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部
承扶穴主治腰腿部疾患: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疮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腰腿痛,现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疗腰背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腰部疼痛,骶部疼痛,臀部疼痛,股部疼痛,大便难,下肢麻痹或瘫痪,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便秘,痔疮,尿潴留,臀部炎症等。
-
六经皮部
太阳皮部称关枢,阳明皮部称害蜚,少阳皮部称枢持,太阴皮部称关蛰,少阴皮部称枢儒,厥阴皮部称害肩。六经皮部与诊治:皮部的诊察和治疗主要从卫气和络脉着眼。由于感邪的不同和体质的差异,所以同是太阳病,又有恶风、发热、自汗出、脉浮缓,以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不同证候。
-
十二皮部
概念:十二皮部即皮部,指全身皮肤按十二经络的分布划分为十二区域。出《黄帝内经素问·皮部》。六经皮部各有专名:太阳皮部称关枢,阳明皮部称害蜚,少阳皮部称枢持,太阴皮部称关蛰,少阴皮部称枢儒,厥阴皮部称害肩。十二皮部的应用:临床上的皮肤针、刺络、敷贴等外治法,都是结合皮部理论的实际应用。
-
害肩
害肩为六经皮部之一,为厥阴皮部名。《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三阴中,太阴为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六经皮部名称表六经名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皮部名关枢害蜚枢持关蛰枢儒害肩皮部(背面)皮部(正面)
-
害蜚
害蜚为六经皮部之一,为阳明皮部名。若阳明经气失调(即阖折),外邪侵犯则发为胃肠实热证,或痿证,其病位多在身前。害蜚为阳明经阳络之名称。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六经皮部名称表六经名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皮部名关枢害蜚枢持关蛰枢儒害肩皮部(背面)皮部(正面)
-
枢儒
少阴与少阳相对,分别为“阴枢”和“阳枢”。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阴中,太阴为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六经皮部命名与关阖枢相关。六经皮部名称表六经名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皮部名关枢害蜚枢持关蛰枢儒害肩皮部(背面)皮部(正面)生理学名词·枢儒:枢儒为理学名词。
-
枢持
少阳居表里之间,为三阳之“枢”,所属皮部称“枢持”或“枢特”(《针灸甲乙经》作“枢杼”)。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六经皮部命名与关阖枢相关。六经皮部名称表六经名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皮部名关枢害蜚枢持关蛰枢儒害肩皮部(背面)生理学名词·枢持:枢持为生理学名词。
-
浮络
浮络指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且常浮现的络脉。皮部以十二经脉分区,观察十二经皮部上浮络的色泽变化,可以了解邪正的盛衰,认识各经疾病,以便早期诊断,亦可行刺络放血。《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黄帝内经太素》卷九杨上善注:“浮谓大小络见于皮者也。”
-
走罐
负压过小,吸拔力不足,罐容易脱落,治疗效果差。临床常用的走罐方法:轻吸快推,行卫气祛表邪:轻吸是应用小号的火罐、以吸入罐内皮肤高于罐外3~此术刺激量最大,能够吸拔沉滞于脏腑、经脉之阴寒痼冷从皮肤、腧穴而出,并对局部筋肉有按摩作用,促进气血对筋肉的荣养。走罐部位以督脉,背腧穴和足太阳皮部为主。
-
皮肤针刺法
皮肤针刺法是将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皮部)的治疗方法,属丛针浅刺法。皮肤针刺法由古代“半刺”、“浮刺”、“毛刺”发展而来。人体皮部是十二经络在体表的分布,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以通过络脉作用于脏腑经脉,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针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要求:针尖不可太锐,呈松针形。
-
莽草根
拼音名:MǎnɡCǎoGēn别名:红茴香根、老根、八角脚根、披针叶茴香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的根或根皮。单叶互生或集生;对小鼠腹腔注射水浸液每只0.2ml(含生药0.2g),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病理切片见到:心肌细胞浊肿,血管扩张充血,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结构较完整,肾小管细胞浊肿变性,肾血管充血。
-
乳香
花萼杯状,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2.鲍达乳香树小乔木,枝条被白毛或无毛。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类球形或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小块状,长0.5-2cm,有的粘连成团块,淡黄色,微带蓝绿色或棕红色,半透明。经闭痛经;同索马里乳香鉴别方法试验,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应呈现与对照品溶液色谱峰保留时间相一致的色谱峰。
-
阴枢
阴枢即枢儒,为少阴皮部名。出柯琴《伤寒来苏集》。参见枢儒:枢儒为六经皮部之一,为少阴皮部名。出《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少阴是三阴之“枢”,阴气柔弱,所属皮部称“枢儒”(儒即柔软之意)。少阴与少阳相对,分别为“阴枢”和“阳枢”。若少阴枢折,则脉结不通,阴气盛则但欲寐,虚阳上亢则心烦不眠。
-
凤庆鸡血藤
出处:《纲目拾遗》"鸡血藤胶"条引《云南志》云:"顺宁府出鸡血藤,熬膏可治血症。雌蕊群近球形,心皮60-75。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窄,红褐色,纤维性强,木部宽,浅棕色,导管孔洞状,排列成明显的 状,髓部小,黑褐色,呈空洞状,具特异香气,味淡而微涩。③草酸钙方晶存在于嵌晶石细胞及嵌晶纤维胞壁中。
-
阳枢
概述:阳枢:1.经外奇穴名;出《中医杂志》。位于背正中线,当第六胸椎棘突之高点处。见柯琴《伤寒来苏集》。出《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少阳居表里之间,为三阳之“枢”,所属皮部称“枢持”或“枢特”(《针灸甲乙经》作“枢杼”)。少阳枢机不利,称为“枢折”,能产生骨节弛缓、往来寒热等症状,其病位多在身之侧。
-
枢杼
参见枢持:枢持为六经皮部之一,为少阳皮部名。出《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少阳居表里之间,为三阳之“枢”,所属皮部称“枢持”或“枢特”(《针灸甲乙经》作“枢杼”)。少阳枢机不利,称为“枢折”,能产生骨节弛缓、往来寒热等症状,其病位多在身之侧。
-
阳明之阳
阳明之阳是指阳明经之阳络。“害”古与盍、阖通用,应读作“阖”,“蜚”是阳气飞动之意。阳经以阳明为阖,故称“害蜚”。《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说明手足阳明经循行部位上所见到的浮络都属于阳明络,而浮络之外的皮肤,即为阳明之皮部。
-
紫草
紫草的功效与主治:紫草具有凉血,解毒,滑肠的功效:紫草治温热癍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血,衄血,尿血,血痢,淋浊,便秘:煎服,3~新疆假紫草煎剂、紫草素、二甲基戊烯酰基紫草素等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新疆紫草切片:为不规则的圆柱形切片或条形片状,直径1~皮部深紫色。
-
关枢
概述:关枢为六经皮部之一。太阳经阳络之称。《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阳中,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中,太阴为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
少阳之阳
少阳之阳为少阳经之阳络。《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说明手足少阳经循行部位上所见的浮络都属于少阳络,而浮络之外的皮肤,即为少阳之皮部。张景岳注:“枢,枢机也;少阳居三阳表里之间,如枢之运,而持其出入之机,故曰枢持。”
-
了哥王根
横切面近圆形,皮部易剥离,较厚,约占木部的1/2,外侧黄棕色,内部白色,有丝状纤维,形成层明显;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杀虫,破积。如加用针刺大横、关元等穴,可出现宫缩加强。⑦其他用了哥王根3钱,鸡肉4两,水适量,隔水炖7小时,睡前1次服食,连服3次,对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效果,或服用了哥王煎剂7~
-
龙胆草
性味归经: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功能主治:龙胆草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用于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所致花翳白陷、凝脂翳、瞳神紧小、暴盲等。
-
大良姜
《中医大辞典》·大良姜:大良姜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别名:山姜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galanga(L.治心胃气痛,胃寒及伤食吐泻。3月采挖根茎,洗净、晒干。原形态:大高良姜,又名:红豆蔻花(《桂海虞衡志》)。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皮部占2/3,内皮层明显,维管束星点可见。
-
白八角莲
拼音名:BáiBāJiǎoLián别名:血丝金盆、鬼臼、九臼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贵州八角莲的根及根茎。叶片盾状着生,叶 廓近扁圆形或半圆形,长约12cm,宽约15cm,4-6掌状深裂,裂片又2-3浅裂成戟形,上面暗绿色或带紫色晕,下面带灰紫色,有细柔毛,叶缘有时具不明显的齿。质坚硬,折断面平坦,颗粒状;
-
关蛰
概述:关蛰为六经皮部之一,指太阴皮部。《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关于关阖枢:关阖枢为经络理论之一。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阳中,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中,太阴为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
威灵仙
C和以常春藤苷元、齐墩果酸为苷元的三萜皂苷等。威灵仙中毒:威灵仙所含的白头翁素与白头翁醇为有毒成分。立即冷却,移人分液漏斗中,用水10m1分次洗涤容器,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加乙酸乙酯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乙酸乙酯液,70℃以下浓缩至近干,加甲醇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
地胆草
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拼音名:DìDǎnCǎo别名:草鞋根、草鞋底、地胆头、磨地胆、苦地胆、地苦胆[云南]、理肺散、牛吃埔、牛托鼻、铁灯盏来源:地胆草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以全草入药。酒龙胆色泽加深,略有酒气。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
-
红茴香根
《中医大辞典》·红茴香根:来源及产地: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IlliciumlanceolatumA.C.Smith的根及根皮。原形态:狭叶茴香,又名:山木蟹、木蟹、山桂花、大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木蟹柴、土大茴、香蟹、木蟹树、黄楠、铁苦散、闷痛香、大香树、山大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毒。
-
无花果蜜饯
无花果蜜饯加工技术1、原料及成熟度:采用刚成熟但不过熟无花果。倒入新鲜无花果直接加热1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从碱液中捞起放入清水中并加入少量稀盐酸进行中和,在水中不断滚动,其皮部脱落,有时还用人工助以脱掉皮部,用pH试纸测试至不带碱性为准,可从水中捞起,沥干水。经煮沸之后,把无花果倒入糖液中进行浸渍。
-
胆草
注解:胆草为中药龙胆的别名,见《药品化义》。酒龙胆色泽加深,略有酒气。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
-
降压灵
萝芙木概述:萝芙木RadixRauvolfiaeVerticillatae(英)Rauwolfia别名鱼胆木、山马蹄、刀伤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促进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17-去氧皮质酮及泌乳激素,降低释放性腺激素等。3.对症治疗如用尼可刹米、山梗菜碱、苯海拉明、安坦、恢压敏、麻黄碱等。
-
陵游
注解:陵游为中药龙胆的别名,见《神农本草经》。酒龙胆色泽加深,略有酒气。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
-
山龙胆
注解:山龙胆为中药龙胆的别名,见《浙江中药手册》。酒龙胆色泽加深,略有酒气。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
-
紫金血藤
拼音名:ZǐJīnXuèTénɡ别名:血藤、黄皮血藤、气藤、香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翼梗五味子的藤茎和根。性状鉴别茎横切面:具有较厚的落皮层,新老木栓层之间为死亡的韧皮部组织。韧皮部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均含有棕色物质。5g/kg灌胃对小鼠具有止咳(氨水气雾法)和祛痰(酚红法)作用。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何首乌
生首乌具有润肠通便,解毒,截疟的功效,治肠燥便秘,瘰疬,久疟。结合蒽醌含量=总蒽醌含量一游离蒽醌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结合蒽醌以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素甲醚(C16H12O5)的总量计,不得少于0.10%。性味与归经:苦、甘、涩,微温。还精煎:本品能明显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使细胞免疫功能提高40%;
-
分部
分部为十二经脉在皮肤上各有其分属的部位,称为十二皮部,各经脉的病变可反映到其分属的皮部,因称。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所终。”因此,临床上可利用皮肤上的某些变异(如色泽异常、丘疹、结节、敏感点等)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
-
草龙胆
注解:草龙胆为中药龙胆的别名,见《本草图经》。酒龙胆色泽加深,略有酒气。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
-
苦龙胆草
注解:苦龙胆草为中药龙胆的别名,见《滇南本草》。酒龙胆色泽加深,略有酒气。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
-
水龙胆
注解:水龙胆为中药名,出自《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龙胆的别名。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
-
萝芙木
萝芙木概述:萝芙木RadixRauvolfiaeVerticillatae(英)Rauwolfia别名鱼胆木、山马蹄、刀伤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促进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17-去氧皮质酮及泌乳激素,降低释放性腺激素等。3.对症治疗如用尼可刹米、山梗菜碱、苯海拉明、安坦、恢压敏、麻黄碱等。
-
明党参
入肺、胃、肝经。明党参的功效与主治:明党参具有润肺化痰,养阴和胃,解毒的功效,治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贫血,眩晕,妇女白带,疔毒疮疡。使用禁忌:脾虚泄泻、梦遗滑精者以及孕妇禁服明党参。(2)取本品粉末1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于,残渣加酸性稀乙醇(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
-
千斤拔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千斤拔: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QiānJīnBá英文名:PhilippineFlemingiaRoot,RootofPhilippineFlemingia别名:金鸡落地、土黄鸡、老鼠尾、透地龙、牛大力、千里马、牛顿头、一条根、土黄昏、吊马桩、千斤吊、大力黄、千尾荡、三股丝、金牛尾、千金坠。叶柄有柔毛。
-
兔儿伞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解毒消肿。1.治风湿麻木,肢体疼痛,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瘰疬。拼音名:TùérSǎn英文名:AconiteleafSyneilesisHerba别名:七里麻、一把伞、伞把草、南天扇、雨伞菜、帽头菜、兔打伞、雪里伞、龙头七、贴骨伞、伸草、破阳伞、铁凉伞、雨伞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兔儿伞的根全草。
-
云防风
拼音名:YúnFánɡFēnɡ别名:竹叶防风、鸡脚暗哨、鸡足防风、西防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竹叶西风芹、松叶西风芹和多毛西风芹的根。小总苞片6-10,基部联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质坚实,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显菊花心,皮部黄白皮,占根的大部分,散生棕色油点,接近木部龙多,木部淡黄色。
-
四叶胆
注解:四叶胆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龙胆之别名。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
-
罗芙木总碱
萝芙木概述:萝芙木RadixRauvolfiaeVerticillatae(英)Rauwolfia别名鱼胆木、山马蹄、刀伤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促进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17-去氧皮质酮及泌乳激素,降低释放性腺激素等。3.对症治疗如用尼可刹米、山梗菜碱、苯海拉明、安坦、恢压敏、麻黄碱等。
-
罗芙木全碱V
萝芙木概述:萝芙木RadixRauvolfiaeVerticillatae(英)Rauwolfia别名鱼胆木、山马蹄、刀伤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促进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17-去氧皮质酮及泌乳激素,降低释放性腺激素等。3.对症治疗如用尼可刹米、山梗菜碱、苯海拉明、安坦、恢压敏、麻黄碱等。
-
罗芙木全碱
萝芙木概述:萝芙木RadixRauvolfiaeVerticillatae(英)Rauwolfia别名鱼胆木、山马蹄、刀伤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促进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17-去氧皮质酮及泌乳激素,降低释放性腺激素等。3.对症治疗如用尼可刹米、山梗菜碱、苯海拉明、安坦、恢压敏、麻黄碱等。
-
羊角藤
化学成分:根含挥发油,主要为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药理作用:羊角拗混合苷(Divasidum)及羊角拗苷具有和毒毛旋花子苷K相似的强心作用,已证明混合苷的作用比毒毛旋花子苷K稍弱而持久,在胃肠道吸收缓慢而不规则。化学成份:羊角藤根和茎中主要含蒽醌类(an-thraquinones)化合物;胃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
-
铁包金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包金:拼音名:TiěBāoJīn别名:鼠乳根、老鼠耳、鸭公青、乌龙根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细叶勾儿茶Berchemialineata(L.用于肺结核咯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精神分裂症,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疔疮疖肿,颈淋巴结肿大,睾丸肿痛。(《杏林医学》)②治鼠疣(鼠痣):铁包金水煎,常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