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寒假热证
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以烦热口干,面红如妆,躁扰不宁,而兼胸腹不温,下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弦,或浮大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有原非火证,以误服寒凉而致者。凡真热本发热,而假热亦发热,其证则亦为面赤躁烦,亦为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或为气促咽喉肿痛,或为发热,脉见紧数等证。
-
阴盛格阳证
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以烦热口干,面红如妆,躁扰不宁,而兼胸腹不温,下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弦,或浮大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有原非火证,以误服寒凉而致者。凡真热本发热,而假热亦发热,其证则亦为面赤躁烦,亦为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或为气促咽喉肿痛,或为发热,脉见紧数等证。
-
戴阳证
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以烦热口干,面红如妆,躁扰不宁,而兼胸腹不温,下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弦,或浮大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有原非火证,以误服寒凉而致者。凡真热本发热,而假热亦发热,其证则亦为面赤躁烦,亦为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或为气促咽喉肿痛,或为发热,脉见紧数等证。
-
阴证似阳
概述:阴证似阳为证候名。真寒假热证的别称。《景岳全书·传忠录》:“寒热有真假者,阴证似阳。”症状及治疗:《医宗必读·疑似之症须辨论》:“阴盛之极,往往格阳,面红目赤,口舌裂破,手扬足掷,语言错妄,有似乎阳也。”《万病回春·阴证似阳》:“阴症似阳者,发热烦躁,或欲坐井中,揭去衣被,面赤目赤…
-
热因热用
热因热用为治则。例如病人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面颊浮红、烦躁、口渴不欲饮,其中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是真寒,面颊浮红、烦躁、口渴是假热,用白通汤(葱白、干姜、附子)加猪胆汁煎汤冷服。其中脉微、下利、肢冷是内有真寒,面赤、口渴、烦躁是外有假热。针用补法,或进行艾灸(其中神阙宜隔盐灸)。
-
热水发干货法
热水发干货法是指将干货原料放在温水或沸水中,经反复加热,使其加速吸水,成为松软的半熟或全熟的成品的方法。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例如《伤寒论》“少阻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木恶寒,其人面色赤…
-
证候真假
“真”是与疾病本质相符合的证候;“假”是与疾病本质不相符的表现。证候真假是指在疾病危重阶段,可能出现“假象”,以掩盖真实证候的情况。因此,临床辨证必须详加诊察,抓住本质,识别假象。如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真虚假实证和真实假虚证等。
-
诸阴之反
诸阴之反指各种阴寒证象与其病本质相反的情况,犹言真寒假热证象。《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阴之反,其脉如何?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