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碌气虚喘
劳碌气虚喘病证名。劳累过度引起的气喘。见《杂病源流犀浊·咳嗽哮喘源流》。详气虚喘条。
-
阴证呃逆
阴证呃逆病证名。呃逆之属寒者。见《类证活人书·问咳逆》。《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呃逆阴症,胃寒脉细虚极,宜丁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汤。”参见咳逆、呃逆条。
-
捻头瘟
捻头瘟病名。瘟疫之一种。证见颈项肿大,喉痹失音等,状如虾蟆瘟。《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捻头瘟,喉痹失音,项大腹胀,如虾蟆状,故亦名虾蟆瘟。宜荆防败毒散。”参见瘟疫、虾蟆瘟条。
-
流注指要
《流注指要》为书名。明·李源撰。见《医学源流》书佚。
-
紧痧
紧痧病名。发病急骤,迅即晕倒之痧证。证属危重。《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紧痧,其痛急,霎时晕倒,不消半刻即死,故曰紧。若知之者,急为放血焠刮。”方用涤痧丸。参见痧条。
-
绞肠瘟
绞肠瘟病名。瘟疫证见腹痛如绞者。《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绞肠瘟,肠鸣干呕,水泄不通,是此类绞肠痧,急宜探吐之,服双解散。”参见瘟疫条。
-
谷胀
谷胀证名。因谷食不化所致胸腹胀满。即食胀。《世医得效方·胀满》:“失饥伤饱,痞闷停酸,早食暮不能食,名谷胀。”《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谷胀,即食胀。”详食胀条。
-
辛润汤
处方:熟地生地升麻红花炙甘草槟榔归身桃仁功能主治:治大肠风秘燥结。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浊》卷十七
-
油汗
油汗为症状名,又名黏汗。指汗液黏腻如油的表现。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一云油汗,即黏汗也。”
-
阳证呃逆
阳证呃逆病证名。呃逆之属实热者。见《类证活人书·问咳逆》。《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呃逆阳症,发热口苦,胸满脉数。”治宜清热降逆,用橘皮竹茹汤,或小柴胡汤加橘皮、竹茹。参见咳逆、呃逆条。
-
痰甚喘
痰甚喘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气喘因于痰壅而加剧。轻者颇类痰喘、齁喘,重者则为哮证。参见有关条目。
-
肝虚汗
肝虚汗证名,肝虚所致自汗证。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由肝虚而汗,则必禁其疏泄,宜白芍汤。”
-
肺萎
肺萎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即肺痿。详肺痿条。
-
绿豆灯心糯米汤
《杂病源流犀浊》卷二:方名:绿豆灯心糯米汤组成:绿豆1酒杯,灯心30根,炒糯米1撮。主治:热渴。
-
仁当·东桑嘉措
仁当·东桑嘉措为清代藏医学家。西藏吉雪人。著有《医学源流》。
-
余应奎
余应奎明代医家。江西上绕人。生平欠详,尝撰《太医院补遗本草歌诀雷公炮制》,并增订龚信《医学源流肯綮大成》。现有刊本行世。
-
饮后即便
饮后即便证名。饮入立觉至脐,即欲小便之证。见《杂病源流犀烛·小便闭癃源流》。因精气衰耗,不能输于脾归于肺所致。宜用补中益气汤等方。
-
羊痫
概述:羊痫为病证名。六畜痫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症状:痫证作声似羊叫者。《小儿药证直诀·五痫》:“羊痫,目瞪吐舌,羊叫。”《杂病源流犀烛·诸痫源流》:“羊痫之扬目、吐舌,作羊声者,则应乎肺。”
-
脱力黄
脱力黄为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力役人劳苦受伤,亦成黄胖病,俗名脱力黄。”脱力黄与因虫食所致之黄胖病不同。证见黄胖而好食易饥,怠惰无力。治宜双砂丸、伐木丸加味。
-
柔痰
柔痰病名。痰出如稀涎者。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因脾虚不运而致,治用参术健脾丸。参见痰证条。
-
林大夔
林大夔清代医家。字颂先。精针法及痧症诊治。撰“痧书源流”,列述清代痧书流传情况。谓费山寿《救急痧症全集》虽详,然重复颇多,遂精研两载,纂成《林氏救痧书》(1891年),简述痧症辨证及针刺法。
-
冷呃
冷呃病证名。吸入冷气即发呃逆之证。见《张氏医通·呃逆》。《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故人有寻常并无疾病,或一张口而寒气相袭,立时发呃者,俗名之曰冷呃。”参见呃逆条。
-
鬼魇
鬼魇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即魇。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