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魂魄
魂魄指人的精神灵气。《灵枢·淫邪发梦》:“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
喜梦
喜梦病证名。系指睡眠多梦的证候。出《灵枢·淫邪发梦》。治宜以养心安神大法。《杂病源流犀烛》:“夫梦者,亦神不安之一验耳。又况七情扰之,六淫感之,心气一虚,随感而应。宜别离散、益气安神汤。”如因于阴血虚、心火炽盛者,用朱砂安神丸加减;因于瘀血者,王清任主张用血府逐瘀汤。参见不寐条。
-
志意
志意生理学名词。指精神意识活动中有关控制和适应的能力。《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
魇
亦称梦魇、鬼魇。《肘后备急方》卷一:“魇,卧寐不寤者,皆魂魄外游,为邪所执。”《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梦而魇则更甚者,或由心实,则梦惊扰忧奇怪之事而魇,宜静神丹;或由心虚,则梦恍惚幽昧之事而魇,宜清心补血汤;甚有精神衰弱,当其睡卧,魂魄外游,竟为鬼邪侵迫而魇者,引名鬼魇,宜雄朱散。”
-
琥珀生犀汤
处方:琥珀(研)半两,犀角(镑)半两,茯神(去木)1两,人参1两,生干地黄(焙)1两,菖蒲(石上者)1两,防风(去叉)1两,远志(去心)半两,甘草(微炙)半两。功能主治:安心智,定魂魄,调心气,稳睡眠。主风邪为患。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钟,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
神人阿魏散
《医学纲目》卷五引《济生》:方名:神人阿魏散别名:阿魏散组成:阿魏3钱,青蒿1握(研),东北方桃枝1握(细切),甘草如病人中指许大(细锉)。主治:骨蒸传尸等寒热羸劳,困倦喘嗽。若未吐利,即当尽脓,病在上则吐,病在下则利,皆出虫如马尾、人发即愈。服药后觉五脏虚弱,魂魄不安,即以白茯苓汤补之。
-
维阳感召汤
《证因方论集要》卷一:方名:维阳感召汤组成:人参、天冬、麦冬、熟地、生地、茯神、犀角(镑)、羚羊角(镑)、琥珀(研)、龙齿(煅)、珍珠(研)、龟版(炙)、龙眼肉。主治:阴不维阳,达旦不寐。人参、天冬、二地乃三才丹,以补手足太阴;琥珀,松脂入土而成实,珍珠,老蚌感月而结胎,故能安魂魄,定心神;
-
犀角地黄膏
《活幼口议》卷二十:方名:犀角地黄膏组成: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白茯苓(洗)、茯神(洗)、生地黄(洗)、前胡、柴胡、人参、玄参、甘草(炙)、川芎、天麻、防风、羌活。制备方法:上为末,煅金墨1挺(留性),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为衣。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犀角地黄丸。
-
定惊至宝丹
处方:树上鸣蝉(中伏前1日采,取全翅足,用纸包扎,挂于有风之处,不可浸雨,待至次年5月5日午时修合)1个,朱砂5分,麝香5厘。各家论述:蝉感风露之气以生,身轻音朗,得金气之发扬者,其蜕又象人身皮壳之肺经,故性能驱风热,定魂魄,义取金克木也;朱砂入心镇怯;此方定惊之至宝,保赤之灵丹,故赐其名曰定惊至宝丹。
-
攒簇五行
攒簇五行气功内丹术术语。《脉望》卷五:“精神魂魄意聚而为一,是谓攒簇五行。”即五气朝元。见该条。
-
洞阳金丹
制法:用砂盒子1个,于底内铺枸杞根皮末1钱,又注蜜半两,上铺金箔,方入朱砂;俟火尽经宿,取出盒子,去泥开盒,其朱砂如铁色,生黄土内埋1宿,出火毒了,研令极细,用枣肉或糯米煮粥糊为丸,每两作40粒,阴干。功能主治:常服养神,安魂魄,通血脉,止渴;久服轻身延年,令人不惧寒暑,除去万病。主真阳不足,五脏气虚。
-
应真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名:应真丸组成:琥珀(研)2两,预知子2两,远志(去心)2两,人参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白术2两,菖蒲2两,桂(去粗皮)1两。功效:安镇魂魄,令人神爽气清,目明耳聪,强记预知。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收
②收敛,收涩。《素问·脏气法时论》:“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
离魂症
《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有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魄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不寐者,此名离魂症。由肝藏魂,肝虚邪袭,魂无所归,故飞扬离体也。宜前后服真珠母丸、独活汤。”《辨证录·离魂门》:“人有心肾两伤。治疗:可选用摄魂汤、合魂丹、舒魂丹、归魂饮等方。
-
悔
悔懊悔,悔恨。过度懊悔,则属于病态心理。《灵枢·本脏》:“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
和
和①五治法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⑤安和,和缓。《素问·至真要大论》:“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
-
摩顶油
《圣惠》卷二十一:方名:摩顶油组成:生油2斤,乏铧铁半两,消石1两,寒水石1两,马牙消1两,曾青1两。功效:镇心,定魂魄。主治:脑中热毒风攻,眼内生障翳。用法用量:用少许于顶上及掌中摩之,并滴鼻中。制备方法:上为细散,以绵裹,入油中浸7日。主治:脑风头旋,恶心昏闷,发歇不定。
-
扬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黄帝内经灵枢·五变》:“此人薄皮肤而且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黄帝内经灵枢·行针》:“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黄帝内经灵枢·论勇》:“眦裂而目扬,毛起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
惑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惑,疑惑、犹豫、浊乱而志不一也。”②精神散乱、幻视幻觉。《灵枢·大惑》:“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③“蚀于喉”之狐惑病。《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
-
朱砂莲心散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莲子心2钱(研细末)10包,朱砂1分(细面)10包。用药禁忌:朱砂少量服用为宜,因其含硫化汞等无机物,故不宜过量多服或久服。各家论述:方中莲子心苦寒入心经,可清心火,《本草纲目》谓:清心去热;朱砂亦入心经,可清心定惊安神,《本经》载谓:安魂魄。近人研究,朱砂有镇静之作用。
-
比金丹
处方:人参1分,白茯苓1分,远志(去心)1分,山药1分,辰砂1分,天麻1分,石菖蒲1分,川芎1分,甘草(炙)1分,天南星(炮)2钱(生姜汁制),麝1字。功能主治:化痰和气,镇心神,安魂魄,通关窍,顺经络,使荣卫常顺,调脏腑充和。主小儿风热惊痫。用法用量:每服1粒,煎金银薄荷汤化下。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五
-
增减定志丸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名:增减定志丸组成:鹿茸半两(酥炙),远志1两(去心,炒),菖蒲(炒)1两,茯神(炒)1两,酸枣仁(炒)1两,干地黄(炒)1两,当归(炒)1两,人参(炒)1两,白术(炒)1两,麝香1分(研入)。主治:健忘差谬,梦寐不宁,怔忡恍惚,精神昏眊。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