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半
夜半①指子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详子时条。②泛指夜间。《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
-
重阴
《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古人分男左女右,左为阳,右为阴,谓女子病色现于面右为重阴。属逆证(《素问·玉版论要》)。脉象之重阴。《难经·二十难》:“重阴者癫。”肺、肾俱属阴,肺病传肾亦称重阴,属逆证。⑸病因病理学术语。《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重阴必阳。”
-
阴陇
阴陇是指阴气极隆盛。陇,盛也,亦作高而隆起。《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谓夜半是阴气最隆盛的时间。
-
合阴
合阴指营卫在夜半(真阴隆盛之时)会合。《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马莳注:“合阴者,皆静而卧,真阴胜之候也。”
-
四时之气
四时之气有两种说法:1.四季的气候阴阳盛衰。2.古人以一日里分为四时,即朝(平旦)、日中、日入(暮)、夜半,候人体的阴阳盛衰。《灵柩·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
-
七成汤
概述:七成汤出《温疫论补注》卷上,其组成为炒补骨脂三钱,五味子八钱,熟附子、茯苓、人参各一钱,甘草五分。七成汤的处方:炒补骨脂(炒,捶碎)9克熟附子3克辽五味2.4克白茯苓3克人参3克甘草(炙)1.5克七成汤功能主治:七成汤治温疫愈后,真阳不足,脉迟细而弱,每至黎明或夜半,便作泄泻者。
-
凉血狗宝丹
处方:芭蕉头(去泥)4两,苦楝根皮(洗净)4两,新桑根皮4两,绿豆子4两,白云苓1两,猪后腿精肉半斤,小狗子1只(产下20日止,满月者不用。功能主治:凉血清热,除湿回痹,平肝。主积热与气血相搏,久成癞疠;妇人血蛊红崩。服此汤后,只好吃绿豆白米粥,外用苦楝子皮(或叶亦可)捣烂,加生姜2片再捣,布包擦各患处。
-
子午
子午是指“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时辰。日中为“午”时,阳最盛;夜半为“子”时,阴最盛。以一年来说,阴历十一月定为“子”月,这个月的冬至,便是一阳生的时期,也就是说将从阴而出阳了,同样到阴历五月便定为“午”月,五月中的夏至,便是一阴生的时期,也就是说将从阳而入阴了。
-
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子午为经,卯酉为纬”指一日有十二时辰,以夜半为子,日中为午;日出为卯,日入为酉。子位于北,午位于南;卯位于东,酉位于西,故日子午(南北线)为经,卯酉(东西线)为纬。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
-
夜甚
夜甚指病情多在夜间加重。夜间正气蛰伏,邪气独盛于体内,故病情加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
定风丹
处方:生明乳香3钱,生明没药3钱,朱砂1钱,全蜈蚣(大者)1条,全蝎1钱。制法:上为细末。用法用量:能因证制宜,再煮汤剂以送服此丹,则尤效。临床应用:绵风:献县刘姓之婴孩,抽绵风不已,夜半询访,知病危急,适有按小儿风证方所制定风丹,与以少许,服之立止,永未再犯。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
病水
病水患水肿、水胀之类的病证。《素问·三部九候论》:“病水者,以夜半死。”
-
豆真丸
处方:女青2两半,兰草1两,白百合1两,丹砂(研)1两,犀角(镑)半两,马先蒿半两,皂角(酥炙,去皮子)半两,(艹闾)茹半两,巴豆10粒(去皮心,炒,压去油,研)。
-
狗宝丹
处方:芭蕉头(去泥)120克苦楝根皮(洗净)120克新桑根皮120克绿豆子120克白云苓30克猪后腿精肉250克小狗子1只(产下二十日止,满月者不用,以绳吊死,去毛,切作4块)功能主治:治癞疠由积热与血气相搏而成者。1升即住火。夜半饮之。外用苦楝子皮或叶,捣烂加生姜2片,再捣布包擦患处。摘录:《疯门全书》
-
栝楼酒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栝楼酒:别名:栝楼散处方:栝楼1枚(黄大者,锉碎)。功能主治:产后乳汁不下或少。用法用量:栝楼散(《普济方》卷一三八)。用法用量:用酒1盏,水1盏,量人虚实,加腻粉少许,煎3-5沸,去滓,临卧温服。夜半疏动一行,其疮自消。制备方法:上锉。
-
救命通心散
处方:川乌头1两(用青盐1钱,酒1盏,浸1宿,去皮尖,焙干),川楝子1两(用巴豆21粒,同炒候黑色,去巴豆),茴香半两,石燕1对,土狗5枚,芥子1钱6分。功能主治:小肠气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入羊石子内,湿纸煨香熟。夜半时,用好酒半升,入盐细嚼石子,以酒咽下。小便大利,其病遂去。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四
-
真丸
《圣济总录》卷一四六:方名:真丸组成:女青2两半,兰草1两半,白菟藿1两,丹砂(别研)1两,犀角(镑)半两,马先蒿半两,皂荚(酥炙,去皮子)半两,(艹闾)茹半两,巴豆10粒(去皮,心膜存,油炒紫色,研)。用法用量:每服7丸,夜半冷茶清送下。制备方法:上药除别研外,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清膈活血汤
《喉科秘诀》卷上:方名:清膈活血汤组成:黄连1钱,麦冬2钱,连翘1钱,栀子5分,石膏1钱,桔梗8分,黄芩1钱,甘草3分,归尾5分,升麻3分。主治:积热喉症。初起多有夜半睡觉咽津凝气,牙关强而不开,鼻气觉有些烧,痰涎壅粘,壮热多,憎寒少。用法用量:上以水2碗,煎7分,温服。
-
新订鳖甲解肝煎
《黑热病证治指南》:方名:新订鳖甲解肝煎组成:酥炙鳖甲、酒炒(庶虫)虫、甜桂心、小青皮、煨蜀漆、炙山甲、酒炒大黄、漂尽海藻、当归、奎白芍、生牡蛎、青柴胡。
-
蜡蜜丸
处方:盐豉80粒(炒香),巴豆14粒(去皮心膜,出油),大豆1鸡子大(炒),黄连3方寸,芫花1方寸,消石1方寸,白蜡1鸡子黄大。功能主治:小儿诸注下及脓血,寒热不绝。肠中病下,日中药力尽,至暮不止者,复服1丸;夜半病下,鸡鸣药力尽不止者,明早复服1丸。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婴孺方》
-
猪蹄膏
制备方法:上1味,至夜半时烧为灰,研细,以猪脂和。《医方类聚》卷八十二引《神效名方》:方名:猪蹄膏组成:猪蹄1付(刮去黑皮,均作细片,用慢火熬如膏粘,用罗子滤过,再入锅内,用蜜半盏),白芷、玄豆(去皮)、瓜蒌1个,白及1两,白蔹1两,零陵香1两,藿香1两,鹅梨2个(细切)。主治:面黑。
-
昼夜证象同异辨
昼夜证象同异辨诊断学术语。根据病情在日间和夜间的变化对比,来推断疾病深浅进退的一种辨证方法。昼安静而夜发热烦躁,为热入血室。夜恶寒而昼安静,为邪旺于阴。夜安静而昼恶寒,为阴气上溢于阳中。《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
陇
陇①高丘,隆起。《素问·离合真邪论》:“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②并陇,隆盛。《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