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钱橘饼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īnQi nJ Bǐnɡ别名:金橘饼(《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或金弹的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消食,下气,开膈。又可醒酒。摘录:《*辞典》
-
慈姑花
《*辞典》:慈姑花: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C GūHuā来源:为泽泻利植物慈姑的花。功能主治:《中国医学大辞典》:明目,去湿。治一切疗肿痔漏。祛湿之功,同于茵陈。用法用量:治一切疔疮:慈姑花适量。用冷开水洗净,捣敷患处。
-
夹
夹为古代中医眼科手术器械名称。见《目科正宗》。多用老竹制成(见图48)。用以治疗睑废、倒睫拳毛等。图48(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
半提丹
《中国医学大辞典》处方红升丹加珍珠散。功能主治收口。主疮疡。
-
白花蛇目睛
《*辞典》:白花蛇目睛:出处:《纲目》拼音名:B iHuāSh M Jīnɡ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眼睛。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摘录:《*辞典》
-
半枫荷叶
《*辞典》:半枫荷叶:出处:《广西中草药》拼音名:B nFēnɡH Y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叶。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半枫荷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焙干研末撒患处。摘录:《*辞典》
-
波罗蜜叶
《*辞典》:波罗蜜叶: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BōLu M Y 来源:为桑科植物木波罗的叶。功能主治:①《中国树木分类学》:叶磨粉,热之以敷创伤。②《广西药植名录》:治溃疡。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
柽柳花
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ChēnɡLiǔHuā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花。功能主治:治中风,又清热毒,发麻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辞典》
-
柽乳
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ChēnɡRǔ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树脂。功能主治:合质汗药,治金疮。摘录:《*辞典》
-
刺菱根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C L nɡGēn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辞典》
-
刺玫花
《*辞典》:刺玫花: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C M iHu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用法用量:刺玫花3~6朵,煎水服。摘录:《*辞典》
-
大叶狼豆柴叶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 Y L nɡD uCh iY 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叶。性味:性凉,味甘苦。功能主治:解毒,治乳腺炎。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摘录:《*辞典》
-
鹅掌上黄皮
《*辞典》:鹅掌上黄皮: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 ZhǎnɡSh nɡHu nɡP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足蹼上的黄色表皮。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烧灰调油,搽黄水疮、冻疮。②《谈野翁试验方》:烧研,涂脚趾缝湿烂。摘录:《*辞典》
-
番木瓜叶
《*辞典》:番木瓜叶:出处:《中国树木分类学》拼音名:FānM GuāY 来源: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叶。化学成份:叶含番木瓜碱、ψ-番木瓜碱、维生素E_36毫克%。功能主治:捣碎可敷溃疡或消肿。摘录:《*辞典》
-
飞龙掌血叶
《*辞典》:飞龙掌血叶:出处:《贵州民药物》拼音名:FēiL nɡZhǎnɡXu Y 来源: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的叶片。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治刀伤出血,捣烂敷。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疖肿疮毒,飞龙掌血叶捣烂外敷。
-
蝮蛇骨
《*辞典》:蝮蛇骨: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F Sh Gǔ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骨骼。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赤痢,取骨烧为黑末,饮下三钱匕。摘录:《*辞典》
-
蝮蛇皮
《*辞典》:蝮蛇皮:出处:《唐本草》拼音名:F Sh P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皮。功能主治:《唐本草》:皮灰,疗疔肿,恶疮,骨疽。摘录:《*辞典》
-
蝮蛇蜕皮
出处:《唐本草》拼音名:F Sh Tu P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蜕皮。功能主治:《唐本草》:主身痒、瘑、疥、癣等。摘录:《*辞典》
-
蝮蛇脂
《*辞典》:蝮蛇脂: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F Sh Zhī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功能主治:《纲目》:绵裹塞耳聋,亦敷肿毒。摘录:《*辞典》
-
枸橘刺
《*辞典》:枸橘刺:出处:《纲目》拼音名:GōuJ C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树上的棘刺。功能主治:《纲目》:风虫牙痛,每以一合煎汁含之。摘录:《*辞典》
-
诃子核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HēZǐH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果核。功能主治:①刘禹锡《传信方》:取其核入白蜜研注目中,治风赤涩痛。②《纲目》:止咳及痢。摘录:《*辞典》
-
黑大豆花
《*辞典》:黑大豆花:出处:《纲目》拼音名:HēiD D uHuā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花。功能主治:《纲目》:治目盲翳膜。摘录:《*辞典》
-
黑塔子叶
《*辞典》:黑塔子叶: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HēiTǎZǐY 来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叶。功能主治:鲜叶捣泥(干叶打粉)敷冷结子疮,鱼口、汤火烫伤。摘录:《*辞典》
-
红筷子冠毛
《*辞典》:红筷子冠毛:出处:《峨嵋药植》拼音名:H nɡKu iZiGu nM o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兰的种缨。功能主治:《峨嵋药植》:敷刀伤,止血。摘录:《*辞典》
-
花红叶
《*辞典》:花红叶: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HuāH nɡ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林檎的叶。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治小儿疮疥。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摘录:《*辞典》
-
黄桷浆
《*辞典》:黄桷浆: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Hu nɡJu Jiānɡ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汁液。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治疥癞,血风癣。②《重庆草药》:治腮腺炎。用法用量:外用:搽擦或涂靛青布上贴患处。
-
黄桷树根疙瘩
《*辞典》:黄桷树根疙瘩: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Hu nɡJu Sh GēnGēDɑ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功能主治:《重庆草药》:泡酒服,治背脊痛,劳伤腰痛。摘录:《*辞典》
-
黄屈花
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拼音名:Hu nɡQūHuā来源: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的花枝。功能主治:治妇人经血不调。用法用量:内服:泡酒,1~2钱。摘录:《*辞典》
-
鲫鱼子
《*辞典》:鲫鱼子: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J Y Zǐ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卵子。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调中,补肝气。②《本草从新》:去目中障翳。摘录:《*辞典》
-
夹蛇龟肉
《*辞典》:夹蛇龟肉:出处:《食性本草》拼音名:Ji Sh GuīR u来源:为龟科动物夹蛇龟的肉。性味:①《食性本草》:寒,有毒。②《纲目》:甘,寒,有毒。功能主治:①《食性本草》:主筋脉,补损,肉生研厚涂。②《日华子本草》:肉可生捣,罯敷蛇毒。
-
九龙藤叶
《*辞典》:九龙藤叶: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JiǔL nɡT nɡY 来源:为豆科植物龙须藤的叶。功能主治:熏洗退膜翳。摘录:《*辞典》
-
苦菜根
出处:《纲目》拼音名:KǔC i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苣菜的根。功能主治:《纲目》:治血淋,利小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1.5两(鲜用)。摘录:《*辞典》
-
老鸦胆叶
《*辞典》:老鸦胆叶: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LǎoYāDǎnY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叶片。化学成份: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功能主治:《本草求原》:洗热毒,理跌打。摘录:《*辞典》
-
鲤鱼肠
《*辞典》:鲤鱼肠: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ǐY Ch nɡ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肠。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小儿肌疮。②《纲目》:聤耳有虫,鲤鱼肠同酢捣烂,帛裹塞之;痔瘘有虫,切断炙热,帛裹坐之,俱以虫尽为度。
-
连翘茎叶
《*辞典》:连翘茎叶:出处:《纲目》拼音名:Li nQi oJīnɡY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茎叶。功能主治:《纲目》:治心肺积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摘录:《*辞典》
-
了哥王子
《*辞典》:了哥王子: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LeGēW nɡZǐ来源:为瑞香科植物了哥王的果实。化学成份:种子含皂甙、黄酮类,并含多量油脂。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敷瘰疬,痈疽。摘录:《*辞典》
-
留师蜜
《*辞典》:留师蜜: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Li ShīM 来源:为蜜蜂科昆虫竹蜂所酿的蜜。性味:①《本草拾遗》:味甘,寒。②《纲目》:甘酸,寒,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牙齿匿痛,口中疮,含之。摘录:《*辞典》
-
龙珠根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LónɡZhūGēn来源:茄科植物龙珠的根茎。功能主治:《福建民间草药》:"治痢疾,龙珠根一两,洗净,酌加水煎。赤痢调白糖,白痢调红糖,饭前服,日两次。"摘录:《*辞典》
-
鹿靥
《*辞典》:鹿靥:出处:《纲目》拼音名:L Y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甲状腺体。功能主治:治瘿病。附方:治五瘿:鹿靥,以酒渍,炙干,再纳酒中更浸,炙令香,咽汁,味尽更易。(《僧深集方》五瘿丸)摘录:《*辞典》
-
马甲子叶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MǎJiǎZǐY 来源: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叶片。功能主治:清热拔毒。外敷治眼热痛,痈疽溃脓。摘录:《*辞典》
-
猫油
《*辞典》:猫油: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拼音名:MāoY u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脂肪油。功能主治:治烧伤。附方:治Ⅰ、Ⅱ度烧伤:猫油、狗油各等量。每日三至四次涂搽患处。摘录:《*辞典》
-
美人蕉花
《*辞典》:美人蕉花:出处:《广州植物志》拼音名:MěiR nJiāoHuā来源: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花。功能主治:为止血药,治金疮及其他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摘录:《*辞典》
-
米露
《*辞典》:米露: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MǐL 来源:为新米或稻谷的蒸馏液。功能主治:①《广和堂帖》:和中纳食,清肺开胃。②《纲目拾遗》:大补脾胃亏损,生肺金。摘录:《*辞典》
-
木瓜核
《*辞典》:木瓜核:出处:《纲目》拼音名:M GuāH 别名:木瓜子(《普济方》)。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种子。功能主治:《纲目》:治霍乱烦躁气急,每嚼七粒,温水咽之。摘录:《*辞典》
-
木兰花
《*辞典》:木兰花:出处:《纲目》拼音名:M L nHuā来源:为木兰科植物辛夷的花。原形态:形态详辛夷条。功能主治:《纲目》:治鱼哽骨哽。摘录:《*辞典》
-
南瓜须
《*辞典》:南瓜须:出处:《江西中医药》12:49,1954拼音名:N nGuāXū别名:南瓜蔓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茎上的卷须。功能主治:治妇人乳缩(即乳头缩入体内),剧烈疼痛。南瓜须一握,加食盐少许杵烂,用开水泡服。摘录:《*辞典》
-
牛鼻
《*辞典》:牛鼻: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Ni B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鼻。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治妇人无乳汁,作羹,空心食之。②《本草拾遗》:和石燕煮汁服,主消渴。摘录:《*辞典》
-
牛肠
《*辞典》:牛肠:出处:《本草蒙筌》拼音名:Ni Ch nɡ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肠。功能主治:《本草蒙筌》:厚肠,除肠风痔漏。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摘录:《*辞典》
-
苹果皮
《*辞典》:苹果皮: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拼音名:P nɡGuǒP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果皮。化学成份:含矢车菊素。功能主治:《滇南本草图说》:治反胃吐痰。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或沸汤泡服。
-
朴树叶
《*辞典》:朴树叶: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P Sh Y 来源:为榆科植物朴树的叶片。功能主治:叶汁,治漆疮。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