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候不匀
经候不匀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月水不调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月经不调。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泛指月经的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的异常。常见的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
月使不调
出自《脉经》。指月经不调。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泛指月经的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的异常。常见的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
月候不调
赤芍药汤方。”即月经不调。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泛指月经的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的异常。常见的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
蓬香散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名:蓬香散组成:蓬莪荗(煨,锉)1两,京三棱(煨,锉)1两,荆芥穗1两,沉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1两,乌药1两,当归(切,焙)1两,延胡索1两,天麻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生姜自然汁少许,和温酒调下,1日3次。
-
大香甲散
功能主治:补血海,调气。主妇人血脏风虚冷气,肌肉黄瘦,饮食进退,经候不匀,心腹多胀,渐变如劳。用法用量:大香甲丸散(《妇人良方》卷五)。摘录:《博济》卷四
-
枳壳饮子
摘录:《博济方》卷四《博济》卷四:方名:枳壳饮子别名:枳壳散组成:枳壳2两(去皮,麸炒),半夏1两(汤洗7遍,以生姜汁浸3宿,麸炒令黄),红芍药1两,柴胡(去芦)1两半,黄芩1两半。主治:妇人手足烦热,夜卧多汗,肌肉黄瘁,经候不匀,四肢烦倦,心腹满闷,状似劳气。候五心烦热及身体壮热、潮热退方住服。
-
小活血丹
《鸡峰》卷十五:方名:小活血丹别名:活血丹组成:安息香2两,当归2两,延胡索2两,木香2两,桃仁2两,柏子仁2两,泽兰叶4两,牡丹皮4两,干姜4两,黄耆4两,桂心4两,艾叶4两,大附子2两,虎杖2两,山茱萸2两,吴茱萸2两,杜仲2两,肉苁蓉8两,厚朴8两。附注:活血丹(《卫生宝鉴》卷十八)。
-
当归养血圆
处方:当归、牡丹皮、赤芍药、延胡索,各二两;(炒)肉桂一两。炮制:上为细末,蜜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产后恶血不散,发歇疼痛,及恶露不快,脐腹坚胀,兼室女经候不匀,赤白带下,心腹腰脚疼痛。用法用量:温酒,米饮下三十圆,食前温服。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月经不匀
即月经不调。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泛指月经的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的异常。常见的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