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缪希雍
缪希雍(1566-1627年)明代医家。字仲醇,号慕台,江苏常熟人,后迁居金坛。因家道中落,弱冠后弃儒习医,并以术济人,多有治验,名闻遐迩。丁元荐将其医术验案进行整理,著成《先醒斋笔记》,缪氏又亲为增广之,成《先醒斋广笔记》。另有《本草经疏》、《本草单方》、《炮炙大法》等,均行于世。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综合性医书。明·缪希雍撰。初名《先醒斋笔记》,乃丁元荐取缪氏所搜集临证所用诸方刊行于世,后经缪氏本人增订改用今名。前三卷介绍作者临床心得及其验案、效方,并能从中总结一些病症的治疗规律和大法。卷四列述常用药及其炮炙大法等。本书反映了缪氏的学术经验,语简法备。建国后有排印本。
-
本草经疏
又名《神农本草经疏》。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卷3以下为玉石部上品,其后各卷的编排次序与《证类本草》同;本书虽名为《本草经疏》,但其中不少引录药物的叙述文字并非《本草经》的原文,而是见于《名医别录》、《唐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以及陈藏器《本草拾遗》等书。现存初刻本,周氏医学丛书本等。
-
景天花
拼音名:JǐnɡTiān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八宝Hylotelephiumerythrostictum(Miq.)H.Ohba的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石缝中或沟边湿地。性味:苦;风疹瘙痒各家论述:论景天花非通神不老之品缪希雍:"(景天)花,功用具如《经》说,第大苦大寒之药,而云轻身明目,通神不老,未可尝试也。
-
先醒斋笔记
《先醒斋笔记》为《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原名。明·缪希雍撰。初名《先醒斋笔记》,乃丁元荐取缪氏所搜集临证所用诸方刊行于世,后经缪氏本人增订改用今名。前三卷介绍作者临床心得及其验案、效方,并能从中总结一些病症的治疗规律和大法。卷四列述常用药及其炮炙大法等。本书反映了缪氏的学术经验,语简法备。
-
炮炙大法
《炮炙大法》炮炙专书。明·缪希雍撰,庄继光整理。刊于1622年。本书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经验、分水、火、土、金、石、草、木、果、米谷、菜、人、兽、虫角等14类,记述了439种药物的炮炙方法。末附用药凡例,系制药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现存明刻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
卢复
卢复为明代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习儒,二十岁始攻医学,后与当时名医缪希雍、王绍隆等过往甚密。精医学,兼通佛学(大乘),撰述有《芷园臆草》、《医种子》,辑录有《神农本经》等书。其子卢之颐,也是当地名医。其《本草乘雅半偈》中录有卢氏不少医论之内容。他们在医学上都表现了一定佛家思想的影响。
-
李廷昰
李廷昰明清间医家(?其父李中立,亦谙医术,叔李中梓,为当时名家。李氏与当时名医喻嘉言、张卿子等有交往,晚年与文人朱彝尊交善,并得其赠书多达数千卷,学问大增。曾校订贾所学《药品化义》,认为该书实“一世之指南”。有医著多种:《脉诀汇辨》十卷、《五运六气医案》一卷,《医学口诀》、《痘疹全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