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髌
髌指膝关节前的圆形骨。亦称膝盖骨。今称髌骨。
-
膝下
膝下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膝部;主治转筋、胫骨痛等。一般艾炷灸1~《千金翼方》:“治转筋经骨痛,不可忍。灸屈膝下廉横筋上三壮。”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穴,定位在髌骨尖下缘髌韧带处。
-
内龙眼
内龙眼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经穴解剖学定位》。与外膝眼相对,位于膝部,髌韧带内侧凹陷处的中央。1.0寸,或透刺外膝眼。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膝关节部伸侧面,髌韧带两侧之凹陷中,在内者称内膝眼,在外者称外膝眼,左右共4穴。主治膝痛、腿脚重痛、脚气、下肢麻痹等。一般向膝中斜刺0.5~或内外膝眼互透。
-
新伏兔
新伏兔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大腿伸侧,髌骨中线上7寸,与髂前上棘与髌底连线相交之点外开5分处。左右计2穴。主治膝关节炎、下肢瘫痪、关节痛。一般直刺1.5~2.0寸;可灸。
-
膝盖骨
膝盖骨即髌骨。髌指膝关节前的圆形骨。亦称膝盖骨。今称髌骨。
-
生肌2
生肌2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大腿伸侧,腹股沟中点和髌韧带内侧凹陷连线的下1/3与中1/3的交点。左右计2穴。主治外伤性截瘫。一般直刺2.0~2.5寸。
-
伏兔骨
伏兔骨为髌骨的别称。髌即髌骨。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
生肌1
生肌1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大腿伸侧,腹股沟中点和髌韧带内侧凹陷连线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左右计2穴。主治外伤性截瘫。一般直刺2.0~2.5寸。
-
阳明经脚气
概述:阳明经脚气为病证名。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阳明胃经而成的脚气。症状:症见寒热,呻欠,口鼻干,腹胀,髀膝髌中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皆痛。辨证论治:若风胜者,自汗;寒胜者,无汗、痛甚;治宜微利之,用大黄左经汤等方。
-
韧带
韧带(ligament)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扁带状、圆束状或膜状,一般多与关节囊相连,形成关节囊局部特别增厚的部分,有的则独立存在。韧带的附着部与骨膜或关节囊相编织。韧带的主要功能是限制关节的运动幅度,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其次是为肌肉或肌腱提供附着点,有的韧带如膝关节的髌韧带本身就是由肌腱延续而成的。
-
髀下
髀下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大腿伸侧,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平臀下皱襞下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外伤性截瘫。—般直刺1~2寸。
-
两脚五舟
两脚五舟为穴名。亦称“足五舟”。《灸法图残卷》:“两脚五舟,在膝下廉文(纹)头。”据图所示,位置约在膝髌之内后方。
-
膝膑
膝膑即髌骨。《黄帝内经灵枢·五色》:“巨屈者,膝膑也。”膝膑为膑骨。《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刺膝膑出液,为跛。”髌指膝关节前的圆形骨。亦称膝盖骨。
-
髌前滑膜炎
概述:髌前滑膜炎(prepatellarbursitis)为病名。是指膝关节长期摩擦或挤压,或外伤等引起的,局部肿胀、疼痛等滑囊炎症性疾病。症状:以局部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