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枕
2.枕骨的简称。耳穴名·枕:枕(zhěnAT3occiput)为耳穴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主治病症:耳穴·枕主治头痛、头晕、哮喘、癫痫、神经衰弱等。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等进行刺激。《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头横骨为枕。”
-
药枕疗法
药枕疗法为治法。指用药物作为枕芯装入枕中,或自制薄型药袋置于普通枕上,睡时枕用,治疗头痛头晕、失眠健忘、高血压、中风偏瘫、鼻渊等病证的方法。
-
药枕
《医部全录》卷三三一引《保生要录》:方名:药枕组成:蔓荆子8分,甘菊花8分,通草8分,防风8分,羚羊角(屑)8分,犀角8分,石菖蒲8分,细辛6钱,白芷6钱,芎藭6钱,藁本6钱,白术4分,黑豆5合(拣择净)。主治:头风目眩。枕之日久,渐低,更入药以实之,或添黑豆,令如初,3-5月后,药气散则换之。
-
颅顶肌
颅顶肌阔而薄,左右各有一块枕额肌,它由两个肌腹和中间的帽状腱膜构成。后方的肌腹位于枕部皮下,称枕腹。帽状腱膜很坚韧,连于两肌腹,并于头皮紧密结合,而与深部的骨膜则隔以疏松的结缔组织。枕腹起自枕骨,额腹止于眉部皮肤。枕腹可向后牵拉帽状腱膜,额腹收缩时可提眉并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
-
枕大神经痛
病因病理病机:是指枕大神经分布范围内(后枕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也可在持续痛基础上阵发性加剧。病因与眶上神经痛类似,常因风寒、感冒引起,也可因颈部外伤、增生性颈椎病等颈椎病变所致有的病因不时确。查体可见大神经出口处(风池穴)有压痛、枕大神经分布区(C2-3)即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
-
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为病症名。胎位是指胎儿先露的指定部位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一般除枕前位为正常胎位外,其余胎位均为异常胎位。临床常见的有持续性枕横位与持续性枕后位、臀位、横位、颜面位、复合先露等。诊断本病主要通过产妇腹部、肛门、阴道的检查。针灸治疗:采用艾卷温和灸双至阴穴。
-
颈椎牵引固定器
颈椎牵引固定器全称为可调式颈椎牵引固定器,是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牵引固定装置。环形体指肩胸环(左、右肩托、胸板、尼龙搭扣带)和枕颏环(前、后支架,颏托、枕托)。左、右肩托及颏、枕上均附有厚海绵垫。三点支撑中两点位于两耳旁,另一点位于下颏部,形成支撑面,可按需要调整固定螺丝产生有效的固定作用。
-
安眠穴
概述:安眠穴为经外奇穴名。标准定位:位于翳风与风池两穴连线之中点。穴位解剖:在胸锁乳突肌肌腱中部,深部有头夹肌及枕动、静脉;布有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分支。主治病症:主治失眠,眩晕,头痛,心悸,精神病等。刺灸法:直刺1~
-
运动区
运动区为头针刺激区名。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与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中2/5是上肢运动区,主治对侧上肢瘫痪;下2/5是面部运动区,主治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等。从眉中点上缘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的水平连线。
-
后囟
后囟(posteriorfontanel)为人体部位名。是指婴儿出生后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很小或闭合,至迟约于生后2~指婴儿的左右顶骨与颅盖诸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最易触摸到的是菱形的前囟,亦称额囟、囟门、囟骨,和三角形的后囟,亦称枕囟。囟应在小儿半岁至两岁内闭合,过迟或过早闭合均属病态。
-
视放射
是联系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质的神经纤维结构。视路(visualpathway)是外界光线刺激产生的光觉冲动由视网膜光感受器接受并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产生视觉的传导路径。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
-
手术体位安置原则
1.患者要安全舒适,骨隆起处要衬海绵或软垫,以防压伤。3.呼吸道要通畅,呼吸运动不能受限。在胸腹部下放骨枕垫时,枕垫间要留一定空间。4.大血管神经不能受压,静脉回流要良好。5.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俯卧时小腿要垫高,使足尖自然下垂。6.四肢如无必要,不可过分牵引,以防脱位或骨折。
-
虎头枕
处方:虎头骨。功能主治:中鬼气。用法用量:以虎头骨为枕,与儿枕之。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五
-
明目枕
《本草纲目》卷二十二引《卫生杂兴》:方名:明目枕组成: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功效:至老明目。用法用量:同作枕。
-
塞耳药
《古今医鉴》卷九引宋兰皋方:方名:塞耳药组成:壁钱、胡椒末。主治:牙痛。用法用量:如左边痛,塞右耳;右边痛,塞左耳。手掩枕之,侧卧,少时额上微汗即愈。制备方法:用壁钱包胡椒末。
-
脑户痛
脑户痛病证名。指后头枕部疼痛。《素问·气交变大论》:“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
-
自发运动
自发运动(自主运动)(autonomicmovement)指植物的运动不是因外部的刺激,可能是由于体内刺激因素所引起的运动而言。叶片的上斜生长和下斜生长是向光性与向地性结合而引起的,把植物放在回转器上,这一点就非常明显。舞草(Desmodiumgyrans)的二枚小叶、通过叶枕使顶端显示出椭圆形的自发膨压运动。
-
自主运动
自发运动(自主运动)(autonomicmovement)指植物的运动不是因外部的刺激,可能是由于体内刺激因素所引起的运动而言。叶片的上斜生长和下斜生长是向光性与向地性结合而引起的,把植物放在回转器上,这一点就非常明显。舞草(Desmodiumgyrans)的二枚小叶、通过叶枕使顶端显示出椭圆形的自发膨压运动。
-
弯曲运动
弯曲运动是指显示弯曲的植物的运动。大部分的向性和感性运动是由于器官的弯曲而引起的。在生长运动中,发生弯曲的器官部位是由植物种类决定的,在其处相对的两侧生长速度之差便引起弯曲。在大部分的膨压运动中,在叶枕部位引起弯曲。另也有这两种运动组合在一起的。
-
脑缝
脑缝头部颅骨相互吻合之齿状缝线。脑缝线包括:顶骨与额骨吻合的缝线称冠状缝;顶骨与颞骨吻合的缝线叫顶颞缝;蝶骨与额骨吻合的缝线称蝶额线;枕骨与乳突吻合的缝线称枕乳突缝。
-
辨位归经
辨位归经是经络辨证的方法之一,辨位归经是根据病变部位来判断疾病是何经的病症,这在经络辨证中是至关重要的—环,临床应用十分普遍。例如头痛,根据经脉在头部的分布而论,前头部为阳明;侧头部为少阳;后枕部为太阳;巅顶部为厥阴所属。
-
小耕石斋医书四种
《小耕石斋医书四种》为中医丛书,又名《金氏医书四种》,清代金德鉴(保三)辑,刊于同治七年(1868)。收有《喉科枕秘》、《急救霍乱方》、《烂喉丹痧辑要》、《十药神书》等4种。现存初刻书。
-
甘崇兰
甘崇兰即陆真翘的原名。1969)为现代医家。江苏太仓人。年轻时在家从一陆姓中医学习,后改姓陆。建国前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消灭中医的活动,后任中央国医馆顾问。建国后先后任武汉市中医联合会主任委员、卫生局副局长,并被选为市二、三届人大代表。著有《湿温枕证》等书。
-
枕秃
枕秃为症状名。指枕部的头发稀少的表现,小儿尤为多见。
-
幼科心法保赤存真
《幼科心法保赤存真》即《保赤存真》。又名《医林枕秘保赤存真》、《幼科心法保赤存真》。清·余含棻撰于1834年。本书就儿科疾病的证治理论与方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特别对于儿科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小儿体质的属性及治法、惊风病的名称以及麻痘病的治法等,均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氧气枕
氧气枕是指一种吸氧用装置,系由橡胶制成的长方形袋,其一角通有橡胶管,用于提供气源。使用前先向其内充满氧气,再接上导管等附件即可供氧。使用时,让病员头部置于氧气枕上,借重力压迫使枕内氧气流出。氧气枕常用于病员转运等无法使用其他供氧装置的情况下。
-
余含棻
余含棻清代医家。字芬亭,号梦塘、杏林子。江西婺源县。广读经书,兼通医术,尝著有《医林枕秘》、《麻痘合参》、《保赤存真》。除后一种有多种版本行世外,余未见传世。
-
保赤存真
又名《医林枕秘保赤存真》、《幼科心法保赤存真》。清·余含棻撰于1834年。本书就儿科疾病的证治理论与方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特别对于儿科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小儿体质的属性及治法,惊风病的名称以及麻痘病的治法等,均作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脑痈
脑痈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实为枕项间之痈,易破、易敛,较脑疽病位浅。参见脑疽条。
-
后山骨
后山骨为骨名。又名枕骨、玉枕骨、后枕骨。即枕外隆凸。《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后山即头后枕骨也。其骨形状不同,或如品字,或如山字,或如川字,或圆尖,或月牙形,或偃月形,或鸡子形,皆属枕骨。”
-
肱
肱(gōng工)①指上臂。从肘到肩的部分。②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③指胳膊。即从肩到腕的部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自肩下至腕,一名肱,俗名肐膊。”
-
大门
大门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头部中线后发际上3.5寸,约当脑户穴直上1寸处;一般沿皮刺0.5~位于头部中线,枕外隆凸上缘直上1寸处;或艾条灸5~主治半身不遂。
-
死人枕煎
《济阳纲目》卷四十七:组成:死人枕(即死人脑后骨也,得半朽者良)。主治:鬼疰。用法用量:煎汤服。
-
清气利咽汤
《喉科枕秘》卷二:方名:清气利咽汤组成:生荷叶、生柏叶、生地黄。主治:蕴热上壅,咽喉肿痛者。用法用量:水煎,入董便半酒杯,温服。
-
视中枢
视中枢是大脑皮质中与形成视觉有关的神经细胞群。位于距状裂两侧的枕叶皮质,即上方的楔回和下方的舌回上。该部皮质由于结构特殊,在断面上有白色细纹,故又称纹状区。每半球的视中枢都与两眼视野的一半有关,因而在两半球视中枢全部损伤时才会出现全盲。
-
塔篷人
塔篷人(Tabunman)是西亚的尼安德特人类型人类化石。因发现于以色列的卡尔迈勒山塔篷洞而得名。包括两个个体,出土于遗址的C层和D层,共存有勒瓦娄哇-莫斯特型的石制品。化石中,一具为相当完整的成年女性骨架,其头骨(脑容量约1300毫升)和身体较小,眉脊较发达而枕区较圆。另一件可能是一个男性的下颌骨,形体较大。
-
玉枕骨
玉枕骨即枕骨。枕骨为人体部位名。又名后山骨。即枕外隆凸。《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后山即头后枕骨也。其骨形状不同,或如品字,或如山字,或如川字,或圆尖,或月芽形,或偃月形,或鸡子形,皆属枕骨。”
-
一噫
一噫为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肩部斜方肌上缘枕外粗隆与肩峰之中点。主治:肩臂痛、热病汗不出等。一般直刺0.5~0.8寸;灸3~5壮。
-
平衡区
平衡区为头针刺激区名。相当于小脑半球在头皮上的投影部位。在枕外粗隆顶端旁开3.5厘米处,向后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长4厘米的直线。主治小脑性平衡障碍。
-
对耳屏
对耳屏为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其上分布的耳穴如下:外侧面有额穴、颞穴、枕穴;边缘有平喘穴、脑干穴及缘中穴;内侧面是脑、睾丸(卵巢)穴。
-
后枕骨
后枕骨为骨名。又名枕骨、后山骨、玉枕骨。即枕外隆凸。《医宗金鉴》:“后山即头后枕骨也。其骨形状不同,或如品字,或如山字,或如川字,或圆尖,或月牙形,或偃月形,或鸡子形,皆属枕骨。”
-
视区
视区为头针刺激区名。位于头后部,在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1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等。一般沿皮刺0.5~1.5寸。
-
前后正中线
前后正中线为头针刺激区的定位线。从眉心至枕外粗隆下缘中点的头部正中连线。
-
眉枕线
眉枕线为头针刺激区的定位线。从眉中点上缘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的水平连线。
-
栲栳
栲栳指以竹篾编制的盛物器。《灸膏肓俞穴法》:“置栲栳或垫枕之类。”
-
胀后产
胀后产病名。难产之一型。相当于枕后位。阎纯玺《增补绘图胎产心法》:“胀后产,乃儿头后骨偏柱产母谷道,不得下者。”可参偏产条。
-
胡麻枕耳方
处方:熬胡麻。功能主治:蛐蜒入耳。用法用量:以葛囊贮,枕之。虫闻香则自出。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
鼠尾栗属
中文名鼠尾栗属拼音名shuweilishu拉丁名Sporobolus中国植物志10(1):94属下物种广州鼠尾粟、具枕鼠尾粟、毛鼠尾粟、鼠尾粟、双蕊鼠尾粟、盐地鼠尾粟
-
白盐方
处方:盐5升。功能主治:卒得风疾,耳中恍恍卒痛。用法用量:甑上蒸热,以耳枕之,冷即换。或用软布裹熨之患处。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三
-
垂头生
垂头生病名。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卷二:“名垂头生者,儿头已到产门,头之后骨,偏柱母谷道,儿不能下。”相当于枕后位分娩。参见偏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