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火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风火眼的病因病机:风火眼为风热攻目所致。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火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灸治疗: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狗眵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灸治疗: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风热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灸治疗: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淫热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灸治疗: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燥火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灸治疗: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菊花黄连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J HuāHu nɡLi n别名:土黄连、鸡爪连(《广西中药志》)。蒴果串珠状,长2.5~化学成份:深山黄堇含黄堇碱、奇科马宁碱、l-四氢掌叶防已碱、原阿片碱、咖坡明碱、咖坡任碱、清风藤碱、异波尔定碱、紫堇碱、隐品碱、dl-人血草碱。小檗碱0.1。治痈疮,热疖,无名肿毒,风火眼痛。
-
明目延龄丸
处方:霜桑叶6克菊花6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清热散风,平肝明目。治风火眼痛目赤,头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开水送服。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
孔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孔雀草:拼音名:KǒnɡQu Cǎo别名:小万寿菊、红黄万寿菊、红黄草、小芙蓉花、藤菊来源:菊科万寿菊属植物孔雀草Tagetespatula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叶羽状分裂,长2-9cm,宽1.5-3cm,裂片线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端常有簪细芒,齿的基部通常有一腺体。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
-
马蹄金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2.捣敷治乳腺炎,疔疮肿毒,跌打损伤。《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蹄金:拼音名:MǎTíJīn别名:黄胆草、小金钱草[四川]、螺丕草、小马蹄草、荷包草、九连环、小碗碗草、小迎风草、月亮草来源:为旋花科马蹄金属植物马蹄金DichondrarepensForst.[D.evolvulacea(L.f.)Britton],以全草入药。
-
石萝藦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萝藦:别名:五来、水杨柳[广西]、南石萝藦、假了刁竹、满草来源:萝藦科石萝藦属植物石萝藦Pentasacmechampionii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肝炎,风火眼痛。
-
目飞血
目飞血为症状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睛飞血,俗称铺红。《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飞血者,谓赤脉散于白睛之上是也。由肝脏气虚,为风热所乘,致血飘溢,散络白睛,势若飞驰,故谓之飞血。治法宜镇肝气,平心火。”常见于风火眼、火疳等多种眼病。偏肝火旺者,治宜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
赤眼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指白睛赤候风火眼。《秘传证治要诀》卷十:“赤眼有数种:气毒赤者,热壅赤者,有时眼赤者,无非血壅肝经所主。”‘《张氏医通》卷八:“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肝热上攻者,多见白睛红赤,或抱 红甚;目的是了解发病的原因,是属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倦饮食及外伤中的何种因素。
-
蚕茧眼药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anjianYanyao标准编号:WS3-B-0597-91处方:黄连155g菊花389g花椒155g防风78g当归78g仁78g苦杏仁(去皮炒)78g郁李仁78g铜绿117g白矾78g大青盐78g芒硝78g冰片9g制法:以上十三味,冰片研成细粉,其余黄连等十二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与上述冰片细粉配研均匀,过筛。2.本品为外用,忌内服。
-
火眼煎
处方:当归1钱,生甘草1钱,防风1钱,杏仁7枚(泡,去皮尖),铜绿5分,枯矾5分。功能主治:风火眼。用法用量:水2大钟,煎钟半,露1宿,滚水内温暖,扎新绵花团于箸上,频洗。摘录:《仙拈集》卷二
-
洗眼仙水
《疡医大全》卷十一引《阮氏秘方》:方名:洗眼仙水组成:明矾(先研细)3钱,连翘3钱,防风3钱,荆芥3钱,红花3钱,铜绿5钱,明矾5钱,皮消5钱,归尾5钱,甘菊5钱,赤芍5钱,杏仁(研)40粒,桃仁40粒(研)。制备方法:共入坛内,用烧滚河水、井水各5斤,冲入药内,重汤煮大半炷香,将坛半段埋在土内盖好。
-
龙虎交困
龙虎交困为证候名。指以“目有眵泪,赤肿而昏”(佚名《眼科秘旨》)为主症的证候。可见于风火眼,天行赤眼等。
-
赤脉贯布
赤脉贯布证名。系指白睛满布赤丝血络的证候。常见于风火眼、火疳等多种眼病。
-
白睛飞血
白睛飞血为病证名。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目飞血。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飞血者,谓赤脉散于白睛之上是也。由肝脏气虚,为风热所乘,致血飘溢,散络白睛,势若飞驰,故谓之飞血。治法宜镇肝气,平心火。”常见于风火眼、火疳等多种眼病。
-
肉馄饨草
概述:肉馄饨草为中药名,出自《眼科要览》,为《四川中药志》记载的马蹄金之别名。化学成分:清热利湿,解毒消肿。1.治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痢疾,胆结石,泌尿系结石,肾炎水肿,淋浊,尿血,扁桃体炎,风火眼痛。2.捣敷治乳腺炎,疔疮肿毒,跌打损伤。药理作用:本品高浓度的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
钭叶榕
别名:酸叽叽树、马勒来源:桑科钭叶榕FicusgibbosaBlume,以树皮及寄生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炎、解痉。主治感冒。高热抽搐,腹泻痢疾。外用治风火眼痛。外用水煎,热敷患眼。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