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腐生肌
去腐生肌为治法。指用具有祛腐生肌作用的方药及其他疗法,促进腐肉脱落、新肉生长,加速疮口愈合,治疗疮疡后期的方法。
-
虎尾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虎尾兰:拼音名:HǔWěiL n别名:老虎尾、弓弦麻来源:龙舌兰科虎尾兰属植物虎尾兰SansevieriatrifasciataPrain,以叶入药。
-
咽部吹药法
咽部吹药法(methodofthroatinsufflation)为中医治法名。又称吹喉法。是指将药物制成极细粉末,吹布于咽喉、口腔患处的治法。在祖国医学中的吹喉药常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润肺利咽之药所组成。共为极细末,吹于咽喉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常用之吹喉药有冰硼散、清咽利喉散、锡类散等。
-
蓆疮
蓆疮病名。亦名印疮、褥疮。症见初起患处呈现紫斑,继而皮肤破损,逐渐坏死溃烂,腐肉脱落,形成溃疡,较难愈合,治宜调补气血。内服十全大补汤之类。外治则重在预防,包括清洁受压部位,勤换体位,保持局部干燥或用酒精按摩,患部衬以软垫等。若溃烂后应去腐生肌,外敷五五丹,继用生肌玉红膏等。
-
黄升丹
功能与主治:杀菌,拔毒,排脓,去腐生肌。注意:本品有剧毒,具腐蚀性。《中药成方配本》:方名:黄升丹组成:水银1两,火消1两,明矾1两。功效:提脓拔毒。制备方法:将火消、明矾研细末,和水银倒在小铁锅内搅匀,将小铁锅炖在炭火上,用细铁筋搅之,徐徐熔化取下(这一操作叫做结胎子);用药禁忌:不可入口。
-
坤净栓
鉴别:(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A)测定,在366±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2)取本品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褐绿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去腐生肌。用于湿热下注之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炎等。吉林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白蜡膏
概述:白蜡膏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功能主治:《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方之白蜡膏主治痈疽,发背,烫伤等。《医学入门》卷八方之白蜡膏:处方:生地1两,当归1两。制法:用麻油1两,煎药枯黑,滤去滓,加白蜡或黄蜡1两熔化,候冷搅匀,即成膏。或加乳香、没药、龙骨、血竭、儿茶、轻粉尤妙。
-
贝叶膏
处方:麻油1斤,血余鸡子大1团。制法:文火炸化,去滓离火,入白蜡2两熔化,候温,用绵纸剪块3张,张张于油、蜡内蘸之,贴瓷器帮上。功能主治:定痛,去腐生肌。主痈疽发背,一切溃烂诸疮。摘录:《外科大成》卷一
-
二蜡膏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九:二蜡膏:处方:菜油4两,葱白(连须)3个,川椒14粒,白蜡2钱,黄蜡2钱,白矾2钱,东丹3钱。功能主治:去腐生肌。主臁疮,下部湿毒疮。3日内服黄耆丸。制备方法:用香油12两,慢火熬油黑,滴水成珠为度,先下2蜡熔尽,次下铜绿、百草霜,不住手搅匀,离火再搅,候凝方止,作隔纸膏。
-
九一散
九一散药典标准:品名:九一散JiuyiSan处方:石膏(煅)900g、红粉100g制法:以上二味,石膏研磨成极细粉;含量测定:取本品约2g,精密称定,加稀硝酸25ml,待红粉溶解后,滤过,滤渣用水约80ml分次洗涤,合并洗液与滤液,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用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滴定。功能与主治:提脓拔毒,去腐生肌。
-
托里消毒散
功在消肿溃脓,去腐生肌。银花、白芷、连翘以解毒。附注:消毒托里散(《医学六要》卷四)、托里消毒饮(《东医宝鉴middot;《同寿录》卷三方之托里消毒散:组成:黄耆(蜜炙)1钱,白术(土炒)7分,白茯苓5分,陈皮4分,防风4分,连翘4分,白芍5分,当归5分,桔梗7分,荆芥3分,牛蒡子3分,炙甘草3分。用法用量:水煎。
-
蜈蚣饯
处方:桐油60克独活白芷甘草蜈蚣各3克功能主治:祛风拔毒,去腐生肌。用法用量:上药入油内煎滚,先将臁上洗净,用白面水调作圈,围在疮之四边,毋令泄气走油。将脚放平,以茶匙挑油,渐浙乘热加满,待油温取去,已后腐肉风毒自然脱下。用解毒紫金膏搽上,纸盖绢扎,三日一换。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
草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龙:拼音名:CǎoL nɡ别名:化骨溶、假木瓜、水仙桃、田浮草、香须公来源:柳叶菜科水龙属植物草龙JussiaealinifoliaVah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全草,洗净切段晒干。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腔炎,口腔溃疡,痈疮疖肿。
-
臭矢菜
别名:羊角草、黄花菜、野油菜来源:白花菜科臭矢菜Cleomevircosa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散瘀消肿,去腐生肌。跌打肿痛,劳伤腰痛:鲜全草捣烂,酒炒外敷。疮疡溃烂:全草水煎外洗,并用全草研粉撒布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棵麻
别名:嘉榄来源:橄榄科嘉榄属植物羽叶白头树GarugapinnataRoxb.,以树皮入药。春夏采,去粗皮,切碎晒干。性味: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用法用量:烧伤:树皮适量,水煎2小时,过滤取药液外涂;疮疡溃烂:树皮适量,水煎外洗,并将树皮研粉撒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绣线菊
拼音名:Xi Xi nJ 别名:蚂蝗梢来源:蔷薇科绣线菊属植物光叶绣线菊SpiraeajaponicaL.f.var.fortunei(Planch.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牙痛,肺热咳嗽;外用治创伤出血。治慢性骨髓炎,用鲜叶捣烂或干叶研粉适量,加烧酒敷瘘管口,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敷3~5钱,水煎服。
-
桑柴火
桑柴火即桑枝灸。《本草纲目》称桑柴火,认为除治背痈以外,还适用于治疗阴疮、瘰疬、流疽、臁疮、顽疮等。已溃的可以“补接阳气,去腐生肌”。参见桑枝灸:桑枝灸为灸法的一种。其法与神针火类似。《医学入门》:“治发背不起,发不腐,桑枝燃着,吹熄火焰,以火头灸患处,日三五次,每次片时,取瘀肉腐动为度。
-
绣线菊叶
《*辞典》:绣线菊叶: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Xi Xi nJ 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粉花绣线菊的叶。化学成份:全草中分离出绣线菊碱A、B、C、D、F、G,绣线菊因碱等生物碱。性味:性平,味淡。附方:治慢性骨髓炎:绣线菊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粉适量,加烧酒敷瘘管口,胶布固定,每二日换药一次,连敷三、四周;
-
绿云膏
《医学正传》卷六:方名:绿云膏组成:黄连1钱,大黄1钱,黄芩1钱,玄参1钱,黄柏1钱,木鳖(去壳)1钱。《卫生鸿宝》卷二:方名:绿云膏别名:千捶膏、新绿云膏组成:蓖麻子49粒(用麻油3两,煠枯去蓖麻),松香8两(用葱8两,生姜2两同炼煮透,去葱、姜,取香,研),铜绿2两(研细),猪胆汁(取大者)3枚。
-
脱烂散
《仙拈集》卷四:方名:脱烂散组成:雄黄1两,黄丹1两,硇砂1分。功效:去腐生肌。主治:疮疡。用法用量:熔蜡和,入疮内,至3日腐肉自脱。
-
乌芋粉
《疡科纲要》卷下:方名:乌芋粉组成:荸荠(俗名地栗,用老而多渣者)。功效:去腐生肌。主治:目疾,下疳;亦治溃疡。用法用量:去净皮,捣烂绞汁,其滓和水再研,绞去滓,取汁,澄定为粉,清水漂2-3次,去甜味,久藏不变。
-
手腕痈
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又名手腕痈、手屈发、手牛押屈、龟毒、鼓槌风、手腕疽。由三阳经风火凝结而成。患处高肿红赤作痛,腕部活动受限,易脓,易溃为顺,宜内服荆防败毒散,外敷洪宝膏,溃后提脓去腐,按溃疡治疗;
-
手牛押屈
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手腕痈、手屈发、手牛押屈、龟毒、鼓槌风、手腕疽。由三阳经风火凝结而成。患处高肿红赤作痛,腕部活动受限,易脓,易溃为顺,宜内服荆防败毒散,外敷洪宝膏,溃后提脓去腐,按溃疡治疗;
-
升丹
概述:升丹为方剂名,出《药籢启秘》,为《疡医大全》方记载的三仙丹之别名。性味:辛,热,有毒。功能主治:提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疮疡溃后脓水淋漓,腐肉不去,瘘管,下疳,梅毒等。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细粉单用,或配其他药物成散剂等使用。使用注意:本品腐蚀性强,有大毒,不可内服,外用亦只宜微量。
-
长寿丸
概述:长寿丸为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疡医大全》方记载的三仙丹的别名。别名:升药、升丹来源及产地:粗制氧化汞。性味:辛,热,有毒。功能主治:提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疮疡溃后脓水淋漓,腐肉不去,瘘管,下疳,梅毒等。使用注意:本品腐蚀性强,有大毒,不可内服,外用亦只宜微量。
-
印疮
印疮为病名。由久病气血亏损,气不能运血以营养肌肤,加之局部受压摩擦染毒而成。初起患处呈现紫癍,继而皮肤破损,逐渐坏死溃烂,腐肉脱落,形成溃疡,较难愈合。内治宜调补气血。外治,重在预防,包括清洁受压部位,勤换体位,保持局部干燥或用酒精按摩之;若溃烂后应去腐生肌,外敷五五丹,继用生肌玉红膏等。
-
膏药疗法
膏药疗法为治法。指用膏药敷贴治疗疮疖痈肿、流痰、溃疡等的方法。膏药是一种外治剂型。古称薄贴。取其祛风化湿,行气活血,续筋接骨作用,如万应膏、接骨膏等。有用以治疗表者,如体表痈、疖、疽、疔等疮疡,对肿疡能消肿定痛,对溃疡能去腐生肌、收口,保护创口等作用。如太乙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冲和膏等。
-
吹喉疗法
吹喉疗法为治法。即吹喉法。指将具有清热消肿、解毒利咽、收敛祛腐作用的药物碾成极细药末,用喷粉器吹布于咽喉部,以治疗咽喉、口腔等疾病的方法。在祖国医学中的吹喉药常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润肺利咽之药所组成。常用之吹喉药有冰硼散、清咽利喉散、锡类散等。
-
手腕毒
手腕毒为病名。因毒受在掌后腕处,因心经风寒凝滞,血不流通、结成此毒。当用定痛败毒散。或初期脓未成者,以消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等,局部外贴金黄散,或双柏散;若脓已成而未溃,应以托为主,宜托里透脓,方选托里消毒饮加减,局部切开排脓,或采用其他方法施治。
-
冲要节
概述:冲要节为病证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小指节近掌处肿痛焮赤名曰冲要节。治疗:治宜定痛解毒消肿,内服定痛消毒饮或银花解毒汤。外治:初宜隔蒜灸;或贴生附子片;或生附子煎水浸泡;或白盐、花椒粉各等份醋和外敷;或仙人掌根磨米醋暖涂;或藜芦煎醋熏洗。若脓成即切开引流,脓尽去腐生肌,可按溃疡治疗。
-
紫云膏
性状:本品为紫红色的油膏;《文堂集验方》卷四:方名:紫云膏组成:白及1两,白蔹1两,马钱子1两,商陆根1两,黄柏1两,蓖麻仁1两,独活1两,羌活1两,生大黄1两,生地4两,当归4两,血余4两。制备方法:用麻油4斤,春夏浸3日,入桃、柳、桑、榆、槐枝(3寸许)各30段,每净油1斤,加炒黄丹5两收之。
-
去腐灵药
处方:水银30克火消60克食盐9克枯矾9克(三味炒燥)朱砂24克雄黄9克白砒9克硼砂9克功能主治:去腐生肌。治发背,疗疮,肿毒,烂疮,囊痈,鱼口,结毒,臁疮。发背未破,加花粉;已破加乳香、没药;疔疮初起,加蟾酥;烂疮,加黑附子;疳疮,加滑石;臁疮,加轻粉、黄丹;跌扑,加文蛤、百草霜;蛇咬,加南星、川椒;
-
三仙丹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沙市方)之三仙丹:处方:红升丹30g,轻粉6g,冰片1.2g。主治:腰痛。《普济方》卷二五○引《医学切问》方之三仙丹:方名:三仙丹组成:川乌半两(炒),苍术3两(米泔水浸),茴香1两,山药1两,金铃子4两(去皮核,肉炒),萆薢5钱,青盐1两,破故纸1两。
-
针头散
处方:赤石脂15克乳香白丁香各6克砒(生)黄丹各3克轻粉麝香各1.5克蜈蚣1条(炙干)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治一切顽疮瘀肉不尽,及疬核不化,疮口不合。摘录:《外科发挥》卷五《普济方》卷二九○:组成:轻粉半钱,麝香半钱,信石半钱,乳香半钱,蟾酥半钱,铜绿半钱。功效:去腐生肌。主治:疮疡焮肿木硬。
-
三花聚顶丹
《灵药秘方》卷上:方名:三花聚顶丹组成:明矾1两6钱,白消1两4钱,水银1两。功效:去腐生肌,退管。用法用量:上药如法封固,文武火熬5炷香,擦盏冷定,开罐取药,配用。
-
升药
《药材资料汇编》方之升药:升药为方剂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疡医大全》方记载的三仙丹之别名。功能主治:提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疮疡溃后脓水淋漓,腐肉不去,瘘管,下疳,梅毒等。外治疔疮痈疽,对口发背等症。“九一丹”为煅石膏4钱,黄升药1钱,研为极细末,擦患处,治疔疮溃破,拔疔根,搜脓清热生肌。
-
手屈发
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又名手腕痈、手屈发、手牛押屈、龟毒、鼓槌风、手腕疽。由三阳经风火凝结而成。患处高肿红赤作痛,腕部活动受限,易脓,易溃为顺,宜内服荆防败毒散,外敷洪宝膏,溃后提脓去腐,按溃疡治疗;
-
龟毒
出《外科真诠》卷上。腕痈又名手腕痈、手屈发、手牛押屈、龟毒、鼓槌风、手腕疽。龟毒的病因病机:由三阳经风火凝结而成。龟毒的症状及治疗:患处高肿红赤作痛,腕部活动受限,易脓,易溃为顺,宜内服荆防败毒散,外敷洪宝膏,溃后提脓去腐,按溃疡治疗;
-
疮口不合
疮口不合病证名。证见脓水清稀,脉虚神疲者,治宜补益气血,可用八珍汤;如形瘦色悴,口干咽燥,舌红脉数者,应滋补肝肾,以六味地黄丸加减;若疮口肉色晦暗,肢冷自汗,脉细微,舌淡苔薄者,宜用桂附八味丸培补肾阳;若见脾胃虚弱,食欲欠佳者,可用四君子汤健脾养胃;如红升丹、白降丹、生肌散、八宝丹等。
-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测定法: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0ml,混匀,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环己烷—乙酸乙酯(1:1)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吸取续滤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取滤液1ml,加稀盐酸2ml、亚铁氰化钾试液1~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
-
提脓散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25g,精密称定,加稀硝酸25ml,振摇使红粉溶解后,加水80ml与硫酸铁铵指示液2ml,用硫氰酸铵液(0.1mol/L)滴定,即得〔1ml的硫氰酸铵液(0.1mol/L)相当于10.83mg的HgO〕。功能与主治:拔毒提脓,去腐生肌。用于痈疽疮疡,肿毒溃烂,久不收口。
-
回阳通脉饮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芪2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熟地20克,炮姜5克,肉桂5克,附子5克。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主寒湿入络,气血瘀滞。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徐淑芬方
-
龙麝追毒丹
别名:龙麝迫毒散(《普济方》卷二七五)。处方:龙脑0.9克麝香0.3克轻粉粉霜雄黄各1.5克乳香砒黄各0.15克巴豆14个(去皮、心、膜)制法:上研极细,面糊为丸,如麦粒大。功能主治:去腐生肌。用法用量:每用先以针捻疮口,入药,量轻重上药,药后二至四小时,如肿痛止为有效。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
柴胡叶链荚豆
单叶,互生;化学成份:本品全株含蛋白质(protein)11.1%,钙1.36%,磷0.09%,含有28个碳原子至34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醇、27-34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 -谷甾醇-D-葡萄糖甙( -sitosterol-D-glucoside),D-右旋蒎立醇[D-(﹢)-pinitol]及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性味:淡;用于刀伤、骨折、外伤出血、疮疡溃烂不收口。
-
狗蚁草
别名:链夹豆、练夹豆、小号野花生、山花生来源:豆科狗蚁草Alysicarpusvaginalis(L.生境分布: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和海南岛。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清热化湿,驳骨消肿,去腐生肌。半身不遂:根1~蛇咬伤:全草与半边莲各1两,水煎服。跌打损伤,骨折:鲜全草捣烂外敷。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厚壳树
别名:大红茶、大岗茶、松杨、苦丁茶[广西南宁]来源:紫草科厚壳树Ehretiathyrsiflora(Sieb.etZucc.)Nakai[E.acuminataR.Brownvar.ohovata(Lindl.)Johnst.],以叶、心材、树枝入药。生境分布:山东、河南、华南、云南。功能主治:叶:清热解暑,去腐生肌。主治感冒,偏头痛。治跌打损伤肿痛,骨折,痈疮红肿。
-
水仙桃
出处:《广西中药药》拼音名:ShuǐXiānT o别名:锁匙筒(《陆川本草》),田浮草、香须公(《广西中草药》)。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毛草龙或草龙的全株。叶互生,披针形,长3~②草龙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是:本种植株较小,高20~蒴果长1.2~治感冒咳嗽,喉痛,口疮,疖肿。②《广西中药志》:治小儿身热,疮疖。
-
细花丁香蓼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细花丁香蓼的全草。)Merr.EtMetc.]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地上部分,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萼筒与子房贴生,裂片4,宿存,披针形,长约2mm,外面多少被毛;性味:叶微苦;杀虫止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去腐生肌功能。用于咽喉肿痛,口腔炎、乳腺炎、天泡疮、发烧、痈疮疖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