫证,瘛疭,眩晕,项强,呕吐涎沫,心烦,脑膜炎,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癔病等。强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或当风府与百会两穴连线的中点取穴。
-
大羽
强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大羽穴主治病证:强间穴主治头目、神志疾患等:如头痛,目眩,耳源性眩晕,口歪,颈项强痛,枕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精神病,烦心,失眠,癫狂,痫证,瘛疭,眩晕,项强,呕吐涎沫,心烦,脑膜炎,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癔病等。
-
阳角
阳角即阳交。《琼瑶神书·卷四》:“五寸光明穴,更有七寸名外丘阳角。”为阳维脉的郄穴。穴在小腿外侧,与足太阳脉交会,故名。正坐取穴。如胸胁胀满、颈项强痛、惊悸怔忡、癫疾惊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枢痛、膝痛、足胫痿痹、霍乱转筋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胸膜炎、咽喉炎、腓浅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精神病等。
-
鬼厅
鬼厅为穴名。鬼客厅为经穴别名。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交会穴。有苏厥逆、利腰脊作用。如口眼部诸肌痉挛、面肿唇动、僻、齿痛、鼻塞、鼻衄、休克、癫痫、精神病、癔病、及颈项强痛、急性腰扭伤;配风池、风府、中脘、太冲治精神分裂症;②水沟穴针刺有镇痛、镇静、松弛腹肌、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等良好效果,故可用于针麻。
-
首乌汤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首乌汤:处方:首乌15克牛膝9克萆薢泽泻甘草各3克功能主治:治肝经血虚火旺,筋燥强急,颈项强痛。用法用量:水煎服。《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首乌汤组成:首乌18g,生地15-31g,丹皮9g,赤芍9g,当归9g,旱莲草31g,女贞子9g。主治:脂溢性皮炎。
-
通谷
概述:通谷为经穴名。有二:一为足通谷,一为腹通谷。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穴在足部本节前凹陷处,脉气由此通过,故名。伸足取穴。如头痛、眩晕、鼻塞、鼻衄、舌肿、目赤、热病汗不出、颈项强痛、腰膝酸痛、癫狂、疝气。一般直刺0.3~为冲脉、足少阴经的交会穴。谷:水谷。有补脾和胃、宽胸理气的作用。
-
脉君安片
鉴别:(1)取本品1片,除去糖衣,研细,加80%乙醇5ml,煮沸,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挥去乙醇,残渣加1%盐酸溶液5ml使溶解,滤过。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D)。5片,一日3~脉君安片的主要成份:钩藤、氢氯噻嗪、葛根等。用于高血压症,头痛眩眩晕,颈项强痛,失眠心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项痛
项痛证名。出《灵枢·杂病》。感冒风寒者,用驱邪汤;痰盛者,用消风豁痰汤;血虚火盛筋燥者,项强急,动则微痛,用疏风滋血汤;闪挫、久坐、失枕所致者,项强不可转移,多由肾虚不能生肝,肝血虚,无以养筋,常服六味丸(《医碥·项强痛》)。腮项相连肿痛,发热便闭者,宜防风通圣散。参见颈项强痛条。
-
升麻防荆汤
《准绳 类方》卷四:组成:柴胡、黄芩、半夏(姜制)、甘草、防风、荆芥、羌活、独活、家葛、升麻、赤芍药、川芎、白芷。主治:颈项强痛。用法用量:上以生姜、薄荷煎服。加减: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
-
后项
后项为经外奇穴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项部正中线,后发际下1寸处。主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颈项强痛、头痛发热等。一般直刺0.5~0.8寸。
-
阳别
《医学入门·附杂病穴法》:“别即阳别,乃阳交穴也。”阳交为经穴名(YángjiāoGB35)。属足少阳胆经。为阳维脉的郄穴。正坐取穴。如胸胁胀满、颈项强痛、惊悸怔忡、癫疾惊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枢痛、膝痛、足胫痿痹、霍乱转筋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胸膜炎、咽喉炎、腓浅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精神病等。一般直刺0.5~
-
消风豁痰汤
《准绳 类方》卷四:方名:消风豁痰汤组成:黄芩(酒炒)、羌活、红花、半夏(姜制)、陈皮、白茯苓、甘草、独活、防风、白芷、家葛、柴胡、升麻。主治:风寒挟痰,颈项强痛。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加减:一方多加紫金藤。
-
甘葛
概述:甘葛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葛根之别名。性味归经:甘、辛,平。2.治高血压病引起的颈项强痛,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早期突发性耳聋。化学成分:根含野葛苷(Pueroside)A及B、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木糖苷、大豆素、大豆苷等黄酮类、β-谷甾醇、花生酸等。
-
附兮
附兮为穴名。见《琼瑶神书》。“兮”乃“分”之误,即附分。附分为经穴名(FùfēnBL41)。出《针灸甲乙经》。为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俯伏或俯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如肩背拘急、颈项强痛、肘臂麻木不仁等。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
-
鼻人中
鼻人中为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交会穴。穴在人中沟,形似水沟,故名。仰靠或仰卧取穴。有苏厥逆、利腰脊作用。如口眼部诸肌痉挛、面肿唇动、僻、齿痛、鼻塞、鼻衄、休克、癫痫、精神病、癔病、及颈项强痛、急性腰扭伤;配风池、风府、中脘、太冲治精神分裂症;一般针尖向上斜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