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堂穴
快速取穴:两眉头连线中点处即是印堂穴。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印堂穴主治主治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不寐、颜面疔疮、三叉神经痛等。又白及磨本人鼻血,涂山根。督脉所过。
-
印堂
快速取穴:两眉头连线中点处即是印堂穴。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印堂穴主治主治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不寐、颜面疔疮、三叉神经痛等。又白及磨本人鼻血,涂山根。督脉所过。
-
新气功疗法
2.中丹田三气呼吸口呼鼻吸,叫做“气呼吸”,它本身就是一种调息导引的功法。(6)收功:右手持棍(男右手,女左手),左脚前迈一步成小弓步,握棍手从中丹田沿任脉徐徐向上,升至膻中穴时,后腿变虚,后脚也变虚,脚跟可稍离地,握棍右手至百会穴处,后脚渐渐放平,但弓步不变。但本功采用风呼吸法。
-
面瘫
本病起病急骤,颜面向健侧歪斜,患侧肌肉松弛,额纹消失,眼睛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不能作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注意初起时针刺量不宜过强。推拿疗法:选穴:印堂、阳白、太阳、四白、睛明、迎香、地仓、颧髎、下关、颊车、听宫、承浆、翳风、风池、合谷。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中枢性面瘫。
-
大雁功
三十、回气:右手上托至肩平,右臂内旋,迅速屈肘,肘尖向右,右手五指并拢呈爪形,置右缺盆穴,同时左手从左侧自下而上迅速向上捞起,手心向里,手指向上,使左劳宫穴对着印堂穴,眼视左手心,同时重心迅速后移至右脚,右脚跟落地,腿微屈,左脚跟提起。右过水动作同左过水,但方向相反,如此左、右过水,交替做7次。
-
督脉经络现象
典型督脉经络现象刘某男1个月1955年初诊督脉疣状痣自幼发病,角化性丘疹,沿督脉呈带状排列,从鼻中隔底部至印堂穴。有时肩膊左右和腰椎两侧抽动。2.用肉桂饼在一患者命门穴上作隔药灸时,局部热感慢慢向上传导,经头顶至百会穴,伴有物压感;3.针刺至阳穴,感传沿督脉上至大椎或更高部位,下达腰俞。
-
香荷止痒软膏
香荷止痒软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香荷止痒软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驱风止痛,止痒。4.本品仅用于一般蚊虫叮咬,对黄蜂等螫伤或有全身症状者应去医院就诊。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捏起进针法
捏起进针法为进针法之一。又称挟持押手。其法两手配合,用左手拇、食两指将穴位处的肌肤捏起,右手持针在其捏起处沿皮下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而不能深刺的部位,如口角旁的地仓、两眉之间的印堂穴等。
-
撮捏进针法
撮捏进针法为进针手法之一。是以左手拇、食指将穴位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颜面等处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等。撮捏进针法
-
印堂疔
眉心疔又名印堂疔、眉心疽、面风毒、印堂疽。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生于两眉中心印堂穴。色黑木痛、麻痒太过,根硬如铁钉之状,寒热并作,治法见疔疮;若毒初色暗根平,肿硬疼痛,无脓黑陷者同疽,治同百会疽。
-
气功外气
顾涵森在距离气功师百会穴50cm处测得发功部位表面的磁信号的最大幅度为1.67×lO-4T。李彩熙实验证明,气功外气可提高家兔机体的初级免疫反应,延长特异抗体产生时间,也能提高细胞免疫反应,对动物心、肝、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化学成分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人体穴位图
头部穴位图(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头部背面穴位图: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哑门穴太阳穴下关穴客主人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补充:四神
-
印堂疽
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眉心疔又名印堂疔、眉心疽、面风毒、印堂疽。生于两眉中心印堂穴。色黑木痛、麻痒太过,根硬如铁钉之状,寒热并作,治法见疔疮;若毒初色暗根平,肿硬疼痛,无脓黑陷者同疽,治同百会疽。
-
曲眉
概述:曲眉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与印堂穴同。《中国针灸学词典》记载印堂为经穴名(YìnTángGV29)。出《针灸大成》。正坐仰靠或仰卧取穴。主治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不寐、颜面疔疮、三叉神经痛等。刺灸法:沿皮刺0.5~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眉心疽
又名印堂疔、眉心疽、面风毒、印堂疽。若毒初色暗根平,肿硬疼痛,无脓黑陷者同疽,治同百会疽。有头疽((headed)carbuncle)是指生长于肌肤间,以局部初起皮肤上有粟粒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
发泡
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特定部位上,使之发泡的治法。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斑蝥研粉,放于小膏药中心,贴项两侧(患左贴右,患右贴左)治急性扁桃体炎(贴后三四小时起疱,以消毒针挑破,挤出黄水,涂以红汞)。毛茛、天南星、威灵仙、回回蒜等的鲜根,捣烂,取如黄豆大一小粒外敷,也能发泡。
-
复方丁香罗勒油
中药部颁标准别名/通用名红花油拼音名FufangDingxiangLuoleyou标准编号WS3-B-1587-93处方血竭适量配制桂叶油426ml丁香罗勒油202ml黑油适量水杨酸甲酯372ml制法取配制桂叶油、丁香罗勒油和杨酸甲酯混匀,用血竭和黑油调色,滤过即得。用于感冒头痛,风湿骨痛。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
麝香醒神搽剂
麝香醒神搽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麝香醒神搽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芳香理气,醒神通窍。对感冒或思虑劳累过度所致头晕头痛,鼻塞流涕,精神疲惫,肢体困倦,胸闷恶心有辅助治疗作用。5.儿童、年老体弱者及高血压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上丹田
上丹田我气功所称的体表部位,指两眉间当印堂穴的部位。出《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部位在两眉间,《东医宝鉴》引:“上丹田,藏神之府也。”以胸窝正中(膻中)称中丹田;以脐下(关元)为下丹田。《黄庭内景经》:“丹田之中精气微。”《抱朴子内篇》认为丹田有三:上丹田在两眉间;
-
挟持押手
挟持押手即捏起进针法。捏起进针法为进针法之一。其法两手配合,用左手拇、食两指将穴位处的肌肤捏起,右手持针在其捏起处沿皮下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而不能深刺的部位,如口角旁的地仓、两眉之间的印堂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