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热极生寒
热极生寒是指根据阴阳转化的观点,阳热的病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阴寒的病证。如高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之阳明热证,由于出汗太多,或邪毒太盛,可突然出现四肢发凉、冷汗不止、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的寒证。亦有因热邪深伏出现热深厥深的假寒现象。《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
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mutualconvertibilityofyin-yang)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阴阳转化表现在生理上,阳生于阴,阴生于阳的互根,机能与物质的相互转换;病理上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重阳
重阳两种属阳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多表明阳热亢盛。《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古人分男左女右,左为阳,右为阴,谓男子病色现于面左有重阳,属逆证。⑸示阳极转阴,热极生寒。《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重阴必阳。”张志聪注:“重阳之人。手足左右太少之三阳,及心肺之脏气有余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