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居
起居①生活活动。《素问·上古天真论》:“起居有常,不妄作劳。”②引伸指人的精力,体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灵枢·百病始生》:“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
-
神仙起居法
概述:《神仙起居法》是古代中医学界上一种广为流传的健身按摩方法,是以五代著名书法大家杨凝式一幅草书手卷书法作品的形式流传下来,手卷为纸本,纵27cm、横21.2cm,8行,共85字,文体近似口诀。握拳按摩肾部:心腹畅快时,手握空拳放在后腰处,用合谷穴或两手背分别反复上下按摩两肾部(在命门穴两旁)。
-
经理综合征
“老板综合征”又叫“经理综合征”,是从事商业活动不堪重负而引起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综合症状,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表现。或走向另一方面,情绪低落、夜不成寐、家庭不和或性功能障碍。性格要达观:《太平经》曰:“养生之道,安生养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
-
三元参赞延寿书
《三元参赞延寿书》为养生学著作名。元代李鹏飞撰于至元辛卯(至元无辛卯,辛卯为1351年)。书中也杂有不少封建迷信糟粕。现有《道藏》及明·胡文焕《寿养丛书》本。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集于1291年。作者自谓:宋咸淳四年(1268年)在杭州受官道人之教,始知人的年寿应有天元、地元、人元。卷二为地元之寿,律人起居有常;
-
老板综合征
“老板综合征”又叫“经理综合征”,是从事商业活动不堪重负而引起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综合症状,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表现。或走向另一方面,情绪低落、夜不成寐、家庭不和或性功能障碍。性格要达观:《太平经》曰:“养生之道,安生养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
-
胎前十字真言
胎前十字真言出清·袁于江《生生宝录》。指古人对孕妇提出的应注意事项。一需节“嗜欲”,二宜节“劳逸”,三慎“起居”、四节“饮食”,五节“见闻”,此即胎前十字真言。
-
老老恒言
《老老恒言》为养生类著作。同时重视调摄脾胃,认为“古人养老调脾之法,服食即当药饵”,故而把饮食调摄、起居调摄与调理脾胃联系起来,提出一系列保养方法。全书所列粥谱一百方,多数采自其他方书,曹氏自己又创制十四方加入,并按药物气味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对于老年养生防病有重要参考价值。
-
浮
一般多见于表证疾病的初期,病位浅者,是正气鼓邪外出之象。《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灵枢·五色》:“审察泽夭,谓之良工,沉浊为内,浮泽为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土形之人…
-
呆病
《石室秘录》卷六:“呆病如痴默默不言也,如饥而悠悠如失也。与人言则煎语而神游,背人言则低声而泣诉。《辨证录·呆病门》:“人有终日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忽笑忽歌,忽愁忽哭;治宜开郁逐痰,健胃通气,方用洗心汤、还神至圣汤及转呆丹等。因起居失节,胃气伤而痰迷所致者,治宜健脾化痰,方用启心救胃汤、指迷汤等。
-
产后阴痛
概述:产后阴痛为病证名。又名产后产户痛。指产后阴部疼痛。病因病机:多因产时损伤,感染邪毒;或起居不慎,产门感受风寒所致。治疗:治宜活血疏风,祛风定痛汤(生地、当归、茯苓、川芎、荆芥、防风、肉桂、大枣)主之。若产时损伤,兼见浸淫溃烂,日久不敛,治法参见产后玉户不敛条。
-
产后宜戒
产后宜戒指产后宜注意事项。见清·倪东溟《产宝家传》。古时认为产后宜:一戒怒气,二戒勉强起居,三戒七日内沐浴梳头,四戒早食厚味荤腥。
-
产后产户痛
概述:产后产户痛为病证名。出《王节斋公胎产》。即产后阴痛。指产后阴部疼痛。病因病机:多因产时损伤,感染邪毒;或起居不慎,产门感受风寒所致。治疗:治宜活血疏风,祛风定痛汤(生地、当归、茯苓、川芎、荆芥、防风、肉桂、大枣)主之。若产时损伤,兼见浸淫溃烂,日久不敛,治法参见产后玉户不敛条。
-
辨疮肿浅深法
辨疮肿浅深法疮疡诊法之一。系根据患者疮疡局部及全身症状来判断疮肿浅深之方法。见《外科精义》卷上。古人认为疮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肉皮色不相辨者,发于骨髓。如初生疮之时,便见有壮热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等全身症状者,其患疮疽必深。
-
加味生料五积散
处方:局方五积散5钱加全蝎(炒过)11个,穿山甲(要看患左右手足,或臂胁疼痛处,于穿山甲身上取)7片(炮碎),麻黄1钱半,麝香1字。功能主治:风湿冷痹。因起居阴湿之地,或在水乡船上,以致浑身上下,手足四肢强直不能屈伸,其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水2大盏,加生姜5片,葱3根,同煎至1大盏,无灰酒1小匙,稍热服。
-
启心救胃汤
处方:人参30克茯苓30克白芥子9克菖蒲3克神曲9克半夏6克南星6克黄连3克甘草3克枳壳1.5克功能主治:治起居失节,胃气伤而痰迷,致成呆病者。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三剂。摘录:《辨证录》卷四
-
省风散
处方:羌活防风甘草白茯苓各1.5克木香0.3克人参陈皮乌药各9克白术30克南星15克(炮,去皮,切如豆大)附子27克(炮,去皮、脐,切)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风寒湿邪外客,手足麻痹,头重偏疼,起居眩晕,四肢倦怠,足胫缓弱,掣痛无时。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10片,大枣2个,水煎,不拘时服。
-
三黄犀角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名:三黄犀角汤组成:生川军2钱,青子芩2钱,粉丹皮2钱(加醋炒黑),鲜生地1两,生白芍3钱,赤白芍3钱,黑犀角8分,川连(盐水炒)8分,淡竹叶5钱。
-
祛风定痛汤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名:祛风定痛汤组成:川芎1钱,当归3钱,独活5分,防风5分,肉桂5分,荆芥5分(炒黑),茯苓1钱,地黄2钱,大枣2枚。主治:产后起居太早,产门感风作痛,衣被难近身体。用法用量:水煎服。
-
月曜效应
月曜效应又称星期一效应是指人们由于星期日的休息(休息使人后退),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起居和学习秩序,学习意志下降,注意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
星期一效应
月曜效应又称星期一效应是指人们由于星期日的休息(休息使人后退),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起居和学习秩序,学习意志下降,注意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
失能
失能是指反映损伤造成的个体正常功能、活动以及生活能力受到限制或减弱的结果。失能包括视力、听力、语言、饮食、行动、居室卫生和个人卫生、起居、外出购物、会友等任何一种能力障碍或丧失。
-
始
《灵枢·营气》:“常营无已,终而复始。”《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王冰序》:“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外科理例·斑疹》:“深宜刺,使瘀血去于毒聚之始。”《本草正义·麻黄》:“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始得汗。”
-
高濂
高濂明代文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万历(1573-1620)年前后。能诗文,兼通医理,擅养生,撰《遵生八笺》十九卷。记述有关四时调摄、生活起居、延年却病、饮食、灵秘丹药等养生之道,对于各种饮食记述较详。
-
气壮痔
气壮痔为病名。指由于情绪激动而发之痔者。该痔多因患者情绪刺激,或起居不慎等情绪波动而诱发。或遇劳苦气怒酒色过度所致者。《外科大成》卷二:“…遇劳苦气怒酒色则发,发则肿胀,形若核桃,坚硬如石,俟气消毒散则平复如初,惟戒气怒,不须医治。”常见于单纯肛漏并发感染者。
-
治疳丸
《明医杂著》卷五:方名:治疳丸组成:胡黄连5钱,芦荟5钱,使君子5钱,黄连(炒)5钱,神曲(炒)1两,阿魏,青黛2钱(另研),麝香少许(另研)。主治:或因哺食太早,或因恣食甘肥,或因重剂重亡津液,虚火上炎,或因乳母饮食、起居、七情、劳逸致患肝脾疳症,或内疳,或疮发于外。
-
灸后调养
灸后调养即施灸之后的护理调养。吴亦鼎《神灸经纶·卷之一》提出“避风寒、节饮食、慎起居、戒恼怒、平心静气,以养正祛邪”。
-
长生秘诀
《长生秘诀》为养生类著作。清·石成金著,1卷。主张延缓衰老必须从少壮之时开始,“日后年至老耄,尚然耳目聪明,手足利便。”指出老年人“如日已衔山”,精神气血已衰,凡事均节俭为宜,尤其房事更当节之。书中有“卫生必读歌”,把全书主要观点进行了综合概括,并提出具体措施,对研究养生防老抗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阴肿·外伤证
阴肿·外伤证(vulvalswellingwithtraumaticsyndrome)是指起居不慎,跌仆闪挫,瘀血停滞阴部,以外阴红肿热痛,或局部血肿,舌淡红或稍暗,苔薄白为常见症的阴肿证候。
-
养病庸言
《养病庸言》养生学著作。清·沈子复撰。刊于1877年。本书对于养病的方法提出了“六务”,即:知(病因何起)、忘(勿记在心)、拒(嗜欲勿肆)、看(置身病外如看他人一般)、耐(忍耐)、调燮(指思欲、饮食、起居诸事项)和“六戒”,即:味、尤、迎、忽、愤、糟塌。
-
周臣
周臣明代官吏。吴县(今属江苏)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知衢州府。因患疡不能视事,乃取《颜氏家训》、《三元延寿参赞书》、《养生杂纂》、《便民图纂》等书,择卫生保健、养生医疗知识,节要取简,列育婴、饮食、起居、御情、养老等篇,编为《厚生训纂》六卷(1549年)。
-
郑观应
《郑观应》清末著名思想家。光绪十二年(1886年)得病,研究养性之法,谓中医“慎起居、节饮食、寡欲清心、存神养气”,与西医“光、热、空气、水、饮食、运动”等均为养生要素,故辑中外先哲要语名言;兼录食疗、外功、按摩、导引,为《中外卫生要旨》四册(1890年)。另辑《备急验方》两卷(1889年)。
-
试痛
试痛病证名。指假阵痛或妊娠晚期由于某种原因所致腹痛而无分娩症者。张仲远《产孕集》:“孕至八九月,或妊母有火,起居不时,令孕不安,因而作痛,所谓试痛也。”刘斋甫《妇科三字经》:“孕妇临产,必先有试痛,试痛有一次者,有二三次者。凡腹痛而腰不痛,或腰痛而腹不痛者,皆为试痛,非真产也。”
-
癖
又称癖气。多由饮食不节,寒痰凝聚,气血瘀阻所致。《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因饮水浆过多,便令停滞不散,更遇寒气积聚而成癖。《医学传灯·积聚癥瘕痃僻痞块》:“僻者,隐在两胁之间,时痛时止,故名曰癖,痰与气结也。”根据病因症状的不同,可分为水癖、饮癖、痰癖、酒癖、寒癖等。
-
地血散
《普济方》卷一五三引《活人书》:地血散:处方:茜根4钱,大豆2钱,黄药子1两,甘草1两。功能主治:解一切毒。主热毒深入吐血,咯血,及诸热烦躁。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三引《活人书》《扁鹊心书 神方》:组成:茜草1钱,当归1钱,白芍1钱,乌梅1钱,柴胡1钱,知母1钱。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
冷谦
冷谦明代医家。字启敬,号龙阳子。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尝官至太常协律郎、效庙乐章等职。于养生术颇有研究,提出六字延年诀,即“嘘、泗、呵、吹、呼、嘻”,于调摄、养生、四季起居、自我按摩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所著《修龄要旨》,后辑入《颐身集》。
-
鹿茸四斤圆
处方:肉苁蓉(酒浸)、天麻、鹿茸(燎去毛.酥炙)、菟丝子(酒浸通软.别研细)、熟地黄、牛膝(酒浸)、杜仲(酒浸)、木瓜干,各等分。炮制:上为末,蜜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肝肾虚热淫于内,致筋骨痿弱,不自胜持,起居须人,足不任地,惊恐战掉,潮热时作,饮食无味,不生气力,诸虚不足。
-
刘贶
刘贶为唐代文学家。字惠卿。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史学家刘知几(661~721)之长子。博通经史,明天文、律历、音乐、医算之术,官至起居郎。参与修国史,著作甚多,医著有《真人肘后方》3卷,已佚。
-
阴气
阴气(yinqi)与阳气相对。泛指事物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之一。就脏腑功能来说,则五脏之气为阴气;就营卫之气来说,则营气为阴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内里的、向下的、抑制的、减弱的、重浊的为阴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
疫喉后虚劳
疫喉后虚劳病名。指疫喉后余毒未尽却正气大虚、阴阳俱亏,或患疫喉期不慎起居、不戒酒色而致阴精亏耗,出现正气大虚之象。临床多见肺阴大伤及脾阳下陷之证。治宜辨证施治。
-
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养生专著。明·高濂撰。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本书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养生专著,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现有清嘉庆十五年(1810)弦雪居重订本等。
-
四诊抉微
《四诊抉微》为诊断学专著。作者以《内经》色脉并重为据,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编纂而成此书。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诊、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等的辨识;闻诊以听取患者的气息为主,察悉其元气之盛衰及病痛之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十问”为主,并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使人知受病之本源;
-
内功图说
《内功图说》养生专著名。又名《卫生要术》。清·潘霨辑。收有十二段锦总诀、分行外功诀、内功、神仙起居法、易筋经等篇章。在“分行外功诀”中,有按身体部位编制的功法,可分练,亦可合练。所收功法通俗实用。收入《丛书集成》第九百九十四册,另有清刻本行世。
-
补气安胎饮
处方:党参3钱,白术2钱,茯神3钱,杜仲3钱,续断3钱,桑寄生5钱,蕲艾3钱,阿胶2钱,乌贼骨5钱。功能主治:固气安胎。主平素气虚,妊娠三月左右,因起居不慎,引起腰腹胀痛或有阴道出血,脉滑数有力。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
胎教
胎教(fetaleducation)是指调节孕妇饮食起居、思想修养及视听言行,促进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及培养胎儿气质品格的调养方法。古人对孕期提出的有关摄养、起居等注意事项,以达到保证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及防止坠胎、小产、难产等目的。如胎前节养六条:除烦恼;
-
疗五痔散
处方:赤小豆4分(炒),黄耆3分,附子(炮)1两,白蔹1两,桂心1两,芍药2分,黄芩2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止血。主酒客劳及损伤,下部中傍孔,起居血纵横出。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五
-
生姜竹茹汤
《普济方》卷一九○引《指南方》:组成:竹茹1两半,甘草1两半,川芎1两半,黄芩1两半,当归1两半,白术1两,芍药1两,官桂1两,人参1两。主治:呕血。制备方法:上为末。主治:中暑,不即治之,变生热证,身大热,背微恶寒,心中烦闷,时时欲呕,渴不能饮,头昏重痛,恶见日光,遇凉稍清,起居如故。
-
指迷汤
《辨证录》卷四:方名:指迷汤组成:人参5钱,白术1两,半夏3钱,神曲3钱,南星1钱,甘草1钱,陈皮5分,菖蒲5分,附子3分,肉豆蔻1钱。主治:起居失节,胃气伤而痰迷于心脘之下,以致一时而成呆病者。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