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醋
苹果醋(Cidervinegar)为西厨常用的食醋调料。以苹果汁为原料接入醋种液酿造而成。苹果醋成分含醋酸、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等,除可作一般调料外,亦可调制色拉酱。
-
记忆减退
记忆减退指对以往重大事件难以回忆,对新近的印象又在瞬间忘却,记忆减退一般都先从近记忆力开始,逐渐波及远记忆力。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或神经症。亦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
掌压法
掌压法推拿手法名。两手相叠,用手掌部按压穴位或病患部位。用力较重,可持续按压,亦可呈间歇性按压。多用于腰脊等处,有行气活血,舒筋止痛的功效。
-
两胁下痛
两胁下痛证名。两侧胁肋下疼痛。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肝燥,《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见胁痛、胁下痛条。
-
腹皮急
腹皮急证名。指腹壁皮肤有紧急感。《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亦可见于内科腹胀诸病。参见肠痈、腹皮绷急、腹胀等条。
-
白银汤
处方:纹银不拘多少(或用银器一件亦可)、薄荷、灯草。功能主治:小儿微有惊风,夜啼,体热不安。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黄连安蛔汤
处方:理中汤加黄连(姜炒)1钱,乌梅5分,川椒5分(黑炒),鹧鸪菜5分。功能主治:蛔虫有热证。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为丸亦可。摘录:《痘科辨要》卷八
-
回元汤
处方:黄耆(蜜炒)1两,当归2钱半,益母草3钱,黑干姜5-7分。功能主治:回元气。主产后血晕。用法用量:水煎就,冲热童便服。即用补虚生荣汤亦可。摘录:《会约》卷十五
-
落盏汤
处方:千年石灰。功能主治:干霍乱病。用法用量:每服2钱。砂糖水调下,或淡醋汤亦可。摘录:《本草纲目》卷九引《摘玄方》
-
参茸地黄汤
处方:怀熟地1两,山萸肉4钱,山药4钱,白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人参2钱,鹿茸2钱(或用鹿角胶亦可)。功能主治:鼻渊脑漏,日久不止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外科医镜》
-
细辛甘油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细辛甘油组成:细辛(研粉末)10-20g。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用法用量:用水调成糊剂,加甘油10~20毫升(蜂蜜亦可),放置纱布中(约7平方厘米),用绞布密封,贴于脐部3天。
-
清上化痰丸
《本草纲目》卷十四引《简便方》:方名:清上化痰丸组成:薄荷末。功效:清上化痰,利咽膈。主治:风热证。用法用量:每噙1丸,白沙糖和之亦可。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
饮子
饮子方剂学名词。指不规定饮服时间的汤剂。可频频呷饮代茶,亦可冷服。如《千金要方》的芦根饮子,《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等。
-
噻唑青胺
药品说明书:别名:碘二噻宁,噻唑青胺外文外:DithiazanineIodide作用与特点:驱鞭虫效好,亦可驱蛔、蛲、绦、钩虫。用法用量:口服:成人0.2g,儿童15mg/kg,3/d.驱鞭虫服5-10天;驱蛔、蛲虫服5天。规格:片剂:0.2g.
-
碘二噻宁
药品说明书:别名:碘二噻宁,噻唑青胺外文外:DithiazanineIodide作用与特点:驱鞭虫效好,亦可驱蛔、蛲、绦、钩虫。用法用量:口服:成人0.2g,儿童15mg/kg,3/d.驱鞭虫服5-10天;驱蛔、蛲虫服5天。规格:片剂:0.2g.
-
藁本乌蛇汤
处方:藁本、乌蛇、防风、羌活、白芍药、川芎、细辛。功能主治:眼内风痒。用法用量:上浸酒;煎服亦可。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
河西米汤粥
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河西米2升。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羊肉熬成汤,滤净,下河西米,淘洗净,次下细乞马、米、葱、盐,同熬成粥。或不用乞马亦可。摘录:《饮膳正要》
-
僵蚕全蝎敷治方
处方:僵蚕3钱,全蝎2个(去毒),香皂3个。制法:共捣成泥。功能主治:祛风痰,止痉挛。主面肌抽筋,口眼斜。用法用量:随意糊之。温酒或开水和服亦可。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义》
-
浸脚矾石汤
处方:白矾石2两。功能主治:脚气冲心。用法用量:上以浆1斗5升,煎3-5沸浸脚良。用清水亦可。摘录:《普济方》卷二四四
-
两仪汤
处方:人参、大熟地。功能主治:咽喉白腐,打呛,音哑,气喘。用法用量:长流水煎服,或加麦冬亦可。摘录:《玉钥续编》
-
蓼汁饮
处方:生蓼汁。功能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上捣生蓼汁饮之;少少以渣敷疮上,或以蓝青敷之亦可。摘录:《普济方》卷三○七
-
天义散
《囊秘喉书》:别名:山甲散组成:穿山甲(煅)。主治:误食毒蚁生疮。用法用量:外敷。或加入钟乳石散亦可。制备方法:上为末。
-
七粒散
《鲁府禁方》:组成:柿蒂7个(焙干)。主治:咳逆。用法用量:上为末,黄酒调下。外用雄黄2钱,酒1盏,煎至7分,急令患人嗅其热气即止。或用硫黄、乳香等分;酒煎嗅之亦可。
-
神巴丸
《魏氏家藏方》卷九:方名:神巴丸组成:巴豆2粒(去壳),乌梅肉1个(白梅亦可)。主治:喉闭。用法用量:每服3丸,置口中;如牙关紧闭者,用少许揩牙即开。制备方法:上为丸,如绿豆大。
-
珠参散
《银海指南》卷三:方名:珠参散组成:真珠、人参各等分。主治:真阴不足,阴涸内热,内障青盲。用法用量:人参汤送下,或莲肉汤亦可。制备方法:上为末。
-
鲜小蓟根汤
《衷中参西》卷上:方名:鲜小蓟根汤组成:鲜小蓟根(洗净,锉细)1两。主治:花柳毒淋,兼血淋者。用法用量:上用水煎3-4沸,取清汤1大茶钟饮之,1日宜如此饮3次;若畏其性凉者,1次用6-7钱亦可。
-
电光性眼炎及雪盲处理
操作名称电光性眼炎及雪盲处理方法及内容1.涂0.5%地卡因眼膏或滴人乳。2.滴抗生素溶液或涂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亦可酌情加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3.必要时戴有色眼镜。
-
白尖黄根舌
白尖黄根舌为舌尖白苔,舌根黄苔的舌象。为表里同病,里证多于表证之候。可先解表而后攻里,亦可表里同治(见《伤寒金镜录》)。
-
魄汗
魄汗证名。肺藏魄。魄汗指肺经所出之汗。《素问注证发微》:“肺经内主藏魄,外主皮毛,故所出之汗,亦可谓之魄汗也。”一说魄,古通白。故魄汗亦作白汗。参见该条。
-
巴油膏
《简明医彀》卷八处方巴豆(去壳,炒焦,研如膏),香油少许。功能主治解一切疮毒,腐化瘀肉,推陈致新,亦可收敛。主用法用量共研匀。点些少于肿处。
-
单行鬼箭汤
处方:鬼箭5两。功能主治:妇人乳无汁。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4升,去滓,1服8合,1日3服。亦可烧炭作末,每服方寸匕,水下。1日3次。摘录:《千金》卷二
-
矾倍丹
处方:白矾、五倍子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功能主治:汗多不止,并脐淋之候。用法用量:或填贴脐中,或吞服亦可。摘录:《医级》卷八
-
槐耳散
处方:槐树上木耳不拘多少。制法:晒干,为末。功能主治:肠痔下血。用法用量:空心米汤调2钱送下,酒亦可。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
金盖散
处方:黄牛粪尖(晒燥,砻糠火煅黑存性)。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痘腐烂不收,和皮脱去。用法用量:以此散撒在褥席上,令儿眠上;若以绢袋盛之,通身扑之亦可。摘录:《救偏琐言》卷十
-
瘰疬收口药方
处方:龟版(煅过,埋地中49日,如要紧埋7日亦可)、青果(阴干,煅)。制法:上药为细末用。功能主治:收口。主瘰疬。摘录:《种福堂方》卷二
-
突门散
《辨证录》卷十二:方名:突门散组成:黄耆2两,败龟版1个(捣碎),牛膝5钱,川芎5钱,附子3分。主治:难产。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加当归亦可,加人参更神。
-
退赤露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退赤露组成:黄连、人乳汁。主治:疫眼上冲眼目,属热者。用法用量:上浸点,或煎点,或加朴消亦可。
-
脱骨丹
《外科十三方考》:方名:脱骨丹组成:水银8钱,硝酸1两,白矾5钱。主治:疮疡有腐肉者。制备方法:同煅至烟尽时为度,亦可兑入硇砂合用。
-
蒜饼丸
《朱氏集验方》卷二引周亨叔方:方名:蒜饼丸组成:蒜。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1丸,五更热酒送下,或10丸亦可。制备方法:用蒜丸酒饼子,如梧桐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