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洪
葛洪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此书中首次描述了沙虱(恙虫)病、天花病,记载了竹片夹缚术裹治骨折、食道异物取出及用狂犬脑髓外敷狂犬咬伤处以防治狂犬病发作等,均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成就。他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
-
抱朴子
概述:抱朴子:1.葛洪;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长期隐居民间,对医学、炼丹颇有研究。生平著作较多,有《抱扑子·内外篇》《金匮药方》《肘后卒救方》等,后者收治多种灸治方法,对危重病人施用灸法,记载较早。民间以指掐人中急救之法,盖出此书。内篇谈“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为著名道书。
-
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年),为南北朝道教学家、中药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其思想渊源于老庄哲学及葛洪神仙道教,亦兼杂有儒家、佛家之说,在医药方面对本草学有着较深的研究,尝整理《神农本草经》旧文,并增收魏晋以来名医所撰《名医别录》,合编为《本草经集注》七卷(原书已佚,现有敦煌卷子残本)。
-
葛玄
葛玄(164-244年)养生家、炼丹方士。丹阳句容人。葛洪从祖父。慕长生久视之道,从左慈处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传弟子郑隐,再传葛洪。人称“葛仙公”、“太极左仙公”。宋崇宁三年封“冲应真人”,淳祐三年封“冲应孚佑真君”。撰有《浮黎鼻祖金华秘诀》一卷,收入《道藏精华录一百种》。
-
葛稚川
葛稚川即葛洪。葛洪为东晋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扑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长期隐居民间,对医学、炼丹颇有研究。生平著作较多,有《抱扑子·内外篇》《金匮药方》《肘后卒救方》等,后者收治多种灸治方法,对危重病人施用灸法,记载较早。民间以指掐人中急救之法,盖出此书。
-
华阳隐居
华阳隐居即陶弘景。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附近)人。在医药方面,对本草学有较深的研究,曾将《神农本草经》与《名医别录》的药物共730种予以分类合编,加以注释,写成《本草经集注》,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是《神农本草经》之后我国古代本草学的重要文献。在导引方面,撰有《养生延命录》、《养生经》等。
-
鲍姑
鲍姑为东晋女针灸家。擅长灸法,相传用越井岗艾灸治赘疣,均能着手奏效。鲍姑为东海郡(今属山东)人。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葛洪之妻。平时擅长灸法。葛洪之著作中有甚多灸法急救术,与鲍姑之高明灸术有关。
-
守一
守一为养生术语。一般集中于下丹田、中丹田或上丹田中(《抱朴子内篇》认为丹田有三:上丹田在两眉间;中丹田在心下;下丹田在脐下。思一至饥,一与之粮;其方法,或本道家虚无之旨,身心双志,不起思念,不为声色利害所动心,如此常行,心则“清静”,以求长生。或专守丹田之神,葛洪又称为“守真一”、“守玄一”。
-
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养生术语。即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与休闲、睡眠要配合得当。过劳过逸均可伤身耗神,于健康有害。故葛洪《抱朴子内篇》说:“不欲甚劳,不欲甚逸。”
-
虫入耳
虫入耳为病名。见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六。系指各种昆虫误入外耳道。应立即设法取出之。宜先选用油剂、葱汁、大蒜汁或氯仿液等滴耳,将昆虫杀死后取出,取出时切勿损及鼓膜。
-
百虫入耳
百虫入耳为病名。系指昆虫误入耳道。《外科正宗》卷四:“百虫入耳,乃偶然误入之。如蝇、蚊细虫入耳,以麻油数点滴入窍中,虫亦自死,取出。”见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六。宜先选用油剂、葱汁、大蒜汁或氯仿液等滴耳,将昆虫杀死后取出,取出时切勿损及鼓膜。
-
握药法
主治病症便秘温中通便丸(《理瀹骈文》)巴豆霜、干姜、良姜、白芥子、硫磺、甘遂、槟榔各等份,共研细末,加水做成饭丸。主治阴虚火旺型梦遗、滑精。主治骨槽风肿痛溃烂者。外感高热四仁散(《中医外治法》)桃仁、杏仁、栀仁、枣仁各3g,面粉5g,上药焙干研粉,加入面粉,鸡蛋清调匀分成2个饼,敷于两手心劳宫穴,布包固定。
-
取嚏疗法
概述:取嚏疗法为治法。指将芳香辛窜之药末吹入患者鼻腔,通过药物对鼻黏膜的刺激,引起喷嚏反射,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塞鼻取嚏法:塞鼻取嚏法是取所用的药物研细末,以布包适量塞入鼻内;禁忌证:卒中、痰厥等急证属脱证者禁用,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等所致昏厥者不宜用,体虚及孕妇者慎用。
-
宋本备急灸法
《骑竹马灸法》介绍了痈疽发背的一种灸法,其取穴法十分独特。《备急灸法》选入的22则灸法处方,均出自历代名医之手,其中孙思邈9首,葛洪7首,张文仲2首,仓公、华佗、徐文伯、甄权各1首。如肠痈“灸两肘尖各百炷”,卒暴心痛“灸掌后三寸两筋间左右各十四壮”,急喉痹“宜急于两手小指甲后各灸三炷”等。
-
鲍潜光
鲍潜光即鲍姑。鲍姑为东晋女针灸家。名潜光。葛洪之妻。擅长灸法,相传用越井岗艾灸治赘疣,均能着手奏效。
-
肘后备急方
概述:《肘后备急方》为中医方剂著作。东晋·葛洪撰。多为民间常用的单方、验方,简要易得。最初名《肘后救卒(一作卒救)方》,后经梁·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全书共七十三篇(现缺其中三篇),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的治疗方药、针灸、外治等法,并略记了个别病的病因、症状等。
-
玉函方
《玉函方》为书名。晋·葛洪撰。葛氏疗病,主张用简便易得之方,反对用贵重难求之药。所谓“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抱朴子·内篇》卷三)。有鉴于此,广为选集民间草药和效方验方,撰成此书。
-
杨用道
杨用道为金代医家。曾与陶弘景一起增补《肘后备急方》。后从《证类本草》中摘录其附方,加以分类,附于《肘后方》之后,名为《附广肘后方》,由国子监刊刻。原名《肘后卒救方》,简称《肘后方》。晋·葛洪撰。多为民间常用的单方、验方,简要易得。书中介绍一百多个针灸医方,大多以灸法、指掐等为主,颇为实用。
-
神仙传
《神仙传》书名。晋·葛洪撰。十卷。书中收录了古代传说中的84位仙人的事迹。虽事多怪诞,但其中不少人常为后世养生文献所引用;有些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养生学术也不无参考意义。
-
药衣法
腰痛1.散寒护腰护(《中国民间疗法》)藁本、续断、苏木各30g,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20g,金毛狗脊、独活各45g。膝痛1.二乌护膝(《理瀹骈文》)生草乌、生川乌、黄芪、杜仲、仙茅、金毛狗脊、锁阳、川芎、当归、白芷、苍术、防己、牛膝、甘松、五加皮、木香、松香、细辛、肉桂各6g,艾叶60g。主治小儿惊跳。
-
气功史
气功史指气功的起源、流传、发展和变革的历史。同时还出现了“胎息”、“胎食”、“食玉泉”等功法,魏伯阳的《参同契》被视为最早的气功大作。医学巨著《圣济总录》的“导引”、“服气”两部分记载了“击探天鼓”(鸣天鼓)、“拭摩神庭”(浴面)、“下摩生门”(摩腹)等功法。
-
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即自我推拿。自我推拿推拿的一种。在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上,运用手法来防治疾病的方法,也可配合气功及肢体运动等法。如眼保健操、摩腹等法。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有以“自摩”法治疗头痛、腹痛的记载。
-
催嚏开窍法
上五味共研极细末,取少许咯鼻取嚏。3.避瘟散(民间验方)苍术15g,细辛9g,大黄、贯众、生姜、厚朴、法半夏、川芎、藿香、羌活、柴胡、前胡、生甘草、防风、白芷、荆芥、独活、枳壳、香附、薄荷、陈皮、炒神曲、石菖蒲、草蔻仁、香薷、广木香、丁香、雄黄、桔硬各3g,朱砂1 5g,皂角30g。主治厥证属痰闭者。
-
清创缝合术
用桑皮线缝合伤口,除见于《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世医得效方》等记述外,明·于慎行《谷山笔尘》中介绍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案例:武则天长寿三年,有人密告皇嗣李旦(即睿宗)“潜有异谋”。桑皮线不仅制作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且不易断折,更有药性和平,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的治疗作用。
-
十四枚丸
方出《太平御览》卷九四九引葛洪药方,名见《本草纲目》卷四十一:组成:鼠妇虫14枚。主治:疟疾。用法用量:临发服7丸,便愈。制备方法:各以糟封裹之,凡14丸。
-
自我推拿
自我推拿为推拿的一种。又称自我按摩。在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上,运用手法来防治疾病的方法,也可配合气功及肢体运动等法。如眼保健操、摩腹等法。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有以“自摩”法治疗头痛、腹痛的记载。
-
明堂流注偃侧图
《明堂流注偃侧图》为书名。撰人不详。见晋·葛洪《抱朴子·杂应》。
-
中医养生学
概述:中医养生学:1.学科名;据《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魏晋南北朝不仅养生研究兴起,而且有众多养生书问世,如嵇康的《养生论》、张湛《养生要集》、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导引养生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