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谷
所属部位:指前谷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前谷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前谷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项强、痄腮、耳聋、耳鸣、目痛、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指痛不能握、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前谷穴主治癫狂,痫证;
-
荥穴
概述:荥穴为五输穴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荥者,小水也。十二经各有1个荥穴,即鱼际(肺)、二间(大肠)、内庭(胃)、大都(脾)、少府(心)、前谷(小肠)、足通谷(膀胱)、然谷(肾)、劳宫(心包)、液门(三焦)、侠溪(胆)、行间(肝)。《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
荥
概述:荥穴为五输穴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荥者,小水也。十二经各有1个荥穴,即鱼际(肺)、二间(大肠)、内庭(胃)、大都(脾)、少府(心)、前谷(小肠)、足通谷(膀胱)、然谷(肾)、劳宫(心包)、液门(三焦)、侠溪(胆)、行间(肝)。《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
前骨
前骨即前谷。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在手指,第五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有清热解表、调气通络作用。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项强、痄腮、耳聋、耳鸣、目痛、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指痛不能握、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配照海治急性喉炎;配合谷、曲池、外关治手痛、前臂痛。一般直刺0.2~
-
手太阳
本经从小指尺侧末端少泽开始,沿手掌尺侧上向腕部,出于尺骨茎突部的养老,向上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肘部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小海,再沿上臂外侧后缘上行,出肩关节后部的肩贞,绕行于肩胛,与督脉在项部大椎穴处相交,向前进入锁骨上窝,联络心脏,沿着食道下行,贯穿膈肌,到达胃部,入属小肠;荥穴,五行属水。
-
穴生穴
穴生穴为子午流注用语。如甲日戌时开窍阴,窍阴在胆经五输穴中属井金,下一个开穴应该是小肠经的荥(水)穴前谷,因为金能生水之故。再下一个开穴应是胃经的俞(木)穴陷谷,因为水能生木。每天开井穴之后,欲知以后各时辰开何经之穴,即可按经生经的原则推算。因为甲属胆木,木生火,小肠属火。
-
经生经
经生经为子午流注用语。因为甲属胆木,木生火,小肠属火。每天开井穴之后,欲知以后各时辰的所开之穴,即可按穴生穴的原则推算。如甲日戌时开窍阴,窍阴在胆经五输穴中属井金,下一个开穴应该是小肠经的荥(水)穴前谷,因为金能生水之故。再下一个开穴应是胃经的俞(木)穴陷谷,因为水能生木。
-
返本还原
返本还原是指子午流注纳干法开输穴的同时,必须同开原穴,其中本是指本日的值日经,原指值日经的原穴,因为“原”穴是十二经出入的门户,故逢输必开原穴。阴经无原,以输代之。如甲戌时开胆经井穴窍阴,丙子时取小肠经荥穴前谷,戊寅时取胃经输穴陷谷,同时取胆经原穴丘墟。
-
阳日阳时开阳穴
阳日阳时开阳穴为子午流注用语。子午流注的开穴规律,逢阳日,必在属阳的时辰内开阳经的穴位。例如甲日甲戌时开足少阳胆经的井穴窍阴;丙子时开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前谷等。《针灸大全》中所说的“阳日无阴时”即指此而言。
-
手太阳小肠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指归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
气纳三焦
如甲日甲戌时开胆经井(金)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水)穴前谷,戊寅时开胃经输(木)穴陷谷,庚辰时开大肠经经(火)穴阳溪,壬午时开膀胱经合(土)穴委中(如甲日于甲戌时开胆经井穴,丙子时取小肠经荥穴,戊寅时取胃经输穴,庚辰时取大肠经经穴,壬午时取膀胱经合穴,至甲申时重见甲,取三焦经荥(水)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