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则气下
恐为九气之一。气下即正气下陷。恐则气下为病机。指是指恐惧过度,伤损肾气,气虚下陷,肾关不固,导致二便失禁的病理变化。肾藏精,司二便。恐惧过度,则伤肾气,出现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正气下陷的病症。《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修订版第一版)
(四)“精神内守”,正确认识疾病与疫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四)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适应人群:常有口粘、腹胀、便溏者。煎服方法:每日1付,沸水泡饮,含漱或代茶饮,3-5付为宜。四、其他(一)香囊:可用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如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山萘、草果等。
-
气下
气下指气机失常而主要表现为下陷不能正常上升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九气着重说明七情过激引致气机紊乱的病机。
-
九气
九气着重说明七情过激引致气机紊乱的病机。《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九气者,谓怒喜悲恐寒热忧劳思。二曰喜则其气缓,荣卫通利,故气缓;
-
气消
气消为病机。临床常见胸胁拘迫,气促,语声断续,精神委靡不振。《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九气着重说明七情过激引致气机紊乱的病机。
-
气结
气结为病机。由于思虑过度、情志抑郁而致气机郁结不舒,痰湿凝滞。《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有气结,痰在喉间吞吐不得,膈痞呕恶者,宜四七汤。”《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
气缓
气缓为病机。但大喜则使心神荡散,气机缓纵散涣而出现歌笑无常,甚则狂言多语等神志症状以及肢体缓纵等病候,治疗除调适情志外,可用镇心安神等法。《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
大惊卒恐
大惊卒恐为病因名,指小儿突然遭受惊吓而发生抽搐。因小儿气血未充,神气脆弱,卒遇大惊恐吓,每易损及心、胆之气,恐则气下或气乱,使气血失调,而出现面赤,大便青,多烦,多哭,睡卧惊惕易醒,振动不宁。治宜安神定志,用秘旨安神丸(人参、半夏、酸枣仁、茯神、当归、橘红、赤芍、五味子、甘草)。
-
气收
气收为病机。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机之一。多因感受外寒或里寒过盛所致。《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故寒在皮毛腠理,则毛窍收缩,卫阳闭束,出现恶寒、无汗等症。
-
气上
气上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上逆的病理状态。《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九气着重说明七情过激引致气机紊乱的病机。
-
乏气
乏气为病证名。虚由精气内夺,实由邪气偏盛。虚证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证可见气结、气郁、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并与寒热偏胜有关,如聚热则腠理开而气泄,聚寒则经络凝涩而气收。劳损可致元气虚衰,积聚可使气机壅阻。古有七气、九气等名。
-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5月5日印发,国中医药办发〔2009〕15号。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3.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功能:清热宣肺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
气逆
气逆为病机,是指气机升降出入反常,应降不降,气机上逆,或横逆的病理变化。《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九气着重说明七情过激引致气机紊乱的病机。
-
气乱
概述:气乱为病机。1.气机紊乱;《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于夏秋大热之时,伏暑伤冷,则心脏烦躁,小便不利,清浊不分,阴阳二气相干,名曰气乱。
-
喜则气缓
喜为九气之一。喜则气缓为病机。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但狂喜暴乐,反会令人精神涣散,心气弛缓,出现心悸、失眠,甚至精神失常等症状。《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
气病
气病为病证名。虚由精气内夺,实由邪气偏盛。虚证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证可见气结、气郁、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并与寒热偏胜有关,如聚热则腠理开而气泄,聚寒则经络凝涩而气收。劳损可致元气虚衰,积聚可使气机壅阻。古有七气、九气等名。
-
恐伤肾
恐伤肾是说明七情与内脏的关系。恐为肾志,恐惧太过,会损伤肾精,使肾的封藏不固,作强失职,而见遗精、阳痿、腰酸腿软或妇女月经紊乱等症,并可见惶恐不安、语言错乱等情志改变。指大恐则损伤于肾,可出现骨痿、精滑、小便失禁等。《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
气耗
气耗为病机。指过劳而导致正气的耗损,为《内经》九种气机失常病机之一。治疗应本“劳者温之”的原则,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温阳益气。《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