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腮
腮为顑(kǎn)之俗称。顑为人体部位名。俗称腮。口旁颊前肉之空软处。相当于口腔黏膜的外壁。《黄帝内经灵枢·杂病》:“颇痛,刺手阳明与颇之盛脉出血。”
-
鱼腮风
鱼腮风病名。系指生在面颊部之疔疮。《重楼玉钥》卷一:“是症生在腮颐酒腋边。两腮浮赤红肿,为双鱼腮;一边红肿者,为单鱼腮。”本病多因风热火毒上冲面颊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参见疔条。
-
枣信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方名:枣信丹别名:加味信枣丹、信枣丹组成:信石(煅)5分,黄柏(末)5钱,芦荟1钱,红枣肉5钱。主治:牙疳腐烂,色紫牙摇,腮硬、腮穿。用法用量:先用米泔水漱净疳毒,后涂此药于坚硬或腐烂处,用药多少视患处大小而决定。制备方法:混合碾细,成净粉80~用药禁忌:切勿咽下。
-
顑
顑为人体部位名。口旁颊前肉之空软处。相当于口腔黏膜的外壁。顑(kǎn,音坎)通“颔”,同“颌”。《黄帝内经灵枢·杂病》:“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黄帝内经灵枢·癫狂》:“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
-
穿颔风
穿颔风病名。指两腮下红肿生核,初在一边,渐延及两腮,并肿溃透入口内的疾病。多由阳明火毒痰积上攻所致,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散结。方用五味消毒饮加白芷、桔梗、乳香、没药、南星、白芥子、夏枯草等,外吹以冰硼散。
-
腮岩
概述:腮岩(carcinomaofcheek)为病名。是指生于腮部的癌病类疾病。症状:以腮部出现菌状肿块,溃烂翻花,流血水臭秽为主要表现的癌病类疾病。
-
痰瘤
痰瘤病名。系指生于腮下或肋腹等处的脂肪瘤。《外科问答》:“痰瘤生于腮两旁,或肋腹等处。初起如桃李,渐大如茄,按之绵软,不痒不痛。”痰瘤穿溃后如猪脑髓。治法:生于上体者宜清上解郁汤;生于下体者宜用解下除湿汤。
-
颧骨
2.经外奇穴名。指眼下腮上突出的颜面骨。《黄帝内经灵枢·五变》:“颧骨者,骨之本也。”出《针灸杂志》。位于面部颧骨之高点。主治山根疔、牙咬疗、地合疔。一般直刺0.1~
-
涎石
涎石(salivarystone、sialotith)为病名。是指以X线检查见舌下、颌下或腮部有结石阴影,自觉胀痛主要表现的疾病。
-
瘰疬风
瘰疬风病名。系指患舌疳又见舌肿如豆如菌,渐如莲花,溃久不愈甚至穿透舌体和腮部的病证。参见舌疳条。
-
芙蓉敷方
处方:芙蓉叶不拘多少。制法:上药捣烂。功能主治:腮颌肿痛,或破成疮。用法用量:敷患处,以帛系定,日1换。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
鱼腮毒
鱼腮毒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二。也即腮部生痈的病证。详见腮痈条。
-
尤氏喉科秘书
《尤氏喉科秘书》为喉科著作。清·尤乘撰。刊于1667年。内容有:喉症总论、咽喉门(7病)、口牙舌颈面腮门(19病)、喉症治法及制药、用药法、喉症验方等。文字简明,切于实用。解放后出版排印本(与《咽喉脉证通论》合刊》)。
-
豆豉丸
处方:湿豉。制法:作丸,如鸡子大。功能主治:中恶邪气,身发寒热。用法用量:以丸摩儿腮上、及手足心6-7遍,又摩心腹脐上。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五
-
韭叶膏
处方:韭叶(连根洗净)。制法:上捣烂,同人家门限下及地板上细泥和匀。功能主治:虫牙痛。用法用量:擦痛处腮上,外用纸贴。一时下有细虫在于泥上,可以除绝病根。摘录:《医统》卷六十四引《经验方》
-
鲫鱼茶
概述:鲫鱼茶以茶叶、鲫鱼为主要原料,适用于小儿肾炎者。原料:茶叶10克,鲫鱼1条。用法:将鱼内脏取出,去腮,洗净,鱼腹中放入茶叶,清蒸后连汤服下,不要加盐。适用人群:鲫鱼茶适用于小儿肾炎者。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蜕皮腺
蜕皮腺亦称皮肤腺。在蜕皮的最后过程中,新表皮形成后,分泌粘胶层,迅速硬化而形成蜡质保护层。历来把产生蜕皮激素的腺体,按其位置称为前胸腺、头部腮面腺等,所以随着种属的不同将附以不同的名称,为了不致发生混淆而求得统一,最近提倡使用蜕皮腺这一名称,并逐渐普及开来。
-
望颌面
望颌面(inspectionofmaxillo-facialregion)是指观察口腔周围的颌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偏斜、红肿或肿胀、肿块、隆起、畸形、创伤、瘀斑等;腮部、下颌下有无红肿或肿胀的诊断方法。
-
痄腮·温毒袭表证
痄腮·温毒袭表证(mumpswithsyndromeofwarm-toxininvadingsuperficies)是指感受痄腮时邪,病邪在表,以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常见症的痄腮证候。
-
痄腮·温毒蕴结证
痄腮·温毒蕴结证(mumpswithaccumulationandbindingofwarm-toxinsyndrome)是指痄腮时邪温毒炽盛,蕴结腮颊,以高热不退,多见两侧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及咀嚼困难,烦躁,口渴,咽部红肿,尿少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主要表现的痄腮证候。
-
痄腮·邪陷心肝证
痄腮·邪陷心肝证(mumpswithsyndromeofpathogeninvadingheartandliver)是指温毒不解,内陷心肝,以腮部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项强,呕吐,甚则神昏、抽搐,舌红绛,苔黄糙,脉洪数为常见症的痄腮证候。
-
痄腮·毒窜睾腹证
痄腮·毒窜睾腹证(mumpswithtoxinattackingtestes)是指温毒引窜睾腹,以腮部肿胀渐消,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疼痛,或伴少腹疼痛,拒按,舌红,苔薄黄,脉数为常见症的痄腮证候。
-
髭发
髭发病名。①系指颊部发生的痈疽。②系指痄腮。又名含腮疮。多由阳明温毒邪热炽盛,热毒结于腮部所致。治宜清热泻火,消肿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
腮喉痈
腮喉痈病名。系指生于腮下之痈。又名兜腮痈。本病多因郁积寒气而发。
-
漏腮
漏腮病名。系指腮部患漏疮的病证。也即骨槽风之别称。详见该条。
-
两钓骨伤
两钓骨伤病名。颅骨伤之一。即颞下颌关节窝部之损伤。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多因跌打损伤所致。证见两耳腮部肿胀,瘀血,疼痛,使牙关咀嚼功能障碍,甚者不能张口。治疗参见颧骨伤条。
-
蜂子毒
蜂子毒病名。系指咽喉病其状如蜂,脸腮痒烂的病证。见《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咽喉经验秘传》:“蜂子毒或在脸腮痒烂,或在喉间舌下作臖,色黄如蜂。”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黄连解毒汤等加减治疗。
-
穿腮发
穿腮发病名。即穿腮毒、骨槽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三:“此证一名牙叉发,一名穿腮发。乃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也。”详参穿腮毒条。
-
白糖饮
处方:白糖4-5两。功能主治:止瘀血冲心。主可免瘀血冲心。用法用量:先用半夏在两腮边擦之,牙关自开。急用热绍酒冲白糖灌入。不饮酒者,水服亦可,愈多愈妙。摘录:《经验奇方》卷上
-
痄腮·常证
痄腮·常证(regularcaseofmumps)是指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为主要表现的普通病情的痄腮。
-
三星丹
《外科传薪集》:方名:三星丹组成:北枣3个,白砒2分,雄黄5分,胆矾3分。主治:走马牙疳,黑腐不去,近腮穿肿,危险不堪。制备方法:将枣去核,3味研,入枣内,湿纸包,炭火煨脆,冷定研细,加梅片2分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