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治法
概述:反治法为治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热服。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反治
概述: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从
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热服。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塞因塞用
塞因塞用为治则。反治法之一。前“塞”为塞法,指补养固涩;闭塞不通之证,一般应采用通利的治法。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
甚者从治
甚者从治为治则之一。如热极似寒或寒极似热,应顺其假寒或假热的表象,采用从治的方法。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参见反治: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
-
欲降反升
欲降反升反治法之一。即欲通利下降,反而使用升提的方法。如小便不通用宣肺提气法治疗,使肺气通利,水道自利。是一种提壶挈盖的方法。
-
从治
从治为治法。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
-
凉而行之
凉而行之治疗学术语。指反治法之汤饮调剂原则。指大寒之证用热性药物治疗时,应待其汤液寒凉之后饮服,以顺其寒证特性,避免格拒不良反应。《素问·五常政大论》:“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
-
热因寒用
例如阴寒证格热于外,服温热药常见格拒吐出,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则不呕吐。②指热药因寒证而用,例如《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
寒因寒用
寒因寒用为治则。反治法之一。例如阳厥的病人在高热、出汗、口渴、脉洪大的热证表现中,出现了四肢厥冷,其中四肢厥冷是假象,是假寒,而大热、大渴、脉洪大是真象,是真热。针灸以具有泻热作用的穴位及方法(如透天凉手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常选合谷、外关、大椎、曲池、十宣等穴为主,针用泻法,并可点刺出血。
-
假者反之
假者反之治疗学术语。系一种治则。指假热、假寒的病证,应该用反治法去治疗。《素问·气交变大论》:“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
反佐法
系一种反治法。有两种含义:①一是处方中药物组成的反佐法,即寒药中佐以热药,热药中佐以寒药,作为药引。《伤寒论》中的白通加猪胆汁汤,引用猪胆汁即为此意;②一是汤药内服的反佐法,即热药冷服,寒药温服,以避免格拒现象的出现。《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
-
热因热用
热因热用为治则。例如病人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面颊浮红、烦躁、口渴不欲饮,其中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是真寒,面颊浮红、烦躁、口渴是假热,用白通汤(葱白、干姜、附子)加猪胆汁煎汤冷服。其中脉微、下利、肢冷是内有真寒,面赤、口渴、烦躁是外有假热。针用补法,或进行艾灸(其中神阙宜隔盐灸)。
-
通因通用
通因通用为治则。湿热引起的小便频数应采用通利小便的方法治疗,瘀血停积引起的血崩应采用破血行瘀的方法治疗。《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寒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例如,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大黄泻热祛积,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此乃“通因通用”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