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滋阴熄风
滋阴熄风为熄风法之一。一般在热病晚期,真阴被灼,表现为身热不甚但羁留不退、手足心热、面红、虚烦不眠、咽干口燥、神倦心慌,甚或耳聋、手足蠕动或抽搐等。针灸常选补太溪(或复溜)、三阴交,泻太冲为主,也可酌配阳陵泉、筋缩等穴。是以滋阴为主,消除因阴虚而动风的治法。多由热邪久留,灼伤真阴。方如大定风珠。
-
肝风
《太平圣惠方》治肝风筋脉拘挛,用羚羊角散。治疗方法:有平肝熄风、和血熄风、滋阴熄风、泻火熄风。症见头部掣痛、头晕目眩、口眼歪斜、肢体发麻或震颤、舌头僵硬、舌体偏斜抖动、语言不清,甚至突然昏倒、手足拘急或抽搐,苔薄质红、脉弦。针灸常选泻太冲,补三阴交、脾俞、肝俞、膈俞为主,也可酌配阳陵泉、筋缩等穴。
-
平肝剂
平肝剂的定义:凡以熄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平熄肝风内动的作用,治疗阳亢风动的方剂,统称平肝剂。由于热极生风,邪热亢盛,又易伤津灼液,煎熬成痰,故常配清热、滋阴养血以及化痰之品以为辅助。大定风珠为滋阴熄风之剂,适用于温病后期,热灼真阴,虚风内动,手足瘈疭之证。
-
熄风
熄风为平熄内风的治法。内风主要表现为眩晕、震颤、发热、抽搐、小儿惊风和癫痫等病症,治分滋阴熄风、平肝熄风、泻火熄风、和血熄风等。熄风为治风法之一。指平息内风的治疗方法。即治内脏病变所致的风病。内风可见眩晕、震颤、筋惕肉瞤、抽搐等“风胜则动”的病理表现,甚则可见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抽搐痉厥等。
-
阿胶鸡子黄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阿胶鸡子黄汤:处方:陈阿胶6克(烊冲)生白芍9克石决明15克(杵)双钩藤6克大生地12克清炙草1.8克生牡蛎12克(杵)络石藤9克茯神木12克鸡子黄2枚(先煎代水)功能主治:滋阴熄风。伤寒邪传少阴,水亏火亢,液涸动风,筋脉拘挛,手足瘈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功效:滋阴液以镇肝阳。主治:急性时疫。
-
降肝汤
处方:羚羊角0.6克(冲服),生石决30克(先煎),生地18克,白芍18克,炙甘草3克,地龙9克,竹茹9克,黄芩9克,丹皮9克,郁金9克,钩藤12克(后下)。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滋阴熄风。主肝肾阴亏,肝阳化火上扰。用法用量:水煎,灌服或鼻饲,每日1剂。摘录:张伯臾方
-
手颤
手颤为症状名。若见于外感热病后期,多属阴虚风动,治宜滋阴熄风,方用三甲复脉汤;由阴虚、血虚内生的风证。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伤阴者,由津液亏损,液少血枯,血不养筋,肝阴不足,阴不潜阳而肝风内窜所致;也有因于肾阴不足,肝肾亏损,肾水不能涵养肝木,而致肝风上扰。治宜潜阳息风、养阴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