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火食气
壮火食气为生理学名词。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阳气亢盛之极。壮火散气。”吴昆注:“以壮火食气,故气得壮火则耗散。”1.阳气过亢,火热耗气,使正气衰弱。2.辛热壮火之药,亦能使精气耗损。
-
生气
2.春天的生发之气;少火有生发气机、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包括元阴和元阳之气。《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素问经注节解》:“生气者何?
-
壮火
壮火为生理学名词。是指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壮火散气。”张景岳注:“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
-
少火生气
少火生气为生理学名词。少火,指正常的阳气;少火有生发气机、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医学正传》卷一:“少火生气,谓滋生元气…盖火不可无,亦可少而不可壮也,少则滋助乎真阴,壮则烧灼乎元气。”
-
柴胡发泄汤
别名:柴胡汤处方:柴胡3两,升麻3两,黄芩3两,泽泻4两,细辛3两,枳实3两,淡竹叶(切)1升,栀子仁3两,生地黄(切)1升,芒消3两。功能主治:其人所禀偏阳,壮火食气,肝热髓实,勇悍过甚,或热遗精窍,痛楚不宁。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髓脏有虚无实,有补无泻,而此专用发泄以折强暴之威。
-
食
食①通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素问·上古天真论》:“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③吃,吃饭。《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④音寺(sì)。供给、依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食气”,“形食味”。
-
远血
远血为病证名,指便血之先排便、后下血者。因阴虚火旺,壮火食气,脾阴虚而肺气燥,失其敛摄之制者,宜用人参清肺汤。若虚损不足,下血过多,脾气不固,肾气不强,面色萎黄,手足厥冷,六脉微弱虚浮者,宜大补肝脾肾三经,用人参养营汤补脾,胶艾四物汤加巴戟、甘草补肝,断红丸补肾(见《血证论·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