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元御
黄元御清代医学家。号研农、玉楸子,别名玉路,字坤载。山东昌邑人。尊岐伯、黄帝、秦越人、张仲景为“四圣”,常言自四圣以降,喉孙思邈不失古圣之旨。著有《四圣心源》十卷、《玉楸药解》八卷、《四圣悬枢》五卷、《素灵微蕴》四卷、《伤寒悬解》十四卷、《伤寒说意》十卷、《金匮悬解》二十二卷、《长沙药解》四卷。
-
玉楸药解
《玉楸药解》为药物学著作。清·黄元御撰。刊于1754年。本书分草、木、金石、果、禽兽、及鳞介鱼虫六部,共收药290种。内容论述简要,不尚旁征博引,颇多个人见解。黄元御自号玉楸子,故以为书名。现有《黄氏医学八种》本。
-
于溥泽
于溥泽(1745~中年潜心医学,从师黄元御。因感《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二书“错乱残缺”,乃捡《脉经》等诸家书参互考订,撰《要略厘正》。另有《云巢医案》、《伤寒指南》等,未见传世。曾中举人并任官职,对诗词经学颇有研究。从名医黄元御学医,深得其传,治病颇多奇效。其学传于门人,凡平度名医率多出其门下。
-
医学易通
《医学易通》内科著作。清·陈念祖等原撰,潘蔚增辑。本书选辑陈念祖《医学实在易》、黄元御《四圣心源》及《医宗金鉴》中的医论、医方而成。卷一为四诊易知;卷二-八以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及幼科分类,记述各种病证证治,内容全面系统而又浅近简明。1923年由上海中华新教育社编辑出版石印本。
-
素灵微蕴
《素灵微蕴》医论著作。清·黄元御撰于1800年。黄氏就医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写成二十六篇医论,包括:胎化解、脏象解、经脉解、脏候解、五色解、医方解、(鼻勾)喘解、吐血解等。升降息则神机化灭,出入废则气立孤危。故作者以阴阳升降立说,尊崇《内经》、张仲景及孙思邈,对历代医家多有贬词,在学术见解上有其片面性。
-
难经悬解
《难经悬解》医经著作。清·黄元御撰于1756年。黄氏根据个人阅读《难经》的心得,对八十一难予以逐段注解,注文大多简要,诠释或以《内经》理论为基础,采集历代《难经》注家的学术观点加以综合。但真正发挥义蕴的见解并不多。现有清刻本及《黄氏医书三种》本等。
-
黄氏医书三种
《黄氏医书三种》医学丛书。清·黄元御撰。刊于1872-1880年。包括作者晚年三部医著,即《素问悬解》、《灵枢悬解》和《难经悬解》。现存多种清刻本。
-
黄氏医书八种
《黄氏医书八种》医学丛书。清·黄元御撰。最早刊于乾隆年间。包括《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长沙药解》、《玉楸药解》。现存多种清刻本。
-
北政之岁
北政之岁与“南政之岁”相对而言。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注释有三:1.五运中除甲己土运为南政外,其他均为北政。2.戊癸火运为南政,其他为北政。如张志聪注:“五运之中,戊癸化火,以戊癸年为南政,甲乙丙丁己庚辛壬为北政。”3.寅卯辰巳午未年为南政,申酉戌亥子丑年为北政(黄元御注)。
-
长沙药解
《长沙药解》为药物学著作。清·黄元御撰。刊于1753年。作者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的244个医方所用药物159种(目录末记为161种)加以阐解。以药名为纲,结合原书中的方药证治,论述各药药性、功用、主治及用法。书名冠以“长沙”盖以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之故。现有《黄氏医书八种》本。
-
伤寒审证表
《伤寒审证表》,清·包诚著,以表格形式阐发黄元御《伤寒悬解》中六经辨治之法。包诚为清代医学家。注重药性基本理论的研究,为能简明扼要地表述药性,节录其师刘若金《本草述录》,以十二经络为经,以十剂为纬,分类表解,编成《十剂表》,刊于1840年。另外撰有《广生编》以补张曜孙《产孕集》的不足;
-
四圣悬枢
《四圣悬枢》为书名。为《黄氏遗书八种》系列丛书之一。清·黄元御撰。最早刊于乾隆年间。包括《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
素问悬解
《素问悬解》医经著作。清·黄元御撰注。本书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书末附有冯承熙撰《校余偶识》一卷。现有《黄氏医书三种》本。
-
素问释义
《素问释义》医经著作。清·张琦注。刊于1829年。本书根据王冰注本的《素问》篇次,逐篇对原文重予注释。作者认为王冰旧注多“牵合附会”,故于注释中不取其说,主要参考黄元御《素灵微蕴》、章合节《素问阙疑》二书。其实张氏对王冰的批评欠公允。本书的贡献远不如王冰素问。
-
伤寒说意
《伤寒说意》为伤寒著作。清·黄元御撰。《四库全书提要》记载:“元御既作《伤寒悬解》,谓论文简奥,非读者所能遽晓,后著此书,以开示初学之门径。”本书除列述六经病证外,卷首对六经、六气、营卫、风寒、传经等均有专题论述,但其中掺杂了一些主观臆断的解释。现存多种清刻本和《黄氏医书八种》本。
-
伤寒审症表
《伤寒审症表》为伤寒著作。一卷。清·包诚纂辑。书成于1870年。本书以表格的形式分析黄元御《伤寒悬解》中六经各类病证。颇能提要钩玄,便于审证参考对照。现存同治十年刻本、上海千顷堂石印本,光绪年间铅印本。
-
灵枢悬解
《灵枢悬解》医经著作。清·黄元御撰注。刊于1756年。本书将通行本《灵枢》81篇按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及疾病9类的次序重予编次,并在个别原文段落之后加以注释,于中确有精辟见解,足以解悬。现有多种清刻本及《黄氏医书三种》本。
-
金匮悬解
《金匮悬解》金匮著作。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年。作者学验俱半,能发《内经》《难经》之理,兼采诸家学说逐篇诠释《金匮要略》原文,并详述四诊九候之法。黄氏认为《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遂推阐“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颇有见地;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为综合性医书。清·黄元御撰于1753年。作者将黄帝、歧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因以为名。卷一天人解,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血、营卫等;卷三脉法解;是一部包涵中医基础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
伤寒悬解
《伤寒悬解》为伤寒著作。十四卷,卷首、卷末各一卷。清·黄元御撰。作者对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编次颇多攻讦,并力图“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复其次第”。书中将《伤寒论》所载113方,分别六经病证,予以剖析贯穿,并注明本病、经病、腑病、脏病、坏病及传腑、传脏、入阳入阴等不同情况,加以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