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球兰:拼音名:Qi L n别名:雪球花、金雪球、绣球花藤、玉绣球、壁梅、石梅、蜡兰、金丝叶、草鞋板、爬岩板来源:萝藦科球兰属植物球兰Hoyacarnosa(L.f.)R.Brown,以叶及全草入药。外用治痈肿疔疮。小毒归经:肺;通经下乳。(《福建中草药》)各家论述:1.《福建民间草药》:祛风湿,清肝热,消痈肿。
-
小麦
3.浮小麦是小麦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性味甘、凉,入心经,有益气除热,养心生津,止虚汗、盗汗,骨蒸虚热的作用,可治疗虚热多汗、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3.对妇人脏燥者,小麦宜与大枣、甘草同食;2毫米,丁字着生,花丝细长,子房卵形。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
伏龙肝
3.研末油调敷痈肿溃疡。《全国中草药汇编》·伏龙肝:拼音名:FúLónɡGān别名:灶心土来源:为久经草或木柴熏烧的灶心土。鸽灌服伏尤肝煎剂3g/kg,每天两次,共4次后,对于静脉注射洋地黄酊引起的呕吐有止吐作用,主要为呕吐次数减少,呕吐的潜伏期并无明显改变。分离,沉淀能在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主呕吐反胃;
-
白菖
《中医大辞典》·白菖:白菖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名医别录》记载的水菖蒲之别名。治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请,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贵州民间方药集》)④治痈肿初起:菖蒲一两,独活五钱,白芷五钱,赤芍五钱,紫荆皮三钱。或用臭蒲根5两,经水煎、过滤及乙醇反复处理,调整pH至7。
-
赞刺
概述:赞刺为古刺法名,是十二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多用于治疗局部红肿的外科病症,如临床上用三棱针散刺出血,治疗下肢丹毒。方法是直入直出,刺入浅而出针快,是连续分散浅刺出血的刺法。治疗痈肿。
-
竹节香附
主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四肢拘挛,痈肿。化学成分:本品含毛茛苷、多种竹节香附苷(Raddeanin)、多被银莲花素A(AnemaodeaninA)、葡萄糖、蔗糖。附方:①治慢性关节疼痛:两头尖八分,防风三钱,牛膝四钱,威灵仙四钱,松节二钱,鸡血藤五钱。(《山东中草药手册》)②治痈疽疮疡:两头尖八分,金银花一两,地丁一两。
-
炒王不留行
炒后质地松泡,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较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王不留行治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淋证,小便不利,睾丸炎、痈肿疔疮。治疗乳痈初起,红肿疼痛,可与蒲公英、瓜蒌、当归配伍,加酒煎服(《本草汇》)。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
-
炒王不留
炒后质地松泡,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较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王不留行治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淋证,小便不利,睾丸炎、痈肿疔疮。治疗乳痈初起,红肿疼痛,可与蒲公英、瓜蒌、当归配伍,加酒煎服(《本草汇》)。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
-
龙舌草
水鳖科植物水车前的全草·《中医大辞典》·龙舌草:龙舌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2.治乳腺炎,疔疮痈肿。水鳖科水车前属植物水车前的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龙舌草:拼音名:LónɡShéCǎo别名:塘底菜、水白菜、水芥菜、水莴苣、龙爪草、海菜来源:水鳖科水车前属植物水车前Otteliaalismoides(L.主肺热咳喘;
-
虾蟆
一作夺命穴别名。眼大而突出,眼间距窄,两眼之间有横斑;治痈肿,热疖,口疮,瘰疬,泻痢,疳积。(《纲目》)②治湿瘑:干虾蟆一个,烧灰,细研为末,以猪脂调,涂敷疮上,日三、五度。(《外台秘要》)各家论述:《本草衍义补遗》:"虾蟆味甘性寒,南人多食之,《本草》明言可食,不患热病,由是病人煮食之矣。
-
地丁草
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丁草:地丁草为中药名,出自《辽宁经济植物志》,为《中药志》记载的苦地丁之别名。1.治疔疮,痈肿,丹毒,瘰疬,毒蛇咬伤。全草含棕榈酸、琥珀酸、双羟基苯甲酸、地丁酰胺、磺化聚糖、多糖等,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葡萄球菌与卡他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
-
金钱草
4.5cm,先端钝尖或钝,基部心形或近圆形,全缘;金钱草中毒:金钱草含有槲皮素、黄酮累及山柰素、挥发油等。不良反应机制:本品含有的黄酮类、挥发油、鞣质等成分,可引起变态反应,还可能影响排钾利尿。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性味归经:连钱草味苦、辛,性微寒;
-
血见愁
唇形科植物山藿香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血见愁:血见愁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峨眉山药用植物》山藿香之别名。药理作用:槲皮素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山柰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绿脓、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2.治蛇咬伤,痈肿疔疮,煎服并捣敷;叶含鞣质。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形,长6~
-
王不留行
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能。王不留行生品长于消痈肿,用于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除去杂质,再晒干。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性味与归经:苦,平。
-
王不留
概述:王不留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王不留行之简称。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能。5月,果期5~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
留行子
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能。王不留行生品长于消痈肿,用于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除去杂质,再晒干。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性味与归经:苦,平。
-
下马痈
出《外科证治准绳》卷四,即生于右臀下摺纹部位之痈肿。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
-
淮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淮通:拼音名:Hu iTōnɡ别名:淮木通、青木香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宝兴马兜铃AristolochiamoupinensisFranch.,以根和茎入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阴道滴虫,风湿关节痛,湿疹,荨麻疹,痈肿。小苞片卵形;子房圆柱形,密被长柔毛;皮层及射线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并含草酸钙簇晶。
-
一枝箭
铁棒锤又名铁牛七、一枝箭、三转半、八百棒、雪上一枝蒿。铁棒锤茎叶:煎水洗痈肿疮毒。块根含雪乌碱、次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乌头碱。方名:一枝箭组成:白及1钱5分,天花粉1钱5分,知母(去毛)1钱5分,牙皂1钱5分,乳香1钱5分,半夏1钱5分,金银花1钱5分,川山甲(酥炙)1钱5分,贝母(去心)1钱5分。
-
栝楼子
《*辞典》:栝楼子: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GuāL uZǐ别名:瓜蒌仁(《丹溪心法》),栝楼仁(《药性类明》)。治痰热咳嗽,燥结便秘,痈肿,乳少。(《丹溪心法》)③治妇人形瘦,有时夜热痰嗽,月经不调:青黛、瓜蒌仁、香附(童便浸、晒干)。
-
茴香茎叶
《*辞典》:茴香茎叶:出处:《药性论》拼音名:Hu XiānɡJīnɡY 别名:茴香菜(《千金 食治》),草蘹香(《本经逢原》),香丝菜(《植物名实图考》)。④《南京民间药草》:煎服,顺气发汗;(《食疗本草》)②治恶毒痈肿,或连阴髀间疼痛急挛,牵入少腹不可忍:茴香苗叶,捣取汁一升服之,日三、四用,其滓贴肿上。
-
黑沙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沙蒿:拼音名:HēiShāHāo别名:油蒿来源:菊科黑沙蒿ArtemisiaordosicaKrasch.,以全草、根、花蕾、种子入药。疮疖痈肿:将叶捣烂外敷,具拔脓作用。解毒消肿。(《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二、黑沙蒿茎叶、老鹳草各五钱,马先蒿三钱。(《内蒙古中草药》)②治感冒头痛:黑沙蒿花蕾三钱,水煎服。
-
芭蕉叶
《*辞典》:芭蕉叶:出处:《纲目》拼音名:BāJiāoY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甘淡,寒。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治热病,中暑,脚气,痈肿热毒,烫伤。②《现代实用中药》:利尿。(《圣惠方》)②治烫伤:芭蕉叶适量,研末。
-
蚌粉
《*辞典》:蚌粉: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 nɡFěn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参见蚬壳条。功能主治:化痰消积,清热燥湿:治痰饮咳嗽,胃痛,呕逆,白带,痈肿,湿疮。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撩阴疮、湿疮、疿痒。
-
穿破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穿破石:拼音名:ChuānP Sh 别名:葨芝、金蝉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来源: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cochinchinensis(Lour.雄花序直径约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治湿热黄疸,湿热痹,疔疮痈肿。
-
大叶金花草
《中医大辞典》·大叶金花草:大叶金花草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全草煎剂给小鼠灌胃,对眼镜蛇毒有保护作用。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
-
桃根
《*辞典》:桃根:出处:《证类本草》拼音名:T oGēn别名:桃树根(《圣惠方》)。功能主治:治黄疸,吐血,衄血,经闭,痈肿,痔疮。(《伤寒类要》)②治妇人数年月水不通,面色萎黄,唇口青白,腹内成块,肚上筋脉,腿胫或肿:桃树根一斤,牛蒡子根一斤,马鞭草根一斤,牛膝二斤(去苗),蓬蘽根一斤。
-
漆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漆姑草:拼音名:QīGūCǎo别名:羊儿草、地松、星秀草、珍珠草来源:石竹科漆姑草属植物漆姑草Saginajaponica(Sweet)Ohwi,以全草入药。用于白血病,漆疮,痈肿,淋巴结结核,龋齿痛。《本草拾遗》:按漆姑草如鼠迹大,生阶墀间阴处,气辛烈,主漆疮,挼碎敷之,亦主溪毒疮。治瘰疬结核。
-
麋脂
《*辞典》:麋脂:出处:《本经》拼音名:M Zhī别名:官脂(《本经》),麋膏(《周礼》郑玄注)。治风寒湿痹,恶疮痈肿。①《本经》:主痈肿,恶疮,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③《饮膳正要》:通血脉,润泽皮肤。④《医学入门》:面生疱疮,涂之。注意:《本草经集注》:畏大黄。
-
山慈菇
概述:山慈菇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性味归经:甘、微辛,寒,有小毒。入肝、脾经。治痈肿,疔疮,瘰疬结核、喉痹肿痛,毒蛇咬伤。冰球子表皮细胞切向延长,淀粉粒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维管束鞘纤维半月形,偶有两半月形。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瘸瘕痞块。
-
针烙法
针烙法医疗技术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其方法与适应症各有不同。其一为切开排脓,用于深部脓肿,或慢性脓肿之排脓不畅者,或痈肿皮厚小口,脓水出之不快者,或疖肿皮薄内溃成脓者。其二用于消肿,凡鱼口便毒、横痃冷疔等不溃不消之顽证,针之以引毒外出。此法不宜用于治疗红肿热痛之急症。
-
野烟
《*辞典》:野烟: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YěYān别名:大将军、红雪柳、红野莴笋、红麻菠萝(《云南中草药》),破天菜(《全展选编、内科》),彪蚌法(傣名)。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痈肿疔疮,腮腺炎,扁桃体炎。治扁桃体炎,热毒疔疮,痈疽发背,无名肿毒。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浸酒涂擦,或研末撒。
-
地石榴
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中医大辞典》·地石榴:地石榴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地瓜藤之别名。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石榴:地石榴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菍地之别名。4.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蛇咬伤。
-
旱芹
《*辞典》:旱芹:出处:《履巉岩本草》拼音名:H nQ n别名:芹菜(《别录》),和兰鸭儿芹(《中国植物图鉴》),香芹、蒲芹(《本草推陈》),药芹(《中国药植图鉴》),野芹(《上海常用中草药》)。归经:《本草撮要》:入足阳明、厥阴经。(《陕西草药》)②治痈肿:鲜芹菜一至二两,散血草、红泽兰、铧头草各适量。
-
小粉
性味:甘,凉。"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厥阴经。"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续气脉;又性主伤折,和醋蒸之,裹所伤处使定,重者再蒸裹之。"②《纲目》:"醋熬成膏,消一切痈肿,汤火伤。"附方:治一切痈肿发背,无名肿毒,初发焮热未玻者:来年小粉,炒成黄黑色,冷定研末;
-
王不留行散
桑根白皮性寒,同王不留行,蒴藋细叶烧灰存性者,灰能入血分止血也,为金疮血流不止者设也。《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方之王不留行散:组成:王不留行1两,甘遂3分(煨令微黄),石韦1两(去毛),葵子1两半,木通2两半(锉),车前子2两,滑石1两,蒲黄1两,赤芍药1两半,当归1两半(锉,微炒),桂心1两。
-
酢浆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酢浆草:别名: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来源: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L.的全草。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雄蕊的花丝基部合生成简;《江西民间草药》)(14)治咽喉肿痛:鲜酢浆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或煎汤漱口。水煎服,渣抖烂外敷。
-
草乌头
将紫草乌碱溶液加热或放置于室温2~异乌头碱0.02%溶液对家兔角膜有较弱的局部麻醉作用,将其注射于小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围,能使之产生传导阻滞.临卧温酒下。⑥张寿颐:草乌头(本经)谓主中风恶风洗洗,盖仍以外感寒风而盲,洗洗读作洒洒,仍是洒浙恶风之候,而后世乃谓可治恶风,以恶字作如字读,岂古人之真旨?
-
刺蒺藜
托叶对生,形小,永存,卵形至卵状披针形;6毫米,先端短尖或急尖,基部常偏斜,上面仅中脉及边缘疏生细柔毛,下面毛较密。无臭,味苦辛。药理作用:①降低血压作用白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李氏方主血结成症,奔豚瘕疝,喉痹胸痹,乳难乳岩等疾。
-
斑地锦
总苞钟状,4裂;蒴果三棱状卵球形,径约2毫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顶端残存花柱。治黄疸,泄泻,疳积,血痢,尿血,血崩,外伤出血,乳汁不多,痈肿疮毒。②治小儿疳积:干斑地锦一两,鲤鱼献子(马鞭草科华紫珠)根、白马骨(茜草科)、紫青藤(鼠李科牯岭勾儿茶)、醉鱼草(马钱科)根各四至五钱,黑豆半生半熟十余粒。
-
凤仙透骨草
《中医大辞典》·凤仙透骨草:凤仙透骨草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大辞典》。瘰疬,痈肿,鹅掌风,癣,捣敷,或水煎浓缩成膏,以纸摊贴患处。化学成分:凤仙花全草含指甲花醌及其甲醚,山柰酚及其3-阿拉伯糖苷以及山柰酚的、槲皮素的、蹄纹天竺素的和矢车菊素的3-葡萄糖苷,1,2,4-三羟基萘-4-葡萄糖苷等。或煎汤熏洗。
-
棘针
《*辞典》:棘针:出处:《本经》拼音名:J Zhēn别名:白棘(《本经》),棘刺、枣针(《别录》),赤龙爪(《普济方》)。治痈肿有脓,心腹痛,尿血,喉痹。(《小品方》腐棘刺漱汤)各家论述:《本草述》:《准绳》治溲血,有鹿茸丸,用棘刺逐队于诸补剂中,且有桂、附,是则《别录》所云疗丈夫虚损云云,非无据也。
-
赛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赛葵:拼音名:S iKu 别名:黄花棉、山黄麻、大叶黄花猛、山桃仔来源:锦葵科赛葵属植物赛葵Malvastrumcoromandelium(L.外用治跌打损伤,疔疮,痈肿。茎直立,疏被单毛和星状粗毛。托叶披针形,长约5mm;解毒消肿。主湿热泻痢;治黄疸,痢疾,疟疾,小儿食滞,肺热咳嗽,喉头炎,疮疖,跌打肿痛。
-
五叶藤
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五叶藤:五叶藤为中药名,出自《履 岩本草》,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乌蔹莓之别名。性味归经:苦、酸,寒。1.治痈肿,疔疮,乳痈,痄腮,丹毒,蛇虫咬伤,跌打肿痛。旋花科五叶藤的叶、块根·五叶藤:别名:五爪金龙、五爪龙、五叶茄、五叶薯、五齿苓来源:旋花科五叶藤Ipomoeacairica(L.
-
板蓝根
板蓝根的功效与主治: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板蓝根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烂喉丹痧,丹毒,疮肿,水痘,麻疹,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
营实
《*辞典》:营实:出处:《本经》拼音名:Y nɡSh 别名:蔷薇子(陶弘景),野蔷薇子(《东医宝鉴》),石珊瑚(《纲目拾遗》)。性味:酸,凉。治水肿,脚气,疮毒痈肿,小便不利,经期腹痛。对于浮种、月经不调、小便不利、脚气肿满、霉疮结痂、癣疮等皮肤病而致肿满喘咳、二便不通,心腹胀闷者用此有效。晒干浸酒饮。
-
楸叶膏
《圣济总录》卷一三○:方名:楸叶膏组成:楸叶(锉)10斤,马齿苋(锉)1斤,乌犀角末2两,沉香末1两。主治:疮疡。发背、痈肿、恶疮。用法用量:凡有热肿,先以浆水洗肿处,次以甘草水洗,然后摊药于薄纸或绢上,随肿大小贴之,1日2次。制备方法:上净洗控干,沙盆内烂研,取自然汁,重绢滤过,慢火熬成膏,瓷器收之。
-
大蒜
组织化学方法证实,大蒜使感染性创伤的家兔RNA与DNA的含量增加。镜检巨噬细胞胞体显着扩大,细胞浆内空气增多,吞噬小体增多,被吞噬的鸡红细胞呈各级消化状态。6.7.1.2对亚硝基肌诱发的大鼠腺胃粘膜损害的保护作用二烯丙基硫醚(DAS)对MNNG诱发的核变形和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实验用Wister大鼠。
-
绿豆
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小叶3,叶片阔卵形至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长6-10cm,宽2.5-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截形,两面疏被长硬毛;或生研绞汁。已发起,蜜水调敷。3.《本草求真》: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
-
王瓜根
化学成分:本品含氧代葫芦烯三醇三糖苷、糖蛋白、胆碱、精氨酸、淀粉等。㈤草酸钙方晶呈类方表、双锥形或尖多角形,直径3-11μm,长至17μm。2.《别录》:疗诸邪气热结,鼠痿,散痈肿留血,妇人带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治马骨刺人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