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腓骨长肌移位重建小腿三头肌功能
手术名称:腓骨长肌移位重建小腿三头肌功能别名:腓骨长肌转移重建小腿三头肌功能分类:骨科/周围神经损伤手术/下肢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及功能重建/胫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3.7714概述:腓骨长肌移位重建小腿三头肌功能用于下肢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及功能重建/胫神经损伤的治疗。于第5跖骨底外侧,沿腓骨长肌腱做3~
-
臀大肌注射术
3·臂部的血管、神经臂部的血管、神经较多,均位于臂大肌的深面,经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出入盆腔。三者相互伴行,分布于臀大肌等处,各主千穿出梨状肌下孔处的体表投影在倍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处。(3)阴部内血管及神经阴部内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前干,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坐骨小孔至会阴部。
-
腓骨长肌转移重建小腿三头肌功能
手术名称:腓骨长肌移位重建小腿三头肌功能别名:腓骨长肌转移重建小腿三头肌功能分类:骨科/周围神经损伤手术/下肢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及功能重建/胫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3.7714概述:腓骨长肌移位重建小腿三头肌功能用于下肢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及功能重建/胫神经损伤的治疗。于第5跖骨底外侧,沿腓骨长肌腱做3~
-
吻合血管的肋骨切取术
肋骨亦有独立的血供系统,即肋间动、静脉。⑸完全游离的,带肋间血管及部分肌肉的肋骨段图2肋骨后段切取术4.切取肋骨于肋间血管、神经束及肋骨的深面推开胸膜,并逐渐向肋骨上缘分离,切开肋骨上缘的肋间肌,并保留部分肋间肌附着于肋骨。自第3肋软骨以下,胸廓内动、静脉的深面有胸横肌经过[图3⑵]。
-
带血管的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全肌分起始部的腱膜、终止部的肌腱和二者之间的肌腹。背阔肌为多源性血供肌肉,主要血供来自肩胛下动脉的胸背动脉,该动脉向下越过大圆肌,沿背阔肌前缘深面与前锯肌之间向下内行,到肩胛骨下角稍上方入肌,入肌前的血管外径约为2.4mm,有同名静脉及神经伴行。5.关闭供区伤口: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之后,检查胸膜有无破损。
-
吻合血管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全肌分起始部的腱膜、终止部的肌腱和二者之间的肌腹。背阔肌为多源性血供肌肉,主要血供来自肩胛下动脉的胸背动脉,该动脉向下越过大圆肌,沿背阔肌前缘深面与前锯肌之间向下内行,到肩胛骨下角稍上方入肌,入肌前的血管外径约为2.4mm,有同名静脉及神经伴行。5.关闭供区伤口: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之后,检查胸膜有无破损。
-
血管化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全肌分起始部的腱膜、终止部的肌腱和二者之间的肌腹。背阔肌为多源性血供肌肉,主要血供来自肩胛下动脉的胸背动脉,该动脉向下越过大圆肌,沿背阔肌前缘深面与前锯肌之间向下内行,到肩胛骨下角稍上方入肌,入肌前的血管外径约为2.4mm,有同名静脉及神经伴行。5.关闭供区伤口: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之后,检查胸膜有无破损。
-
背肌
背肌是分布于躯干后面的肌群,分浅、深两层。浅层主要有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深层以竖脊肌为主。作用:整块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则可使肩胛骨下降。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为强有力的伸肌,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
臂丛神经探查和神经移植术
3.探查与修复:当臂丛神经充分显露后,应该从近端向远端,有顺序的寻找神经断裂或根性撕脱的部位。由于皮神经较细,须将切取的皮神经剪成数段并排列成电缆样结构,先用6-0尼龙线将皮神经外膜之间缝合数针固定,使数根皮神经成为一体,当达到与受体神经直径大体相似后,再与受体神经的远近端做外膜缝合,即神经电缆式移植。
-
口内切开复位法
手术名称:口内切开复位法别名:口内切开复位固定术;由于颧额分离,可致外眦下移,眶底的粉碎骨折可致眶内容进入上颌窦而眼球下移,并发生复视,如因骨折片移位而致眶腔的增大,可招致眼球陷没(图10.3.3.1.1-0-1~颧骨颧弓骨折分类:颧骨骨折的分类法较多,有将其分为5型、6型、8型不等。麻醉和体位:局部麻醉,仰卧位。
-
口内切开复位术
手术名称:口内切开复位法别名:口内切开复位固定术;由于颧额分离,可致外眦下移,眶底的粉碎骨折可致眶内容进入上颌窦而眼球下移,并发生复视,如因骨折片移位而致眶腔的增大,可招致眼球陷没(图10.3.3.1.1-0-1~颧骨颧弓骨折分类:颧骨骨折的分类法较多,有将其分为5型、6型、8型不等。麻醉和体位:局部麻醉,仰卧位。
-
口内切开复位固定术
手术名称:口内切开复位法别名:口内切开复位固定术;由于颧额分离,可致外眦下移,眶底的粉碎骨折可致眶内容进入上颌窦而眼球下移,并发生复视,如因骨折片移位而致眶腔的增大,可招致眼球陷没(图10.3.3.1.1-0-1~颧骨颧弓骨折分类:颧骨骨折的分类法较多,有将其分为5型、6型、8型不等。麻醉和体位:局部麻醉,仰卧位。
-
Schouldice法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内环是腹横筋膜上的一个卵圆形裂隙,其位置相当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中点腹股沟韧带上方约1.5cm处;生殖股神经生殖支沿精索的后外侧穿出,分布于睾提肌和阴囊内膜(图1.3.1.1.5-0-4)。在腹股沟区,有腹壁下动脉由外下方斜行走向内上方,经过腹股沟内侧缘,上行至腹直肌深面,与腹直肌外侧缘相交。有无滑动性疝存在。
-
休尔德斯法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内环是腹横筋膜上的一个卵圆形裂隙,其位置相当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中点腹股沟韧带上方约1.5cm处;生殖股神经生殖支沿精索的后外侧穿出,分布于睾提肌和阴囊内膜(图1.3.1.1.5-0-4)。在腹股沟区,有腹壁下动脉由外下方斜行走向内上方,经过腹股沟内侧缘,上行至腹直肌深面,与腹直肌外侧缘相交。有无滑动性疝存在。
-
加拿大法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内环是腹横筋膜上的一个卵圆形裂隙,其位置相当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中点腹股沟韧带上方约1.5cm处;生殖股神经生殖支沿精索的后外侧穿出,分布于睾提肌和阴囊内膜(图1.3.1.1.5-0-4)。在腹股沟区,有腹壁下动脉由外下方斜行走向内上方,经过腹股沟内侧缘,上行至腹直肌深面,与腹直肌外侧缘相交。有无滑动性疝存在。
-
背阔肌双极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手术
手术名称:背阔肌双极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手术分类:小儿外科/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分娩性臂丛损伤的晚期上肢功能重建手术ICD编码:83.77概述:背阔肌双极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手术用于分娩性臂丛损伤的晚期上肢功能重建。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然后,将背阔肌及其远端送进上臂前面肌筋膜室内,其远端拉入肘部切口内。
-
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延长术
适应症: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复发或5岁以上的病儿,为保持胸锁乳突肌的 廓和颈部外观,宜选择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延长术禁忌症:1.1岁以下的婴儿,其斜颈畸形有可能通过非手术治疗得以矫正。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2.注意彻底止血,闭合切口前应放置橡皮片引流,避免术后形成血肿。
-
腹股沟斜疝
概述: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即为腹股沟斜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最常见的腹外疝。该术式目前较常采用。6.Shouldice法(图5)其原理是切除薄弱的腹横筋膜,将其上下两叶叠瓦式缝合,并把上叶边缘再缝于腹股沟韧带,然后将联合腱、腹横腱膜弓、腹内斜肌下缘与腹外斜肌腱膜下叶的深面或腹股沟韧带缝合。
-
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分离囊颈时必须达到内环口处,把内环口周缘的腹横筋膜边缘分离出来,在颈部行荷包缝合或贯穿结扎,切除疝囊远端,任疝囊残端退缩回内环口内腹膜外间隙。首先提起腹横筋膜上侧瓣,分离其下的脂肪层,继而提起下侧瓣,注意来自腹壁下动脉的分支穿通该筋膜瓣走向提睾肌和精索,即精索外动脉,在分支基部予以切断、结扎。
-
脊神经
前根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侧角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元的轴突所组成,所以前根神经纤维的功能是运动性的。11对胸神经外,其余脊神经前支在颈、腰、骶等处互相交织成神经丛,再由此发出分支,分布到颈部、部分腹壁、会阴和四肢的皮肤和肌肉。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发出皮支与肌支。臂丛由第5~
-
颌下腺手术
3、剥离腺体用血管钳或手指自深筋膜深面由下而上钝性分离,暴露颌下腺浅面(图2)随后分离颌下腺和二腹肌前后腹连接处。须双重结扎、切断(图3,6),4、摘除腺体钝性分离腺体的深面及下颌骨内侧部分(图4,5),随之将颌下神经节进入腺体的神经纤维剪断。术中不能完全消除死腔,因之术后须加压包扎。
-
三腱固定术治疗膝反屈
手术名称:三腱固定术治疗膝反屈分类:小儿外科/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手术/膝反屈的手术ICD编码:83.88概述:三腱固定术用于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膝反屈。将股二头肌腱由肌肉上剥离下来并在其腓骨附着点上旋转,使之在神经血管束深面横过关节后侧面,以中等张力将其固定在腓肠肌内侧头的股骨起点上(图12.39.7.1-5)。
-
圆韧带径路肝胆管空肠吻合术
术前准备:1.胆管肿瘤梗阻的部位和范围应有较准确的估计,一般可以通过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如B型超声、CT、MRCP等来确定,若属必要,可于手术前行PTC以及ERCP检查,但必须注意预防胆道感染、胆汁漏等并发症。若尿量仍不增加,心血管情况稳定,可用速尿20mg静脉内注射,重度梗阻性黄疸病人,24h尿量不应<1500ml。
-
经圆韧带途径肝胆管空肠吻合术
术前准备:1.胆管肿瘤梗阻的部位和范围应有较准确的估计,一般可以通过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如B型超声、CT、MRCP等来确定,若属必要,可于手术前行PTC以及ERCP检查,但必须注意预防胆道感染、胆汁漏等并发症。若尿量仍不增加,心血管情况稳定,可用速尿20mg静脉内注射,重度梗阻性黄疸病人,24h尿量不应<1500ml。
-
胸锁乳突肌骨肌瓣转移下颌骨重建术
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麻。分离时应以舌下神经降支为标志,由锁骨上窝开始,自下向上进行钝性分离,直达舌下神经干平面附近,主要为了保护由甲状上动脉穿出到肌肉去的营养血管,不致损伤胸锁乳突肌动脉,因该动脉刚从甲状上动脉分出时,即与舌下神经相交叉,状似相互钩住。2.并发肩下垂及肩关节运动受限。
-
胸锁乳突肌骨肌皮瓣转移下颌骨重建术
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麻。分离时应以舌下神经降支为标志,由锁骨上窝开始,自下向上进行钝性分离,直达舌下神经干平面附近,主要为了保护由甲状上动脉穿出到肌肉去的营养血管,不致损伤胸锁乳突肌动脉,因该动脉刚从甲状上动脉分出时,即与舌下神经相交叉,状似相互钩住。2.并发肩下垂及肩关节运动受限。
-
改良型颈淋巴结清扫术
麻醉和体位:选择全麻有助于颈部血管广泛解剖。沿锁骨外1/3段上缘切开颈深筋膜浅层,结扎切断肩胛舌骨肌下腹,在锁骨上窝脂肪组织中暴露颈横动、静脉,沿椎前筋膜浅面向前解剖直达颈动脉鞘外侧。将胸锁乳突肌向外侧牵,自颈内静脉深面起,循椎前筋膜浅面向内侧解剖至气管旁,显露喉返神经,清除气管食管沟之淋巴结。
-
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麻醉和体位:选择全麻有助于颈部血管广泛解剖。沿锁骨外1/3段上缘切开颈深筋膜浅层,结扎切断肩胛舌骨肌下腹,在锁骨上窝脂肪组织中暴露颈横动、静脉,沿椎前筋膜浅面向前解剖直达颈动脉鞘外侧。将胸锁乳突肌向外侧牵,自颈内静脉深面起,循椎前筋膜浅面向内侧解剖至气管旁,显露喉返神经,清除气管食管沟之淋巴结。
-
改良型颈淋巴结清除术
麻醉和体位:选择全麻有助于颈部血管广泛解剖。沿锁骨外1/3段上缘切开颈深筋膜浅层,结扎切断肩胛舌骨肌下腹,在锁骨上窝脂肪组织中暴露颈横动、静脉,沿椎前筋膜浅面向前解剖直达颈动脉鞘外侧。将胸锁乳突肌向外侧牵,自颈内静脉深面起,循椎前筋膜浅面向内侧解剖至气管旁,显露喉返神经,清除气管食管沟之淋巴结。
-
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
手术名称: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别名:下颌骨良性肿瘤刮除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下颌骨肿瘤手术ICD编码:76.203概述: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用于下颌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术后处理: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术后做如下处理:1.若为全麻按全麻后常规护理。2.口腔清洁。
-
下颌骨良性肿瘤刮除术
手术名称: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别名:下颌骨良性肿瘤刮除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下颌骨肿瘤手术ICD编码:76.203概述: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用于下颌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术后处理: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术后做如下处理:1.若为全麻按全麻后常规护理。2.口腔清洁。
-
成人腹股沟斜疝
概述:腹股沟斜疝(adultinguinalhernia)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处突出,通过腹股沟管向内下前方斜行,再穿过腹股沟管外环,形成的疝块,并可下降至阴囊。疝带一般白天活动时佩戴,夜间除去。修补要点是从内环到耻骨结节切开腹横筋膜,将此分上下两叶,缝合内环边缘使之缩小后,先将下叶缝在上叶深面。
-
后天性腹股沟斜疝
概述:腹股沟斜疝(adultinguinalhernia)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处突出,通过腹股沟管向内下前方斜行,再穿过腹股沟管外环,形成的疝块,并可下降至阴囊。疝带一般白天活动时佩戴,夜间除去。修补要点是从内环到耻骨结节切开腹横筋膜,将此分上下两叶,缝合内环边缘使之缩小后,先将下叶缝在上叶深面。
-
胸大肌皮瓣重建喉咽术
胸大肌皮瓣重建喉咽术胸大肌皮瓣的优点是能一期提供较大面积的皮瓣,行喉咽癌及颈段食管癌切除后的创面整复,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也可携带所附丽的肋骨进行骨移植,供皮区能直接缝合,勿需植皮。分出胸大肌外侧缘,循此肌缘以手指于肌深面的松软结缔组织深面,行钝性分离,并向上方寻摸胸肩峰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
-
背阔肌移位代三角肌
手术名称:背阔肌移位代三角肌别名:背阔肌代三角肌分类: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肩部瘫痪畸形的手术治疗/三角肌麻痹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3.7723概述:背阔肌移位代三角肌用于三角肌麻痹的治疗。2.在腋后线切口处找出背阔肌外侧缘,向内侧翻开,在距肌外缘2cm处的深面可找到支配该肌的胸背神经和动、静脉。
-
背阔肌代三角肌
手术名称:背阔肌移位代三角肌别名:背阔肌代三角肌分类: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肩部瘫痪畸形的手术治疗/三角肌麻痹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3.7723概述:背阔肌移位代三角肌用于三角肌麻痹的治疗。2.在腋后线切口处找出背阔肌外侧缘,向内侧翻开,在距肌外缘2cm处的深面可找到支配该肌的胸背神经和动、静脉。
-
臂丛神经损伤
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与胸大肌锁骨部瘫痪,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的运动尚属正常。颈丛在发出皮支的同时向深面发出运动支。受区神经的选择:颈5、6根性撕脱伤时一般不选用肋间神经,以颈部3组神经(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移位即可,当颈部移位神经也遭受损伤时,则肋间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
臂丛损伤
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与胸大肌锁骨部瘫痪,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的运动尚属正常。颈丛在发出皮支的同时向深面发出运动支。受区神经的选择:颈5、6根性撕脱伤时一般不选用肋间神经,以颈部3组神经(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移位即可,当颈部移位神经也遭受损伤时,则肋间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
颌颈联合根治术
5.有可能完全切除原发癌及颈部转移癌者。5.切除下颌骨癌瘤及颈清扫标本:用持骨器夹住患侧下颌骨断端,将下颌骨向外牵拉,切断下颌骨内侧面的口底黏膜、二腹肌、颏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及翼内肌等软组织。3.胸导管损伤:左侧颈淋巴清扫术中,在解剖锁骨上三角的内下角时,易损伤胸导管,故应特别仔细小心。
-
颌颈联合清除术
5.有可能完全切除原发癌及颈部转移癌者。5.切除下颌骨癌瘤及颈清扫标本:用持骨器夹住患侧下颌骨断端,将下颌骨向外牵拉,切断下颌骨内侧面的口底黏膜、二腹肌、颏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及翼内肌等软组织。3.胸导管损伤:左侧颈淋巴清扫术中,在解剖锁骨上三角的内下角时,易损伤胸导管,故应特别仔细小心。
-
面神经损伤
概述颅脑损伤伴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约为3%,伤后有外耳道溢血及溢液的病人,其中1/5可出现同侧面肌无力。在神经外科对持久的完全性面瘫多采用替代修复手术,如面一副神经吻合术或面一隔神经吻合术,另外,面一舌下神经吻合术,由于利用舌下神经代替修复面神经之后,将引起一侧舌肌萎缩,影响语言和咀嚼,目前已少用。
-
舌
手少阳之筋,支者“入系舌本”; ^^廓乳头和菌状乳头主管味觉,丝状乳头接受触觉刺激。人的舌乳头有4种:(1)丝状乳头(filiformpapillae),数量多,分布于舌背和舌缘,细长圆锥形,乳头上皮的浅层细胞常有角化现象,略呈白色,深面有固有膜形成的轴心称初级乳头,由其分出若干较小突起,突入上皮深面形成次级乳头。
-
胸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手术名称:胸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别名:胸腰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分类:骨科/脊柱外科手术/脊柱融合术/胸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ICD编码:81.0401概述:胸腰椎前路融合术由于植骨块位于脊柱的前中柱,是脊柱的承重轴,具有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融合效果优于后路融合术。不可将腰大肌向前剥离,注意勿损伤肌肉深面的神经干。
-
胸腰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手术名称:胸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别名:胸腰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分类:骨科/脊柱外科手术/脊柱融合术/胸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ICD编码:81.0401概述:胸腰椎前路融合术由于植骨块位于脊柱的前中柱,是脊柱的承重轴,具有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融合效果优于后路融合术。不可将腰大肌向前剥离,注意勿损伤肌肉深面的神经干。
-
男性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名称:男性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别名:男性小儿腹股沟疝修复术分类:小儿外科/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ICD编码:53.0003概述:男性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用于的治疗男性小儿腹股沟疝。尽量避免撕破疝囊颈部腹膜。精索损伤所致睾丸萎缩则无可补救。:4.鞘膜积液形成:多因疝囊远端囊口狭窄或被缝闭造成。漏诊滑动性疝;
-
男性小儿腹股沟疝修复术
手术名称:男性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别名:男性小儿腹股沟疝修复术分类:小儿外科/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ICD编码:53.0003概述:男性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用于的治疗男性小儿腹股沟疝。尽量避免撕破疝囊颈部腹膜。精索损伤所致睾丸萎缩则无可补救。:4.鞘膜积液形成:多因疝囊远端囊口狭窄或被缝闭造成。漏诊滑动性疝;
-
眩晕手术
手术方法内淋巴囊分流术1、耳后皮肤切口,用电钻磨除乳突皮质及气房,形成较宽敞的乳突腔。由于内淋巴囊与半规管、脑板、砧骨、乙状窦和面神经管毗邻,手术时有可能误伤邻旁构造,产生相应的并发症。瓣基在颞下窝即颧弓深面。中耳腔用颞肌塞满,将鼓耳道皮瓣盖在肌肉上面(图18,压以明胶海绵及含有抗菌溶液的棉球和纱条。
-
梅尼埃病的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内淋巴囊分流术1、耳后皮肤切口,用电钻磨除乳突皮质及气房,形成较宽敞的乳突腔。由于内淋巴囊与半规管、脑板、砧骨、乙状窦和面神经管毗邻,手术时有可能误伤邻旁构造,产生相应的并发症。瓣基在颞下窝即颧弓深面。中耳腔用颞肌塞满,将鼓耳道皮瓣盖在肌肉上面(图18,压以明胶海绵及含有抗菌溶液的棉球和纱条。
-
腹腔穿刺术
最外侧为脐外侧襞,其深面是腹壁下动脉。6m,被呈扇形的小肠系膜包裹,小肠系膜根附于腹后壁,长约l5cm。(1)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层次皮肤、浅筋膜、腹白线或腹直肌内缘(如旁开2cm,也有可能涉及到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4)放腹水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大。
-
手腕中心化手术
2.病儿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再将尺骨茎突切除,并把尺骨头放置在此腕骨槽内,使手旋前30°左右,用一枚克氏针通过第3掌骨、腕骨和尺骨远端1/3的骨髓腔内固定,然后,把关节囊拉紧缝合到尺骨背侧远端的骨孔上,建立骨性附着点,并将尺侧腕伸肌和腕屈肌前置,缝合固定在第5掌骨桡背侧预制的骨孔内(图12.2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