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红膏
《伤科补要》卷三:玉红膏:处方:紫草60克当归60克生地120克象皮60克乳香60克没药30克甘草15克合欢皮60克功能主治:止痛生肌。《疡科选粹》卷三:组成:松香(同好醋、加葱头打碎,或取汁同煮)1片,飞丹6两,枯矾6两,川椒2两(另研末),轻粉1两5钱。
-
生肌散
制法:上药为细末,加冰片五分,再研细。方三:组成:红升丹一钱,乌贼骨、象皮(焙焦)、黄丹、轻粉各三钱,赤石脂、儿茶、紫河车各五钱,乳香、没药各二钱。主治一般痈疽疮疡溃后,腐肉已脱,脓水将尽;生肌散5号是以珍珠母、象皮生肌长肉为主药,血余益阴生肌,煅石膏、炉甘石、血竭、儿茶祛湿敛疮,冰片为引。
-
生肌玉红膏
用于疮疡肿痛,乳痈发背,溃烂流脓,浸淫黄水。别名:玉红膏(《慈幼新书》卷六)生肌膏(《外伤科学》)。生肌玉红膏的用法用量:先将前四味入油内浸三日,慢火熬微枯,滤清后再将油煎沸,入血竭溶化,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然后将膏倾入预放水中的容器内,候片刻,入研细的轻粉,搅匀,用时将膏匀涂纱布上,贴患处。
-
溃疡坏死性口炎
概述:溃疡坏死性口炎(necrotizingulcerativestomatitis)是一种严重的由Vincent螺旋体或梭形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口腔坏疽性病变。中医疗法:清热解毒与扶正补益之剂。若病儿手足不温,可用红人参9g、附子9g、肉桂9g、甘草6g煮水服用,以温肾阳而补气血。局部可用化毒散,或用玉红膏外敷。
-
坏死溃疡性口炎
概述:溃疡坏死性口炎(necrotizingulcerativestomatitis)是一种严重的由Vincent螺旋体或梭形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口腔坏疽性病变。中医疗法:清热解毒与扶正补益之剂。若病儿手足不温,可用红人参9g、附子9g、肉桂9g、甘草6g煮水服用,以温肾阳而补气血。局部可用化毒散,或用玉红膏外敷。
-
内府玉红膏
《仙拈集》卷四:别名:经验玉红膏组成:硇砂4分,血竭4分,阿魏5分,雄黄5分,乳香5分,没药5分,儿茶5分,珍珠(豆腐煮)3分,象牙(炙黄)3分,轻粉3分,黄丹2钱。主治:痈疽发背,对口疔疮,瘰疬结核。疮不收口,加象皮;香油3两,黄蜡1两,猪油1两,铁锅熬溶,候温,入前药末搅,视油红色为度,搅匀成膏。
-
月白珍珠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之月白珍珠散:月白珍珠散为方剂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即《外科正宗》卷三方记载的珍珠散的别名。腐烂疼痛者,甘草煎汤洗净,猪髓调搽,汤泼火烧痛甚用玉红膏调搽。功能主治:《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之月白珍珠散功能止痛生肌。烫伤用麻油调敷。
-
生肌药
《外科大成》卷二:组成:珍珠1钱,象牙1钱,龙骨1钱,儿茶1钱,花蕊石1钱,血竭1钱,轻粉5分,白芷5分,白蔹5分,朱砂5分,冰片3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外科证治全书》卷四:组成:生嫩松香(不拘多少,量加金毛狗同研细末)1两,真瓜儿血竭(研细末)1钱,乳香(研细末)3钱。用法用量:掺患处,上用太平膏。
-
神妙拔根方
《外科正宗》卷二:方名:神妙拔根方组成:蟾酥条。主治:脑疽、发背阴症,初起不肿高、不焮热,灸不痛者。3日后,加添插药,其根高肿作疼,外用神灯照法,助阴为阳。插、照7日,其疮裂缝流脓,至13日其根自脱。如日多根深蒂固不能脱者,披针取之,内用玉红膏。
-
廷孔毒
廷孔毒为病证名。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因肝火郁结,或交合损伤,而致子宫肿痛溃烂。宜用海浮散油调灌入,仰卧良久,再换玉红膏调海浮散以绵润透塞入。”廷孔一般指尿道外口而言。本病类似宫颈糜烂。
-
化脓灸
概述:瘢痕灸(scarringmoxibustion)为灸法之一。又称化脓灸。是将艾炷直接置于施灸部位上点燃施灸,以使局部皮肤起泡,化脓,形成永久性瘢痕的直接灸法。古人重视灸后调养,《针灸大成·灸后调摄法》要求灸后宜静卧,不可立即进食、饮茶,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生冷瓜果、受热、冒寒,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
-
消炎生肌膏
中药部颁标准:别名/通用名:玉红膏拼音名:XiaoyanShengjiGao标准编号:WS3-B-1814-94处方:当归600g白芷150g紫草180g甘草360g轻粉120g血竭120g制法:以上六味,轻粉、血竭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当归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检查:应符合软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9页)。
-
冰蛳散
概述:冰蛳散为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二方。处方:大田螺(去壳,日中线穿晒干)五枚,煨砒石一钱二分,冰片一分,硇砂二分。大田螺5枚(去壳,线穿晒干)白砒3.6克(面裹煨熟)冰片0.3克硇砂0.6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用时先用艾炷灸瘰疠核上七壮,灸疮起泡,以小针挑破,取药末0.03~
-
红粉纱条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红粉纱条:处方:红粉末25g,朱砂末6g,玉红膏125g。制法:上药熔化,用纱布剪成不同大小的块片,浸药内,经高压消毒后备用。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京红粉1两5钱,利马锥1两,冰片1钱,凡士林半镑。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与凡士林调配成膏,涂于纱布条。
-
瞎乳
瞎乳病名。指哺乳期妇女见有乳头内陷者。《中国医学大辞典》:“此证因女孩生后,其母未尝挤其两乳,至长大生育,乳头藏于乳房中。外搽玉红膏、珍珠散自愈。”另外,还可配合中药内服,如用炙黄芪、当归、干葛、升麻、黄柏、连翘各二钱,牛蒡子、甘草各一钱,上肉桂五分,水二钟,酒半钟,煎至一钟,食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