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月经愆期
月经愆期为病名。出《类证普济本事方》。①月经愆期指经行先后无定期。《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经来前后为愆期。”②月经愆期指错过日期的意思,故或认为是指经行后期。
-
调经乌鸡丸
制法:共为细末,入鸡骨肉末和匀,酒面糊为丸。功能主治:月经愆期。由脾胃虚弱,冲任损伤,气血不足,致经来或前或后。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
调经养营丸
处方:熟地6两,制香附8两,当归4两,白芍4两,蕲艾4两,川芎3两,白术3两,茯苓3两,延胡索2两,陈皮2两,木香1两5钱,砂仁1两5钱。制法:蜜丸。
-
苍莎丸
《丹溪心法》卷二:苍莎丸:别名:苍附丸(《万氏女科》卷一)。处方:苍术香附各120克黄芩60克制法:上药研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主妇人性躁多怒,月经愆期。用法用量:每服50丸,饭后用生姜汤送下。摘录:《丹溪心法》卷二《医统》卷二十六:组成:苍术4两,香附子4两,黄芩1两,木香5钱。主治:气郁。
-
调经益母丸
《成方便读》卷四:调经益母丸:处方:熟地8两,归身3两,香附2两,川芎2两,延胡索2两,蒲黄1两,炮姜5分。制法:将熟地捣烂,与诸药打和晒干,共研细末,用益母膏化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17两。主月经愆期,量少腹痛。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龙眼肉6两,好黄酒制烂,杵羔和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晒干收用。
-
月候愆期
月候愆期病证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月水不调方第五”加减吴茱萸汤条。即月经愆期。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