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雉
雉释名野鸡气味(肉)酸、微寒、无毒。主治1、脾虚下痢,日夜不止。用野鸡一只,治净,加桔皮、葱、椒等五味,作成馄饨,空心吃下。2、消渴饮水,小便频数。3、心腹胀满。用野鸡一只、茴香(炒)、马芹子(炒)、川椒(炒)、陈皮、生姜吃下。吃鸡的这一天,早上服喜禾散,辰时服此方,得午时服导气枳壳丸。
-
雉尾
《*辞典》:雉尾:出处:《纲目》拼音名:Zh Wěi来源:为雉科动物雉的尾羽。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雉条。功能主治:①《纲目》:烧灰和麻油,敷丹毒。②《动植物民间药》:雉羽治耳中烂,黑烧外涂。摘录:《*辞典》
-
野鸡肉
拼音名:YěJīR u别名:雉鸡肉、雉肉、山鸡肉、环颈雉肉来源:雉形目雉科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L.,以肉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益气,止泻。主治脾虚泄泻,胸腹胀满。用法用量:1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雉肝
《*辞典》:雉肝:出处:《圣济总录》拼音名:Zh Gān来源:为雉科动物雉的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雉条。功能主治:《圣济总录》:治小儿无辜疳,雉肝一具。干者捣,湿者熬,为末,分三服,每服丹砂散后,即一服,米饮调下半钱匕。
-
野鸡脑
拼音名:YěJīNǎo别名:雉鸡脑、山鸡脑来源:雉形目雉科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L.,以脑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治冻疮。用法用量:搅匀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野鸡头
拼音名:YěJīT u别名:雉鸡头、山鸡头来源:雉形目雉科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L.,以头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除丹毒。用法用量:烧灰混麻油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雉脑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雉条。功能主治:《纲目》:涂冻疮。附方:治冻面、冻耳并诸冻疮久不瘥,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黄水及血出不止:雄雉脑一枚(捣烂),黄蜡与脑等分,清油比蜡减半。上三味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以瓷器收,如面油逐旋涂摩。(《圣济总录》雉脑膏)摘录:《*辞典》
-
白鹇
《*辞典》:白鹇: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B iXi n别名:鹎雉(《尔雅》),白鹎、白雉(《尔雅》郭璞注),越禽(《动物学大辞典》),银鸡(《脊椎动物分类学》),银雉(《中国动物图谱 鸟类》)。中央尾羽几纯白,仅于外羽基郎杂以不连续的波状黑纹;生境分布:多见于山地竹林中。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
锦鸡
拼音名:JǐnJī别名:红腹锦鸡、金鸡来源:雉形目雉科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L.生境分布:青海、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炮制:烧存性。功能主治:止血解毒。主治血痔,痈疮肿毒。用法用量:1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俞用古
俞用古明代医家。浙江新昌人。精医理,善辨证论治,常以意疗取效。一女子欠伸,双手僵直不能下。诊曰:“须灸丹田。”燃灸,令解其裙,女惊护之,双手遂下,病即愈。又一家数口忽哑,询其所嗜,答曰:“雉。”令饮姜汁,药下亦愈。问其故,答曰:雉多食半夏,其毒在内故也。
-
鹧鸪脂
《*辞典》:鹧鸪脂: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Zh GūZhī别名:鹧鸪脂膏(《纲目》)。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鹧鸪条。功能主治:《本草图经》:其脂膏手,可以已瘒瘃,令不龟裂。摘录:《*辞典》
-
鹧鸪血
《*辞典》:鹧鸪血:出处: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拼音名:Zh GūXu 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血。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鹧鸪条。功能主治: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治尿血,和冰糖冲开水服。摘录:《*辞典》
-
鹧鸪脚
《*辞典》:鹧鸪脚: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Zh GūJiǎo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脚。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鹧鸪条。性味:甘,温,微毒。功能主治:治中耳炎。用法用量:外用:煅研为末,吹耳。摘录:《*辞典》
-
雄鸡口涎
《*辞典》:雄鸡口涎:出处:福建《南平专区中医药特效验方汇集》拼音名:Xi nɡJīKǒuXi n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雄者的口诞。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鸡肉条。功能主治:治蜈蚣咬伤。用法用量:外用:涂抹患处。
-
鸡蛋壳
拼音名:JīD nK 来源:雉科动物鸡GallusgallusdomosticusBrisson所产卵之外壳。收集蛋壳,晒干。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收敛制酸,补钙。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佝偻病。2钱,焙黄研粉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