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肚
能醒神,止泄,平喘。《小儿推拿秘诀·身中十二拿法》:“十拿鱼肚穴,能止泻,醒人事。”《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承山穴,在腿肚中。广肚、毛常肚色泽透明,无黑色血印,体大者涨发性强。泡发鱼肚时,切忌与煮虾、蟹的水接触,以免沾染异味。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等症。
-
鲫鱼羹
《圣济总录》卷一九○:鲫鱼羹:处方:鲫鱼500克蛴螬5枚功能主治:治产后无乳。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饮膳正要》卷二:鲫鱼羹:处方:大鲫鱼2斤,大蒜2块,胡椒2钱,小椒2钱,陈皮2钱,缩砂2钱,荜茇2钱。功能主治:脾胃虚弱,泄痢久不愈者。用法用量:上件酱、盐、料物、蒜入鱼肚内,煎熟作羹,五味调和令匀。
-
款冬汤
《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婴孺方》:款冬汤:处方:款冬花2两,干姜2两,阿胶(炙)2两,吴茱萸1升,桂心5寸,艾鸡子大,鲤鱼1条(长1尺2寸)。制法:上为细末,以酒调和置鱼肚中,铜器中蒸熟,取汁。功效:止嗽下气。主治:妇人经从口鼻出,五心烦热,咳嗽气急。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先服红花汤7剂,再服本方。
-
鸡肚肠草
《*辞典》:鸡肚肠草: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JīD Ch nɡCǎo别名:小鸡草、鱼肚肠草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原形态:二年生草本,高10~叶对生,狭卵形至广卵形,茎下部的叶具翼状柄,上部叶无柄。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山坡路边、山麓、田埂边及庭园草丛中。功能主治:抗菌消炎。
-
鱼肚丸
《医级》卷九:方名:鱼肚丸组成:熟地4两,山药2两,杜仲1两5钱,归身1两5钱,川断1两5钱,白芍1两5钱,阿胶1两5钱,菟丝子1两5钱,白术1两5钱,黄芩、香附1两,鱼肚4两。主治:胎元不固,每致半产,或见漏红腹胀。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
鱼肚散
《普济方》卷三八一引《卫生家宝》:方名:鱼肚散组成:密陀僧1两,黄丹1两(水飞)。主治:小儿疳疮。用法用量:每取少许,先用米泔水洗疮口,干贴。制备方法:上为末,用活鲫鱼1个,破出腹肚净洗,入药在鱼肚内,用湿纸裹定,黄泥固济了,慢火内烧1日,取出去土,研令细。
-
咸鱼
概述咸鱼是鲜鱼加盐腌制后的产品。腌制咸鱼有干腌法,盐水法和混合法。混合法是先将鱼体撒均盐,然后再放入食盐水腌制的方法,此方法适合于多脂肪鱼类的腌制。腌鱼的窍门:1.将鱼块、鱼段或鱼片放在牛奶中泡一下,在撒上一点干面粉,或煎或炸,味道很好;2.用精盐涂抹鱼肚除去腥味后,洗净控干,放入少量料酒,再放上3~
-
鸡蓉鲮鱼汤
概述:鸡蓉鲮鱼汤以鲮鱼、母鸡肉、蛋清等为主要原料,具有镇痛,消炎的功效,用于风湿痛、关节痛等辅助治疗。鸡肉剁成茸,加蛋清、料酒、精盐、水淀粉搅至有黏液,塞入鱼肚中。鲮鱼有健骨、活气血、逐水利湿功效,母鸡肉可治风寒湿痹,同煮成汤可主治全身筋骨痛、风湿关节痛。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附子涂敷方
处方:附子1枚(捣末),鲫鱼1个(去肚肠)。制法:上将附子末纳鱼肚中满,以泥固济,炭上火烧通赤,取出去泥,研细为末。功能主治:漏疮昼开出脓,夜复合。用法用量:冷敷疮口内,1日3-5次。以愈为度。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三
-
雄黄木香散
《奇效良方》卷四十:方名:雄黄木香散组成:大鲫鱼1尾(去肠肚,入大戟2钱5分,甘遂2钱5分),雄黄(另研)半钱,黑牵牛半两,木香半两,土狗1个(另研)。主治:十种水肿。用法用量:每服2-3钱,冷水调下。制备方法:上以大戟同甘遂一半入鱼肚内,煨令焦,取出焙干,同众药研为末。
-
簕竹属
中文名簕竹属拼音名hazhushu拉丁名Bambusa中国植物志09(1):48属下物种白节簕竹、长毛米筛竹、长枝竹、长枝竹(原栽培变种)、车筒竹、撑篙竹、垂柳竹、大薄竹、大耳坭竹、大佛肚竹、大眼竹、大眼竹(原变种)、单竹、吊罗坭竹、东兴黄竹、粉单竹、凤尾竹、佛肚竹、俯竹、鼓节竹、观音竹、光竿青皮竹、光鞘石竹、桂单竹、花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