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手足癣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发生于足和(或)手部的皮肤癣疾。手癣又常由患者自身足癣传染而来。(五)体癣型可由上述诸型尤其是丘疹鳞屑型、水疱型发展至足背而来。疾病病因:手足癣的病原菌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基本相似,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引起。
-
灰指甲
发病机制:甲真菌病仍以皮肤癣菌最常见,约为77.6%,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12%)、絮状表皮癣菌(2%~指部为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图3)。③局麻下手术拔甲,必要时可用凡士林纱布包扎伤口,1周后先涂3%水杨酸软膏,以后逐渐增高浓度,最后用复方苯甲酸软软膏和碘酊交替外搽,直至新甲长出为止。
-
油灰指甲
发病机制:甲真菌病仍以皮肤癣菌最常见,约为77.6%,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12%)、絮状表皮癣菌(2%~指部为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图3)。相关药品:阿莫罗芬、环吡酮、环吡酮氨、醋酸、水杨酸、尿素、尿素软膏、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冰醋酸溶液、碘酊、乳酸软膏、苯甲酸、复方苯甲酸软膏
-
甲真菌病
发病机制:甲真菌病仍以皮肤癣菌最常见,约为77.6%,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12%)、絮状表皮癣菌(2%~指部为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图3)。相关药品:阿莫罗芬、环吡酮、环吡酮氨、醋酸、水杨酸、尿素、尿素软膏、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冰醋酸溶液、碘酊、乳酸软膏、苯甲酸、复方苯甲酸软膏
-
鸡爪风
发病机制:甲真菌病仍以皮肤癣菌最常见,约为77.6%,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12%)、絮状表皮癣菌(2%~指部为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图3)。相关药品:阿莫罗芬、环吡酮、环吡酮氨、醋酸、水杨酸、尿素、尿素软膏、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冰醋酸溶液、碘酊、乳酸软膏、苯甲酸、复方苯甲酸软膏
-
黄蒲洁肤洗剂
黄蒲洁肤洗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黄蒲洁肤洗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带下病:可取本品适量外擦患部,或将装入适量药液的冲洗器送入阴道内直接冲洗(冲洗器用完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妥善保存,下次使用前再用开水冲洗一次);
-
浸洗法
浸洗法是用药物煎汤浸洗患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浸法与洗法的结合。手足拘挛者,先浸洗手部,后浸洗足部,每日3次,浸洗手指、足趾时应在汤液中进行自主伸屈活动,1个月为1疗程。脉管炎散寒通脉汤(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水疝水疝消洗剂(新中医1982;上药加水约1000ml,煎至800ml,弃渣,再加入约40~C温水4~
-
甲内型甲真菌病
概述:甲内型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的苏丹毛癣菌和紫色毛癣菌引起的甲板感染,两者均有亲角蛋白的特性。②已患有体股癣或手足癣者应积极治疗,直到完全痊愈,避免交叉感染。40%尿素硬膏贴在病甲上,每4~相关药品:醋酸、冰醋酸溶液、碘酊、尿素、水杨酸、乳酸软膏、苯甲酸、复方苯甲酸软膏
-
真菌镜检技术
名称:真菌镜检技术适应证:真菌镜检技术适用于皮肤真菌感染,包括头癣、体癣、手足癣、甲癣、花斑癣等。脓疱则取脓液。2.显微镜检查将采集的标本置载玻片中央,滴加1滴氢氧化钾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微加热(勿沸腾)或放置数分钟后,轻压盖玻片,用棉拭子除去多余液体,置显微镜下观察。
-
臊癣
絮状表皮癣菌以往也是股癣的常见病原菌,但近年来已较少。中央部位可自愈,经常搔抓可呈苔藓化并伴色素沉着。一般用复方间苯二酚涂剂或1%益康唑或克霉唑霜、2%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特比萘芬霜也可用之。股癣的预防:阴股部经常潮湿是股癣发病的条件之一,体胖多汗者比体瘦者易患本病,因此,局部应保持干燥。
-
股癣
絮状表皮癣菌以往也是股癣的常见病原菌,但近年来已较少。中央部位可自愈,经常搔抓可呈苔藓化并伴色素沉着。一般用复方间苯二酚涂剂或1%益康唑或克霉唑霜、2%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特比萘芬霜也可用之。股癣的预防:阴股部经常潮湿是股癣发病的条件之一,体胖多汗者比体瘦者易患本病,因此,局部应保持干燥。
-
酮康他索乳膏
药品标准:正式名:酮康他索乳膏汉语拼音:TongKangTaSuoRugao标准号:WS-510(X-442)-97(3)拉丁文或英文:CompoundKetoconazoleandClobetasolPropionateCream主要活性成分:含酮康唑(C26H28Cl2N4O4),与丙酸氯倍他索(C25H32ClFO5)均应为标示量的85.0-115.0%。一般体股癣连续用药2周,手足癣连续用药3周。
-
汗疱症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现在多认为汗疱症为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汗疱症的治疗:内服:泼尼松30mg/d,连服1周左右,效果较好,对有精神紧张者可适当选用镇静安神剂如谷维素、溴丙胺太林(普鲁苯辛)、溴丙胺太林(溴苯辛)等。针刺疗法:主穴可取合谷、劳宫、鱼际、间使。
-
出汗障碍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现在多认为汗疱症为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汗疱症的治疗:内服:泼尼松30mg/d,连服1周左右,效果较好,对有精神紧张者可适当选用镇静安神剂如谷维素、溴丙胺太林(普鲁苯辛)、溴丙胺太林(溴苯辛)等。针刺疗法:主穴可取合谷、劳宫、鱼际、间使。
-
出汗不良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现在多认为汗疱症为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汗疱症的治疗:内服:泼尼松30mg/d,连服1周左右,效果较好,对有精神紧张者可适当选用镇静安神剂如谷维素、溴丙胺太林(普鲁苯辛)、溴丙胺太林(溴苯辛)等。针刺疗法:主穴可取合谷、劳宫、鱼际、间使。
-
汗疱疹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现在多认为汗疱症为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汗疱症的治疗:内服:泼尼松30mg/d,连服1周左右,效果较好,对有精神紧张者可适当选用镇静安神剂如谷维素、溴丙胺太林(普鲁苯辛)、溴丙胺太林(溴苯辛)等。针刺疗法:主穴可取合谷、劳宫、鱼际、间使。
-
足光散
足光散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足光散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敛汗。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1500毫升,或取药粉20克加沸水500~儿童、孕妇禁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耳癣
概述:耳真菌病多局限于外耳、侵入中耳者极少,故常称外耳道真菌病或真菌性外耳道炎、真菌性外耳炎,系真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耳廓及外耳道感染。这类感染又称耳癣,引起耳廓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石青样毛癣菌及羊毛状小孢子菌等。耳真菌病的治疗:1.耳廓癣用复方雷琐辛搽剂或咪康唑霜等。
-
真菌性外耳炎
概述:耳真菌病多局限于外耳、侵入中耳者极少,故常称外耳道真菌病或真菌性外耳道炎、真菌性外耳炎,系真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耳廓及外耳道感染。这类感染又称耳癣,引起耳廓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石青样毛癣菌及羊毛状小孢子菌等。耳真菌病的治疗:1.耳廓癣用复方雷琐辛搽剂或咪康唑霜等。
-
耳真菌病
概述:耳真菌病多局限于外耳、侵入中耳者极少,故常称外耳道真菌病或真菌性外耳道炎、真菌性外耳炎,系真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耳廓及外耳道感染。这类感染又称耳癣,引起耳廓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石青样毛癣菌及羊毛状小孢子菌等。耳真菌病的治疗:1.耳廓癣用复方雷琐辛搽剂或咪康唑霜等。
-
杀癣灵
药品说明书:别名:杀癣灵;癣退,发癣退外文名:Tolnaftate适应症:局部抗真菌药,用于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包括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但对毛发部及指甲的真菌感染无效。用量用法:外用:每日涂药2~规格:软膏:1%。乳膏1%。
-
发癣退
药品说明书:别名:杀癣灵;癣退,发癣退外文名:Tolnaftate适应症:局部抗真菌药,用于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包括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但对毛发部及指甲的真菌感染无效。用量用法:外用:每日涂药2~规格:软膏:1%。乳膏1%。
-
环匹罗司氨乙醇
药品说明书:别名:环匹罗司氨乙醇,环己比酮氨乙醇适应症:本品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并具有抗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衣原体、毛滴虫的作用。临床治疗皮肤癣菌病和皮肤念珠菌病效果良好。可用于体癣、股癣、手足癣等的治疗,也用于阴道念珠菌感染的防治。规格:霜剂:1%;栓剂:1%;洗剂:1%。
-
环己比酮氨乙醇
药品说明书:别名:环匹罗司氨乙醇,环己比酮氨乙醇适应症:本品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并具有抗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衣原体、毛滴虫的作用。临床治疗皮肤癣菌病和皮肤念珠菌病效果良好。可用于体癣、股癣、手足癣等的治疗,也用于阴道念珠菌感染的防治。规格:霜剂:1%;栓剂:1%;洗剂:1%。
-
癣宁
药品说明书:别名:癣宁,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适应症:用于治疗体癣、股癣、甲癣和手足癣,其疗效与克酶唑相似。用量用法:局部涂布:3~4次/日。规格:霜剂癣药水。
-
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
药品说明书:别名:癣宁,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适应症:用于治疗体癣、股癣、甲癣和手足癣,其疗效与克酶唑相似。用量用法:局部涂布:3~4次/日。规格:霜剂癣药水。
-
蓝泰皮康
药品说明书:成分:脲、水杨酸、乙二醇等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特点:杀菌消炎,收敛止痒,对各类球菌、杆菌、真菌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药理作用:对引发银屑病、鱼鳞甲病;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炭疽杆菌、绿脓肝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及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等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
钩蚴皮炎
概述:钩蚴皮炎,又称粪触块、粪毒、地痒疹,为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或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钻进皮肤时所引起的局部炎症。钩蚴可分泌一种透明质酸,可溶解角蛋白、胶原和弹性蛋白,损伤皮肤穿透毛囊。钩虫皮炎的治疗原则为抗过敏,防止继发感染及对症处理。发病机制:虫卵经1~
-
复方土槿皮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fangTujinpiDing处方:土槿皮42g苯甲酸125g水杨酸62.5g制法:以上三味,取土槿皮,加入适量乙醇,加热回流5小时,滤过;鉴别:(1)取本品2ml作为供试品溶液。(2)取本品适量,加三氯化铁试液数滴,溶液显紫堇色。5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微红色,即得。水疱型、糜烂型手足癣禁用。
-
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
性状本品为乳剂型基质的白色软膏,有薄荷特臭作用类别本品为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体股癣、手足癣等,亦用于丘疹性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见局部刺激症状或过敏反应。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强效局部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
-
鹅掌风浸泡方
处方:大枫子肉9克花椒9克皂荚15克土槿皮1.5克地骨皮6克藿香18克白矾12克鲜凤仙花9克米醋1千克功能主治:杀虫止痒。主鹅掌风,手足癣。浸泡后七天内不宜用碱水、肥皂水洗手(足),如有皲裂者,暂缓使用。以伏天浸泡为佳。摘录:《中医外科学》
-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概述丙烯胺类抗真菌药为角鲨烯环氧化酶的非竞争性抑制药,可导致角鲨烯积聚和麦角固醇的合成受阻,从而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品种主要药物布替萘芬、特比奈芬等。口服用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等。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和皮疹。相关出处新编药物学相关药品盐酸布替萘芬、盐酸特比萘芬
-
藿黄浸剂
处方:藿香1两,黄精4钱,大黄4钱,皂矾4钱,醋1斤。功能主治:止痒,杀虫。主手足癣及甲癣。用法用量:将药碾碎,入醋中浸泡,每日振荡数次,5-7天后滤去药滓即成,盛在砂盆中备用。注意:甲癣及病情较重者,浸泡时间须延长。治疗期不用皂碱,甲癣应将病甲削薄后再次浸泡。摘录:《外伤科学》
-
真菌直接镜检法
用品及准备:钝刀、拔毛镊、载玻片、盖玻片、10%-20%氢氧化钾(钠)溶液、酒精灯、火柴、小片滤纸、显微镜。③黑癣:发内链状孢子。④隐球菌病:先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优质墨汁(最好是印度墨汁),再取皮肤感染脓性物或脑脊液一滴,经接种环与之允分混合,盖上盖玻片,直接在显微镜下寻找荚膜厚壁圆形孢子。
-
钩虫皮炎
概述:钩蚴皮炎,又称粪触块、粪毒、地痒疹,为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或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钻进皮肤时所引起的局部炎症。钩蚴可分泌一种透明质酸,可溶解角蛋白、胶原和弹性蛋白,损伤皮肤穿透毛囊。钩虫皮炎的治疗原则为抗过敏,防止继发感染及对症处理。发病机制:虫卵经1~
-
地痒疹
概述:钩蚴皮炎,又称粪触块、粪毒、地痒疹,为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或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钻进皮肤时所引起的局部炎症。钩蚴可分泌一种透明质酸,可溶解角蛋白、胶原和弹性蛋白,损伤皮肤穿透毛囊。钩虫皮炎的治疗原则为抗过敏,防止继发感染及对症处理。发病机制:虫卵经1~
-
粪触块
概述:钩蚴皮炎,又称粪触块、粪毒、地痒疹,为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或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钻进皮肤时所引起的局部炎症。钩蚴可分泌一种透明质酸,可溶解角蛋白、胶原和弹性蛋白,损伤皮肤穿透毛囊。钩虫皮炎的治疗原则为抗过敏,防止继发感染及对症处理。发病机制:虫卵经1~
-
粪毒
概述:钩蚴皮炎,又称粪触块、粪毒、地痒疹,为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或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钻进皮肤时所引起的局部炎症。钩蚴可分泌一种透明质酸,可溶解角蛋白、胶原和弹性蛋白,损伤皮肤穿透毛囊。钩虫皮炎的治疗原则为抗过敏,防止继发感染及对症处理。发病机制:虫卵经1~
-
浅部真菌病
病因病理病机:浅部真菌病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组织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肤病,其病原菌可分为:一.皮肤癣菌:寄生在皮肤角蛋白组织致病真菌统称为皮肤癣菌。常见有黄癣菌、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本菌属仅絮状表皮癣菌一种可使人类致病,其培养所见呈杵状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
酶克
药品说明书:别名:白呋唑;酶克外文名:Bifonazole适应症: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对皮肤、指(趾)间念珠菌等引起的感染和继发感染有良好作用。注意事项:1.少数出现一过性轻度皮肤发红、灼烧感、脱皮、瘙痒感及龟裂等。2.在晚间睡前使用。规格:霜剂:100mg×10g。溶液剂:1%×10ml。
-
比沸拉唑
药品说明书:别名:白呋唑;酶克外文名:Bifonazole适应症: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对皮肤、指(趾)间念珠菌等引起的感染和继发感染有良好作用。注意事项:1.少数出现一过性轻度皮肤发红、灼烧感、脱皮、瘙痒感及龟裂等。2.在晚间睡前使用。规格:霜剂:100mg×10g。溶液剂:1%×10ml。
-
白呋唑
药品说明书:别名:白呋唑;酶克外文名:Bifonazole适应症: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对皮肤、指(趾)间念珠菌等引起的感染和继发感染有良好作用。注意事项:1.少数出现一过性轻度皮肤发红、灼烧感、脱皮、瘙痒感及龟裂等。2.在晚间睡前使用。规格:霜剂:100mg×10g。溶液剂:1%×10ml。
-
还皮同安
药品说明书:别名:还皮同安,环比酮胺适应症:本品为一种高效抗真菌新药。用于治疗体股癣、花斑癣、手足癣、浅表性皮肤念珠菌病等。用量用法:外用:涂患处。规格:软膏。
-
环比酮胺
药品说明书:别名:还皮同安,环比酮胺适应症:本品为一种高效抗真菌新药。用于治疗体股癣、花斑癣、手足癣、浅表性皮肤念珠菌病等。用量用法:外用:涂患处。规格:软膏。
-
石花酊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治疗股癣、体癣、花斑癣、手足癣、头癣。用量用法:外用:涂抹患处,每日2~3次。注意事项:刺激性小,可用于皮损和皮肤嫩薄部位,但个别有过敏情况者应停用。规格:酊剂:含量4%。
-
比咯菌素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于治疗顽癣、水疱型手足癣、圆癣、股癣等。用量用法:局部涂搽:每日数次。注意事项:可引起皮炎样反应。规格:溶液剂:0.5%。
-
福园菌必清
药品说明书:别名:福园菌必清,菌必清成分:蛇床子、白藓皮、大风子、土槿皮等性状:本品为棕色液体,气略芳香。药理作用:清热燥湿解毒,以绝虫之源,兼有杀虫止痒、护肤润肤、清热诸作用,防风疏散皮肤邪毒。适应症:灰指(趾)甲、体股癣、手足癣;注意事项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不良反应,酒精过敏者慎用,不可眼睛用药。
-
发癣退软膏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手足癣、体癣或花斑癣。注:详见"发癣退"
-
足癣药水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有溶解角质、收敛、抗真菌的作用,用于治疗手足癣及体癣等。成分:水杨酸6g,苯甲酸12g,樟脑10g,10%碘酊2ml,乙醇加至100ml.
-
联苯苄唑凝胶
药品标准:正式名:联苯苄唑凝胶汉语拼音:LianbenbianzuoNingjiao标准号:WS-500(X-441)-99拉丁文或英文:BifonazoleGel主要活性成分:本品含联苯苄唑(C22H18N2)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状凝胶。药品说明书:别名:联苯苄唑凝胶,必伏外文名:Bifonazole作用与用途: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用于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