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按慢提
紧按慢提为刺法用语。出《金针赋》。与紧提慢按相对,指提插补泻法的动作。按(插)针时用力较紧急而重,提针时则较缓慢而轻。在烧山火等手法中用此。
-
慢提急按
慢提急按即紧按慢提。出《金针赋》。在烧山火等手法中用此。紧提慢按为刺法用语。与紧按慢提相对。指提插补泻的动作,提针时用力较紧急而重,按(插)针时则用力较缓慢而轻。在透天凉等手法中用此。
-
急提慢按
急提慢按即紧提慢按。出《金针赋》。与紧按慢提相对。指提插补泻的动作,提针时用力较紧急而重,按(插)针时则用力较缓慢而轻。在透天凉等手法中用此。参考紧按慢提:紧按慢提为刺法用语。在烧山火等手法中用此。
-
阳中隐阴
阳中隐阴为针刺手法名。出明·徐风《金针赋》。为先补后泻法,与阴中隐阳相对。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行(紧提慢按6次),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症,先补后泻也。”其法先进针至浅部(0.5寸左右),行紧按慢提九次,觉微热,再进针至深部(1寸左右),行慢按紧提六次,此为一度。
-
行气四法
概述:行气四法为行气方法名。指抽添法、进气法、运气法、纳气法四种行气法。即先紧按慢提九数,得气后,慢慢转换针向,多用提按(或当呼气时按纳,吸气时上提),使气到病痛部位再直起针向下按纳。出《金针赋》。其法先直刺,行紧提慢按六数,得气后,将针斜对病痛处,行气后,让患者吸气五、七口,以助运气。
-
阴中隐阳
概述:阴中隐阳为针刺手法名。为先泻后补法,与阳中隐阴相对。出明·徐凤《金针赋》。《针灸大成·卷四》:“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行六阴之数(紧提慢按6次),如觉病微凉,即退至百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紧按慢提9次),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症,先泻后补也。”
-
重插轻提
重插轻提针刺手法名。即紧按慢提。参见该条。
-
提气法
提气法为针刺手法名。其法施术时先用提插法,若邪气壅滞,荣卫不行而致者,应先慢按紧提行六阴之数以泻邪气;如因经气不足,荣卫失调而致者,应先紧按慢提行九阳之数,补充其原气,待邪实已去,真气大至,手不感觉沉满之时,即一面微微捻针使经气运行加速,一面轻轻将针上提,荣卫之气聚集针下,荣行卫布,冷麻之症自除。
-
提插补泻
提插补泻(reinforcing-reducingmethodbylifting-thrustingneedle)为针刺手法名。首见于《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以反复紧提慢按(重提轻插)为泻法。《金针赋》:“插针为热,提针为寒。”一般来说,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
九六补泻
九六补泻为针刺补泻法名,指针刺中以提插、捻转手法配合阴阳奇偶的关系来分别补泻的方法。九六补泻在烧山火、透天凉等刺法中应用。如补法当紧按慢提或向左捻转九次,若未得气,可再行九次,如此重复三遍,使成三九二十七数。本法以数字机械地规定补泻,不切实际,今已少用。
-
留气之诀
留气之诀即留气法。留气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灸聚英》称“流气”。其法先运针内入七分,行九阳之数(紧按慢提),待气至,便深入一寸之中,并行六阴之数(慢按紧提),微微退到原处。如不得气,可依前法再行,用以破气散结。《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癖癓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
流气
流气即留气法。留气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灸聚英》称“流气”。其法先运针内入七分,行九阳之数(紧按慢提),待气至,便深入一寸之中,并行六阴之数(慢按紧提),微微退到原处。如不得气,可依前法再行,用以破气散结。《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癖癓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
流气法
流气法即留气法。留气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灸聚英》称“流气”。其法先运针内入七分,行九阳之数(紧按慢提),待气至,便深入一寸之中,并行六阴之数(慢按紧提),微微退到原处。如不得气,可依前法再行,用以破气散结。《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癖癓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
提针法
提针法即提气法。见明·方贤《奇效良方·针灸门》。提气法为针刺手法名。如因经气不足,荣卫失调而致者,应先紧按慢提行九阳之数,补充其原气,待邪实已去,真气大至,手不感觉沉满之时,即一面微微捻针使经气运行加速,一面轻轻将针上提,荣卫之气聚集针下,荣行卫布,冷麻之症自除。
-
提插法
提插法为针刺手法名。指进针后将针上提或下插的动作。提插的幅度一般不宜过大,但轻重快慢,则应根据病情虚实而有区别。补法以插为主,重插轻提(紧按慢提);泻法以提为主,重提轻插(紧提慢按)。大幅度的反复紧按称捣针法,轻微有节律的捣动称为雀啄法。
-
推而纳之
推而纳之为刺法用语。为针刺补法操作的要领,与泻法“动而伸之”相对。《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因推而内(纳)之,是谓补。”意指针刺得气后,将针推进并向下按纳(插)称为补,后世所称的“紧按慢提”的补法操作,即以此为根据。
-
纳气法
针刺手法名·纳气法:纳气法为针刺手法名。出《金针赋》:“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先用紧按慢提九数或紧提慢按六数,得气后,将针头斜对病痛处,使气上行,随后将针直起,向下按纳,不使气回流。治小儿虚脱,上气喘息,真气浮散,不得归元者。
-
留气法
留气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灸聚英》称“流气”。其法先运针内入七分,行九阳之数(紧按慢提),待气至,便深入一寸之中,并行六阴之数(慢按紧提),微微退到原处。如不得气,可依前法再行,用以破气散结。《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癖癓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
营卫补泻法
当泻之时,从荣置气。荣卫通行,此其要也”。补应取卫阳之气,泻应弃置荣血。《医学入门》:“补则从卫取气宜轻浅而针,从其卫气随之于后而济其虚也。方法《难经》后世医家补进针得气后,将针推进下插,引卫分阳气深入以纳之先浅后深,紧按慢提泻进针到深层得气后,将针动而上提,引荣血从阴分向外散之先深后浅,紧提慢按
-
捣针法
捣针法即提插法的一种。参见提插法:提插法为针刺手法名。指进针后将针上提或下插的动作。提插的幅度一般不宜过大,但轻重快慢,则应根据病情虚实而有区别。补法以插为主,重插轻提(紧按慢提);泻法以提为主,重提轻插(紧提慢按)。大幅度的反复紧按称捣针法,轻微有节律的捣动称为雀啄法。
-
中气法
中气法即纳气法。纳气法为针刺手法名。出《金针赋》:“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其法与抽添法类似。先用紧按慢提九数或紧提慢按六数,得气后,将针头斜对病痛处,使气上行,随后将针直起,向下按纳,不使气回流。用于行气,除积。《大成·卷四》称作“中气法”。
-
热补法
热补法为针刺补泻方法之一。指由捻转、呼吸、提插补法组成的复式补法。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前捻转结合紧按慢提手法以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以产生热感,并根据病情出针后急按针孔。
-
紧提慢按
紧提慢按为刺法用语。出《金针赋》。与紧按慢提相对。指提插补泻的动作,提针时用力较紧急而重,按(插)针时则用力较缓慢而轻。在透天凉等手法中用此。
-
子午捣臼
子午捣臼为针刺手法名。出金·窦汉卿《金针赋》。其法“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左转九次,再紧提慢按,右转六次。如此反复多次,能导引阴阳之气,用以治疗水肿、气胀等症。
-
抽添法
抽添法为针刺手法名。与纳气法类似。即先紧按慢提九数,得气后,慢慢转换针向,多用提按(或当呼气时按纳,吸气时上提),使气到病痛部位再直起针向下按纳。用于瘫痪、半身不遂等症。《金针赋》:“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