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叶
雌花长约1mm;药理作用:艾叶油、β-石竹烯及松油烯醇对豚鼠有镇咳及明显的平喘作用,对小鼠有祛痰作用。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如入正己烷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正己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
艾煎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处方人参川芎菖蒲各30克(节密,炒)熟艾120克(糯米饮调作饼,焙干)食茱萸(汤洗)当归各22克白芍药熟干地黄各45克制法上为末,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渴,加栝楼;制法上用醋1大碗,慢火煮香附、艾叶,以醋尽为度,拣去艾叶,加糯米糊捻作饼子,晒干,同前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七制香附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方的药典标准,主要成分为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白术、香附、阿胶、延胡索、益母草、砂仁、黄芩。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两种对照药材溶液各4~本品每1g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0.36mg。
-
四生丸
概述:四生丸同名方剂约有十三首,其中《妇人大全良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生荷叶9g、生侧柏叶9g、生艾叶12g、生地黄15g,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臣药生地黄能促进凝血功能。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冰台
冰台为艾的别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蕲艾
蕲艾为湖北蕲州产出的艾叶。又名冰台。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胶艾汤
概述:胶艾汤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其中《金匮要略》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熟地黄12g、艾叶9g、当归9g、甘草6g、芍药12g、川芎6g、阿胶(烊化)9g,具有补血止血,调经安胎之功效。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冲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
-
芎归胶艾汤
概述:《金匮要略方论》方之芎归胶艾汤:别名:胶艾汤、胶艾四物汤。芎藭阿胶甘草各6克艾叶当归各9克芍药12克干地黄18克功效主治:《金匮要略方论》卷下方之芎归胶艾汤功在养血止血,调经安胎。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用法用量:以水5升,清酒3升,合煮取3升.去滓,纳胶令消尽,温服1升,日3次。
-
艾附丸
《杨氏家藏方》卷十五处方白艾叶枳壳(去瓤,取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当归(洗,焙)赤芍药没药(别研)木香各30克(炮)沉香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将艾叶并枳壳用米醋于沙锅内煮,令枳壳烂,同艾细研为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
海艾
海艾为艾叶的一种,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黄草
黄草为艾之别名。又名冰台。各地均产,湖北蕲州产者称蕲艾,河北产者称北艾,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家艾
家艾为艾之别名。又名冰台。各地均产,湖北蕲州产者称蕲艾,河北产者称北艾,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海草
海草为艾之别名。又名冰台。各地均产,湖北蕲州产者称蕲艾,河北产者称北艾,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
艾附暖宫丸
具有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的功效。《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六方之艾附暖宫丸:组成:香附(醋制)六两,艾叶、当归(酒洗)各三两,黄芪、吴茱萸、川芎、白芍药(酒炒)各二两,地黄(酒蒸)一两,官桂五钱,续断一两半。本品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45m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
-
安胎饮
一方无白术、黄耆、半夏、地榆,有艾叶,并各等分)。生地凉血热以养胎,苏梗顺服气以安胎,白术健脾壮气,当归养血和血,山栀降火凉血,条芩清热安胎,香附调气解郁以除痛,木香开胃醒脾以除满,茯苓清肺气以行治节,杜仲壮肾气以强腰府。水煎温服,使脾土健而血气和,胎热降而胎气顺,其疼痛胀满无有不退者乎。
-
安胎散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处方熟地艾叶白芍(炒)川芎黄耆(炒)阿胶(炒)当归甘草(炙)地榆各3克功能主治妇人妊娠,气血不足,腰痛下血,胎动不安。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杨氏家藏方》卷十六别名安胎饮、缩砂汤、小安胎饮、独圣散、独圣安胎散、独圣汤处方编砂不以多少(熨斗内盛,慢火炒令热透,后去皮、取仁用)。
-
坐垫法
坐垫法是将药物研末,炒热布包,让病人坐在药包上,使肛门、会阴部接触药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坐垫法古代广泛流行于民间,清代吴尚先对此法非常重视,在《理瀹骈文》中有详细记载,他认为外治法应当三焦分治:“大凡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唁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主治病症泄泻艾叶止泻垫(《理瀹骈文》)艾叶500g。
-
茜梅丸
处方:茜草根艾叶各30克乌梅肉(焙干)15克制法:上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衄血。功效:凉血,行血,止血。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茜草根气昧苦寒平微涩,入手足厥阴;艾叶气味苦微温,入足太阴少阴厥阴;血热妄行而衄血无时,乃阳胜阴也,厥阳上逆无制,以苦辛酸泄之,则阳气下行,而病自缓矣。
-
黄柏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黄柏汤:处方:黄柏黄连白头翁(一作白蔹)升麻当归牡蛎石榴皮黄芩寄生甘草各6克犀角艾叶各3克制法:上十二味,哎咀。或以利药下之,便数去赤汁如烂肉,或下之不愈,后以涩药断之,下即不止,倍增壮热,或是温病热盛,复遇暴寒折之,热如腹中,下血如鱼脑。功能主治:疳热,虫蚀鼻生疮。
-
乌金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WujinWan标准编号:WS3-B-2855-98处方:益母草320g小茴香(盐制)20g川芎60g补骨脂(盐制)20g吴茱萸(制)20g当归20g艾叶(炭)20g白芍60g莪术(醋制)20g蒲黄(炒)20g百草霜14g三棱(醋制)20香附(醋制)120熟地黄20g延胡萦(醋制)60g木香20g制法: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混匀,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70~
-
敷脐法
主治病症小儿疳积1.肥儿膏(《中医外治法类编》)茯苓、白术、黄花、炙甘草、制厚朴、槟榔、山楂、麦芽、神曲、陈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药、莪术、使君子、川楝肉、胡黄连、芜荑各15g。将艾叶捣烂,加酒、胡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功能疏散风热,清热止咳。上药共研细末,醋调后敷神阙穴,每日换药1次,1周即可痊愈。
-
药艾条
药艾条:药艾条为针灸学名词,是指含有药物的艾条,如太乙神针、雷火神针、念盈药条等均属药艾条一类。药艾条药典标准:品名:药艾条Yao'aitiao处方:艾叶20000g、桂枝1250g、高良姜1250g、广藿香500g、降香1750g、香附500g、白芷1000g、陈皮500g、丹参500g、生川乌750g制法:以上十味,艾叶碾成艾绒;
-
四味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方之四味丸:组成: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炒茴香、炮附子、肉苁蓉(酒浸)各一两。《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方之四味丸:别名:四生丸组成:荷叶,艾叶,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主治阴虚内热,血热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呕血、便血及妇人崩漏,产后出血。阳盛则阳络伤,故血上溢于口鼻也。
-
艾绒
艾绒(moxawool)是由艾叶制成的色泽灰白,柔软如绒的施灸材料。其气味辛苦、芳香,中医理论认为辛的气味有发散寒邪的作用,而苦的气味则有干燥的作用,可以去除湿邪,加上燃烧后的热力,能起到通行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艾绒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艾炷。
-
羊肾丸
概述:羊肾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八首。山茱萸干姜川巴戟芍药泽泻北细辛菟丝子(酒浸)远志(去心)桂心黄耆石斛干地黄附子当归牡丹皮蛇床子甘草苁蓉(酒浸)人参各60克菖蒲30克防风45克茯苓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以羊肾一对研细,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治白浊。功能主治:主治肾虚腰痛,不能反侧。
-
熏洗法
熏洗法是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部熏蒸、淋洗和浸浴的方法。(6):15)香附、木贼各50g,上药加水3~主治寻常疣。3.阴痒洗剂I号(《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蚤休30g,陈鹤虱30g,苦参15g,蛇床子15g,苏木15g,威灵仙15g,野菊花15g,上药用纱布包扎,加水2000ml,煎至1500ml,待温热适度时先熏后洗,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
-
艾灸疗法
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
艾叶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处方鹤虱、艾叶、榼藤子、白胶香各等分。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断,吃食减少,四肢黄瘦。摘录《圣惠》卷七十二《圣惠》卷八十处方艾叶2分(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白芍药1两,芎藭半两,熟干地黄1两半,续断1两,牛膝半两(去苗),桑耳半两,败酱3分。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绝,脐腹时痛。
-
更年舒片
当归、牡丹皮、五味子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5%乙醇作溶剂,缓缓渗漉至漉液无色或微黄色为止,漉液回收乙醇至稠膏状;将砂仁与茯苓的混合细粉、谷维素、维生素B6加入上述稠膏中,混匀,制成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适用于绝经前后引起的月经不调,头昏,心悸,失眠。
-
胶艾芎归汤
《医学入门》卷八:胶艾芎归汤:处方:阿胶艾叶川芎当归各3克甘草0.6克功能主治:养血安胎。治妊娠胎动不安或下血。主治:孕妇小腹痛,脉弦细者。各家论述:妊娠劳伤冲任,阴血耗伤而经脉不足,络虚召寒,故小腹疼痛,胎因不安焉。水煎温服,使血气内充,则经气布护而寒邪自散,何小腹疼痛之不已哉,胎孕有不安者乎?
-
芎汤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分温3服。熟地补阴滋血,黄耆补气摄血,芎行血中之气以除腹痛,白芍敛失位之血以止崩漏,吴萸温中止痛,炮姜温中止血,当归行血归经,炙草暖中和胃。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破),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当归身养血脉,滋血室,而经络可充,清阳得位;
-
调经化瘀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TiaojingHyayuWan标准编号:WS3-B-0132-89处方:香附(醋制)1000g艾叶(炭)20g当归200g?地黄200g川芎100g赤芍100g桃仁100g红花100g三棱(醋制)100g莪术(醋制)100g干漆(炭)100g制法:以上十一味,除艾叶炭外,取香附500g,与当归、川芎、赤芍、干漆(炭)粉碎成细粉;功能与主治:调经行血,理气化瘀。
-
彭祖固阳固蒂长生延寿丹
《医学入门》卷一:方名:彭祖固阳固蒂长生延寿丹组成:麝香5钱,丁香3钱,青盐4钱,夜明砂5钱,乳香2钱,木香2钱,小茴4钱,没药5钱,虎骨5钱,蛇骨5钱,龙骨5钱,朱砂5钱,雄黄3钱,白附子5钱,人参7钱,附子7钱,胡椒7钱,五灵脂5钱,槐皮、艾叶。功效:坚固元气,令百病不生,益气延年。
-
阿胶丸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阿胶丸:处方:阿胶赤石脂各45克续断川芎当归甘草丹参各30克龙骨鹿茸(酥炙)乌贼骨鳖甲(炙)各6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千金》卷三:阿胶丸:处方:阿胶4两,人参2两,甘草2两,龙骨2两,桂心2两,干地黄2两,白术2两,黄连2两,当归2两,附子2两。
-
赤石脂丸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赤石脂丸:处方:黄连当归各60克赤石脂干姜(炮)各30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女入腹中十二疾:经水不时,经如清水,经水不通,不周时,生不乳,绝无子,阴阳减少,腹苦痛如刺,阴中冷,子门相引痛,经来冻如葵汁,腰急病。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主治:反胃病。
-
玉液丸
48g丹参126g白芍(炒)48g木香25g厚朴(制)45g续断19g浙贝母66g肉苁蓉36g茯苓192g杜仲(制)78g菟丝子96g白术(炒)25g血余炭25g沙苑子66g当归(炒)60g益母草清膏19g制法:以上三十六味,除大腹皮、艾叶、益母草清膏、朱砂、琥珀外其余人参等三十一味粉碎成为粗粉;100g,制成大蜜丸,即得。附注:玉液化痰丸(《鸡峰》卷十八)。
-
艾叶汤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圣济总录》卷一五四处方艾叶(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黄连(去须)1两,茯神(去木)1两,桑耳1两,代赭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白茅根(切)1两,白芷1两,阿胶(炒燥)1两,白术3分。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
二十七味定坤丸
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舒郁调经,用于冲任虚损,气血两亏,身体瘦弱,月经不调,经期紊乱,行经腹痛,崩漏不止,腰酸腿软。
-
定坤丸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舒郁调经,用于冲任虚损,气血两亏,身体瘦弱,月经不调,经期紊乱,行经腹痛,崩漏不止,腰酸腿软。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
二十七味定坤丸(定坤丸)
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舒郁调经,用于冲任虚损,气血两亏,身体瘦弱,月经不调,经期紊乱,行经腹痛,崩漏不止,腰酸腿软。
-
阿胶汤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阿胶汤:处方:阿胶(炙令燥,别捣末)人参各30克干姜(炮)60克远志(去心)120克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甘草(炙,锉)90克大麻仁(烂研)175克制法:上七味,粗捣筛五味,与麻仁拌匀。用法用量:每服18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间胶末1.5克,更煎两沸,空腹时温服,一日三次。
-
清艾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aiRong处方:艾叶制法:将干艾叶除去杂质,粉碎成缄团状,晒干,即得。功能与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用于心腹冷痛,泄泻转筋,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法与用量:外用,取适量温针灸、着皮灸、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或制成艾条热灸。江苏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内补养荣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组成:当归3两,川芎3两,白芍3两,熟地8两,醋香附8两,炒白术5两,姜5两,草5两,茯苓3两,黄耆4两,阿胶4两,陈皮4两,杜仲2两,炙甘草(炒)2两,艾叶2两,砂仁2两。
-
妇康宝口服液
鉴别:(1)取本品10ml,加硅藻土2g,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20ml分次研磨,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检查:含氮量取本品约2g,精密称定,照氮测定法(附录ⅨL第一法)测定,不得少于0.8%。功能与主治:补血调经,止血安胎。用于失血过多,面色萎黄,月经不调,小腹冷痛,胎漏胎动,痔漏下血。
-
保胎无忧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aotaiWuyouPian标准编号:WS3-B-0980-91处方:艾叶(炭)35g荆芥(炭)40g川芎75g甘草25g菟丝子(酒泡)50g厚朴(姜制)35g羌活25g川贝母50g当归(酒制)75g黄芪40g白芍(酒制)60g枳壳(麸炒)30g制法:以上十二味,川贝母、白芍粉碎成细粉。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安胎丸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仙拈集》卷三方之安胎丸:处方:茯苓120克条芩白术香附益母草各60克玄胡红花没药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蜜丸,梧桐子大。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本品含姜制厚朴、炒当归、黄氏、羌活、炒枳壳、干姜、炒艾叶、制川芎、荆芥、菟丝子、白芍、甘草等,有益气养血、安胎和胃作用。规格:大蜜丸:7.2g。
-
妇康宁片
妇康宁片药典标准:品名:妇康宁片FukangningPian处方:白芍196g、香附30g、当归25g、三七20g、醋艾炭4g、麦冬49g、党参30g、益母草147g制法:以上八味,取白芍79g及香附、当归、三七、醋艾炭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2)取本品5片,除去包衣,研细,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
煮附子丸
《普济方》卷三三一:方名:煮附子丸组成:香附子(去毛)1斤,当归2两(酒浸),艾叶1两,人参1两,木香1两。主治:妇人子宫久冷,赤白带下。制备方法:上用银石瓷罐1个,可容5升者,入艾叶、香附子于内,将好醋用慢火煮至一伏时,候微干,捣饼,研为细末,煮药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少林正骨精
另将当归、羌活、独活、五加皮、艾叶、花椒、苏木、寻骨风、伸筋草粉碎成粗粉,血竭研成粗粉,混合,用65%乙醇浸泡96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9000ml,与上清液混合,静置24小时,滤过;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澄清液体;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用于跌打损伤,积瘀肿痛,腰肢麻木,风湿骨痛。
-
苦参膏
《圣济总录》卷十八:苦参膏:处方:苦参1分,盐1分。功能主治:白癜风。主治:大麻风,隐疹,挛痪。用法用量:每用1匙,以白汤或酒化下。制备方法:老酒1坛浸之,春5、夏3、秋7、冬9日,取出,晒干为末,加紫浮萍5两,用苍耳草自然汁10碗煎熟,加白蜜5-6斤,同炼成膏,入参、萍末和匀,瓷瓶收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