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泉
在泉为运气术语。在泉指客气中在位置上与司天相对之气。位当终之气,主管下半年的气候、物候等变化。司天象征在上,主上半年的气运情况;如子午年是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与在泉,可推算一年中岁气的大体情况,及气运影响与发生疾病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
-
司地
司地为运气术语。参见司天在泉:司天在泉为运气术语。司天象征在上,主上半年的气运情况;在泉象征在下,主下半年的气运情况。如子午年是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与在泉,可推算一年中岁气的大体情况,及气运影响与发生疾病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
-
司天在泉
司天在泉为运气术语。司天象征在上,主上半年的气运情况;在泉象征在下,主下半年的气运情况。如子午年是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与在泉,可推算一年中岁气的大体情况,及由于气运影响与发生疾病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
-
司天
位当三之气,主管上半年的气候、物候等变化。参见司天在泉:司天在泉为运气术语。司天象征在上,主上半年的气运情况;如子午年是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与在泉,可推算一年中岁气的大体情况,及气运影响与发生疾病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
-
五运六气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
地化
概述:地化为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地化奈何?”吴昆注:“地化,在泉之化也。”《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同清者多地化。”张景岳注:“运与司天阳明同清者,则当多用在泉少阴温热之化以治之。”即岁运与司天之气,同为清气,应多以火热之气调节。
-
同岁会
同岁会为运气术语。指逢阴年(阴干),不及的中运之气与在泉之客气相合。《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如癸巳、癸亥、癸卯、癸酉四年,均为火运不及,巳亥年为少阳相火在泉,卯酉年为少阴君火在泉,是阴火运各合于客气之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即为同岁会年。此外,辛丑、辛未亦为同岁会。
-
同天符
同天符为运气术语。指逢阳年(阳干),太过的中运之气与在泉之客气相合。《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过而同地化者三…如甲辰、甲戍年,甲为阳土,辰、戍年太阴湿土在泉,是阳土运与在泉湿气合,即为同天符年。此外,壬寅、壬申、庚子、庚午亦为同天符。
-
左间气
左间气为运气术语。指客气六步运动中,位于司天、在泉左侧的二气。参见间气:间气为六气分治,在上者谓之司天,在下者谓之在泉,其余四气分司左右,称为间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又“间气者,纪步也。”谓间气以步为纪。如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
-
正化
正化为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明其正化。”如壬申、壬寅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中运为太角木运太过,司天之气为热化,在泉与中运之气为风化,凡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正化日。”2.出《类经图翼》。正化与“对化”共同说明十二地支化生六气的道理。
-
右间气
右间气为运气术语。指客气六步运动中,位于司天,在泉右侧的二气。参见间气:间气为六气分治,在上者谓之司天,在下者谓之在泉,其余四气分司左右,称为间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又“间气者,纪步也。”谓间气以步为纪。如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
-
间气
间气运气术语。六气分治,在上者为司天,在下者为在泉,其余四气分司司天和在泉左右,称为间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间气者,纪步也。”六气如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每气为一步,故每一间气各司一年之中的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一昼夜为百刻)。
-
地气
4.饮食五谷之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杨上善注:“地气,阴气也。”运气术语·地气:地气为运气术语,指主气,或称主时之六气,即六气分司于一岁的二十四节气。地气系与“天气”相对而言,在泉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称为“地气”。
-
地
6.腰以下部位;7.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杨上善注:“地,下也。”中部地为合谷穴处的动脉;中部地,手阳明也,…下部地,足少阴也。”指岁气中的在泉之气,统管四、五、终三气。
-
气上冲胸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少阴在泉,…见于奔豚、厥阴病及肝气逆证。上热下寒者,症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下利及吐蛔等,治宜清上温下。阳虚寒厥,见脉微恶寒,手足厥冷者,治宜回阳救逆;阳气内郁,以致手足厥逆,心下痞塞,胸胁苦满,或腹中痛,脉弦有力者,治宜疏肝泄热退厥。
-
气上撞心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所谓撞心及心中疼热,均为胃脘至食道的痞胀、嗳气及烧灼感等症状。《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少阴在泉,…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指腹内逆气上冲胸脘部,或吞咽有气团阻塞感的表现。
-
岁主
岁主为运气术语。指六气司天在泉各主持一岁之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岁主奈何?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
-
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合,推算各年的五运、六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太过、不及等,观察运与气之间相互化生和承制的现象,预测每年气象特点及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规律。医家著作中较集中反映其内容的是《内经》中《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大论。
-
燥毒
燥毒暴烈的燥气。《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阴在泉,燥毒不生。”王冰注:“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
-
柔化
柔化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黄今)化,间气为柔化。”司天在泉主一年的气化,间气主六十日的气化,太阴之年的间气称为柔化。
-
热
概述:热:1.热邪;3.治疗方法;自然界六气之中的火热之气,为夏时主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伤形,热伤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热证·热:热意指热证。温法或祛寒法。《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
-
清毒
清毒病因学名词。指清冷之毒。系自然界致病因素之一。为异常的五行之气所化。《素问·五常政大论》:“厥阴在泉,清毒不生。”王冰注:“毒者,皆五行栗盛暴烈之气所化。”
-
客气
又名客运。是与主气相对而言,主所值之年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的运行变化。又各分主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及左右四间气,构成客气六步运动的方式,每步各主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但对气候的影响仍以司天在泉二步为主,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素问·标本病传论》:“人有客气,有同气。”
-
甘化
甘化为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太阴属土,主湿主甘,故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
-
备化汤
《三因》卷五处方木瓜干1两,茯神(去木)1两,牛膝(酒浸)3分,附子(炮,去皮脐)3分,熟地黄半两,覆盆子半两,甘草1分,生姜3分。功能主治丑末之岁,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病关节不利,筋脉拘急,身重,萎弱,或温疠盛行,远近咸若,或胸腹满闷,甚则浮肿,寒疟,血溢,腰椎痛。自大寒至春分,依正方;
-
肠鸣
出《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经云,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二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四曰土郁。经云,少阳在泉,热淫所胜,病腹中肠鸣,气上冲胸。东垣云,如胃寒泄泻,肠鸣,于升阳除湿汤中加益智、半夏各五分,生姜、大枣和煎。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
敷和汤
处方:半夏(汤洗)半两,枣子半两,五味子半两,枳实(麸炒)半两,茯苓半两,诃子(炮,去核)半两,干姜(炮)半两,橘皮半两,甘草(炙)半两。功能主治:己亥之岁,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病者中热,而反右胁下寒,耳鸣泪出,掉眩,燥湿相博,民病黄疸浮肿,时作瘟疠。自大暑至秋分,加泽泻、山栀仁各1分;
-
升明汤
《三因》卷五:组成:紫檀香半两,车前子(炒)半两,青皮半两,半夏(汤洗)半两,酸枣仁半两,蔷薇半两,生姜半两,甘草(炙)半两。主治:寅申之岁,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气郁化热,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胁满,呕吐,胸臆不利,耳聋,目瞑,口渴,身重,心痛,阳气不藏,疮疡烦躁。制备方法:上锉散。
-
天气
概述:天气:1.运气学说术语;2.泛指充满于天空中的气。运气学说术语·天气:天气为运气学说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有司天、在泉、左右间气之别,司天之气为三之气,位于正南方,南方在上,故称为天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
明化
明化运气术语。指少阳间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
-
寒淫
寒淫“六淫”之一,即寒邪。《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
-
风鼓
风鼓运气术语。系岁运主气名之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寅申之纪也,……其运风鼓。”谓寅申年份的岁运主气为风鼓,寅申之年是相火司天,风木在泉,风火合势,其运如风之鼓动,故名。
-
地运
地运为运气术语。指在泉之气的运行。《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柔不附刚,亦名失守,即地运皆虚。”
-
地数
地数为运气术语。在泉六气的数理。《素问遗篇·刺法论》:“详其地数之等差。”谓审察其地运规律相差不等。
-
溺白
《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在泉,客胜,甚则下白溺白。”《景岳全书·淋浊》:“溺白证如泔如浆者,亦多属膀胱水道之热,宜导赤散、徙薪饮之类以清之。若无内热而溺白者,多由饮食湿滞,宜小分清饮或苓术二陈汤减去干姜以燥之利之。若胞气不固而液浊不清者,此亦败精之属也,宜秘元煎或水陆二仙丹以固之。”
-
五运行大论篇
《五运行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五运,即五行之气,因其变化运行,故名。本文介绍了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循行规律,以及五运的由来和六气的作用。文中又指出人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即谓“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的道理。
-
下气
概述:下气:1.运气术语;3.治疗效应降气或镇潜。《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征其下气而见可知也。”下气指六气定位下之气,如水位下之土气,土位下之木气,木位下之金气,金位下之火气,火位下之水气等。《黄帝内经灵枢·口问》:“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愧。”《本草纲目》:莱菔子“下气定喘,治痰消食。”
-
湿毒
湿毒慓盛暴烈的湿气。《素问·五常政大论》:“阳明在泉,湿毒不生。”
-
审平汤
《三因》卷五:方名:审平汤组成:远志(去心,姜制,炒)1两,紫檀香1两,天门冬(去心)3分,山茱萸3分,白术半两,白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生姜半两。主治:卯酉之岁,阳明司天,少阴在泉,病者中热,面浮,鼻鼽,小便赤黄,甚则淋;自大暑至秋分,去远志、白术,加酸枣仁、车前子各半两;制备方法:上锉散。
-
热毒
时毒指温热病之兼毒者,包括温毒痄腮及发颐,温毒发斑,温毒喉痧等。病邪名·热毒:热毒为病邪名,又称“火毒”。《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儒门事亲·小儿疮疱丹熛瘾疹旧蔽记五》:“凡胎生血气之属,皆有蕴蓄浊恶热毒之气。亦有阳毒发癍者。但色重者热深,色轻红者热浅。”
-
瞀热
瞀热证名。指闷乱烦热之状。《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腨胻足病,瞀热以酸,胕肿不能久立……”
-
风淫
风淫为病因学名词。风气太过,成为致病的邪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又指风邪侵犯人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
下加
下加为运气术语。下加于上为加,运与在泉同化,称为下加。《黄帝内经素问·六元纪大论》:“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
-
同地化
同地化运气术语。岁运与在泉之气一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愿闻同地化者何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