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痂
scab)为症状名,是指皮肤损害处渗液、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或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形成的皮肤表现。属继发性皮损。血痂为血热,脓痂为热毒未清,浆痂为湿热所致。《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虚则生肬,小者如指痂疥。”
-
肥疮·湿热毒蕴证
定义:肥疮·湿热毒蕴证(favus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toxinamassment)是指湿热毒蕴于头部,以黄痂黏着,头皮潮红,瘙痒不堪,糜烂溢脓,伴寒热头痛,口渴咽干,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肥疮证候。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多见于农村,好发于儿童,流行地区成人亦可发生。肥疮相当于西医的黄癣。
-
鼠瘘瘰疬膏
《外台》卷二十三引《集验方》:方名:鼠瘘瘰疬膏组成:白马矢屑1斤,牛矢屑1斤,羊矢屑1斤,猪矢屑1斤,鸡矢屑1斤,漏芦1斤,藁本1斤。主治:鼠瘘、瘰疬。先去疮上痂,以盐汤洗,新绵拭疮令燥,然后敷膏,若无痂犹须汤洗,日2次。
-
倒靥
倒靥病证名。《证治准绳·幼科》:“痘疮遍身溃烂,不结痂者,倒靥也。”若脓清不满,已成痂而只是嫩皮,未成痂。由气血虚弱所致。治宜补益为主,用人参归耆汤,去桂加芍药、连翘、白芷、香附。若痘浆未充忽然收靥,或痘浆虽充而齐、结痂干紫的为气虚血热。治宜清热补气,用犀角地黄汤加紫草、黄芪。
-
十二癓
《备急千金要方·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三》:“何谓十二癓?四曰如赤肉;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十二癓者,是所下之物,一者如膏,二者如青血,三者如紫汁,四者如赤皮,五者如脓痂,六者如豆汁,七者如葵羹,八者如凝血,九者如清血、血似水,十者如米汁,十一者如月浣,十二者经度不应期也。”
-
乳香韶粉散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方名:乳香韶粉散组成:乳香3钱,韶粉1两,轻粉1钱。主治:痂欲落不落,热痘疯,遍身脓水不绝。用法用量:猪油拌,鹅翎敷上。制备方法:上为末。
-
耳部清洁法
耳部清洁法(methodofearcleaning)为中医治法名。是指清洁耳郭或外耳道及中耳的脓液、痂块等病理分泌物的治法。
-
俞茂鲲
俞茂鲲清代医家。句容(今江苏)人。精痘科术,每里中延请医治痘科,必从旁听其辨论,观其用药,博览书籍,遂精痘症。著《痘科金镜赋集解》(1727年),为我国较早记载人痘接种术之文献。倡用“熟苗”,以痘苗递传愈久愈好,反对用“败苗”(即天行痘痂苗)。子念祖、承祖皆以治痘著称。
-
调元固表汤
别名:调元固本汤处方:人参、黄耆、当归、甘草、蝉退。功能主治:痘疮表虚,收靥痂壳粘着皮肉不落者。用法用量:调元固本汤(《医钞类编》卷十九)。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一
-
花露膏
处方:蝉蜕(炙干,细研为末)、白蜜(生用)。功能主治:痘痂痒甚,搔抓成疮,而痂不落者。用法用量:和匀涂疮上。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苓桂参甘黄耆汤
处方:人参1钱,甘草1钱,茯苓3钱,桂枝1钱,黄耆3钱。功能主治:痘疮溃烂无痂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温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
四时贴护方
《奇效良方》卷五十四:组成:春以柳絮、夏以竹膜、秋以新绵、冬以兔毛。主治:灸疮未着痂,及出脓久不合者。用法用量:上各随时贴疮上。
-
抓痕
抓痕(scratch)为症状名,是指搔抓致表皮浅表缺失,皮肤呈点滴状或线状损害,表面可见血痂等的皮肤表现。属继发性皮损。多由风盛、内热所致。
-
内涤汤
《医林纂要》卷九:组成:薏苡根1两,天花粉1钱,甘草(炙)2钱。主治:痘疮收靥,忽泻脓血,中有痂皮者,腹中有痘也。用法用量:水煎服。
-
灭痕膏
《外科启玄》卷十二:别名:灭瘢散组成:羊骨髓,轻粉1钱。主治:痘己愈,毒未全散,其痂已落尽,止有瘢痕尚在,或黑,或凸凹,或抓成疮者。用法用量:上研匀。涂之。附注:灭瘢散(《理瀹》)。
-
洗痂散
《天花精言》卷六:方名:洗痂散组成:玄参、滑石、绿豆粉、松罗茶各等分。主治:痘证,热在肌表,痂落不快者。用法用量:绢包扑之。脱利异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洗痂膏
《天花精言》卷六:方名:洗痂膏组成:生猪牙槽骨髓1具,紫草末少许。主治:痘中发际之痂及一切堆厚强硬者。用法用量:外涂患处。制备方法:调为膏。
-
棉花疮点药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方名:棉花疮点药组成:杏仁(取霜)、轻粉(真者)各等分。主治:棉花疮。用法用量:敷于疮上,2-3日即痂脱而落。制备方法:上为末。
-
鼠蒜膏
《外科大成》卷三:方名:鼠蒜膏组成:鼠粪、大蒜。主治:白秃及诸疮疥癣起白痂者。用法用量:涂之。制备方法:鼠粪为末,杵大蒜和成膏。
-
踯躅花油
《金鉴》卷六十三:方名:踯躅花油组成:踯躅花根4两。功效:驱虫止痒。主治:秃疮,白痂垒迭,痒若虫行者。用法用量:青布蘸擦,日3次。毡帽戴之,勿令见风。制备方法:上捣烂,用菜油1碗,煠枯去滓,加黄蜡少许,布滤候冷。
-
墨蒜散
《普济方》卷二七二:方名:墨蒜散组成:大蒜、鼠屎、京墨各等分。主治:诸疮着白痂复发。用法用量:调敷之。制备方法:上为末。
-
白杏膏
处方:轻粉1钱,杏仁7个(去皮)。制法:捣烂。功能主治:杨梅疮。用法用量:将疮去痂,先抹猪胆汁,后涂药。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
-
燥伤鼻窍证
燥伤鼻窍证为证候名。指气候干燥,耗伤津液,鼻失濡润,鼻窍不利,以鼻孔干痛,鼻内黏膜干燥少津,或鼻涕胶结而成痂皮,或鼻窍皮肤皲裂、衄血等为常见症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