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脉
三脉指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三条经脉。《灵枢·终始》:“三脉动于足大指之间,必审其虚实。”马莳注:“阳明动于大指次指之间,凡厉兑、陷谷、冲阳、解溪皆在足跗上也。厥阴动于大指次指之间,正以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在足跗内也。少阴则动于足心,其穴涌泉乃足跗之下也。”
-
横户
概述:横户为经穴别名,即阴交。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外台秘要》:任脉、冲脉、足少阴之会。
-
小关
《针灸甲乙经》作少关。阴为阳之对,交即交会,此穴在脐下1寸,为任脉、冲脉和足少阴脉交会处,故名阴交。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
-
阴交
阴交穴穴位解剖:阴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阴疝引睾,阴交主之。《针灸大成》:主气痛如刀绞,腹膜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脐下热,鬼击,鼻出血,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绝子,阴痒,奔豚上腹,小儿陷囟。
-
少关
阴为阳之对,交即交会,此穴在脐下1寸,为任脉、冲脉和足少阴脉交会处,故名阴交。三脉聚而交会也。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
-
紫菀属
中文名紫菀属拼音名ziwanshu拉丁名Aster中国植物志74:133描述AsterL.紫菀属,菊科,约500种,分布于温带地区,北美尤盛,我国约100种,各地均产,其中有很多种类供观赏用;紫菀A.tataricusL.f.则为常用药材,产华北、东北和西北,根能润肺化痰、止咳。总苞片数列,草质,外列常较短;花药基部钝,无尾;
-
黄芩属
中文名黄芩属拼音名huangqinshu拉丁名Scutellaria中国植物志65(2):124描述ScutellariaL.黄芩属,唇形科,约300余种,广布于世界,但热带非洲少见,非洲南部全无,我国约100余种,南北均产之,其中黄芩S.baicalensisGeorgi为著名的中药之一,产北部。茎叶常具齿,或羽状分裂或极全缘,苞叶与茎叶同形或向上成苞片;
-
梅花草属
中文名梅花草属拼音名meihuacaoshu拉丁名Parnassia中国植物志35(1):1描述ParnassiaL.梅花草属,虎耳草科,约5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36种,各省均产之,但主产地为西南部。多年生草本;萼片5,基部多少连合且与子房合生,宿存;花瓣5,全缘或睫毛状;雄蕊5,与花瓣互生;果为蒴果;种子多数,有翅。
-
水字形
水字形为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即第一,流珠形,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第四,来蛇形,是长散出气关,一头大,一头尖,主脾胃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第七,弓反外形,主痰热。第十三,透关射甲形,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脾土之败证(《四诊抉微》引《全幼心鉴》)。
-
下元
下焦元气,指肾气而言。见《脾胃论》:“下元土盛克水,致冲、任、督三脉盛。”肾居下焦,内藏元阴、元阳之气,故称“下元”。
-
石竹属
中文名石竹属拼音名shizhushu拉丁名Dianthus中国植物志26:408描述DianthusL.石竹属,石竹科,约300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但主产地为地中海区,我国有石竹D.chinensisL.、瞿麦D.superbusL.等16种,南北均产之,大部供庭园观赏用或药用。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子房1室,花柱2;蒴果圆柱形或长椭圆形,顶端4-5齿裂。
-
种阜草属
中文名种阜草属拼音名zhongfucaoshu拉丁名Moehringia中国植物志26:247描述MoehringiaL.种阜草属,石竹科,约2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M.laterifloraFenzl等3种,产华中、西北至西南。一年生或多年生、纤弱草本;雄蕊8-10枚;子房1室,通常有胚珠多数;种子极光亮,多少有种阜。属下物种三脉种阜草、新疆种阜草、种阜草
-
嵩草属
中文名嵩草属拼音名songcaoshu拉丁名Kobresia中国植物志12:1描述KobresiaWilld.嵩草属,莎草科,40种以上,分布于温带地,我国约32种,除极少数产西北部和东北部外,绝大多数产四川和云南。多年生草本;穗状花序单性或两性;雌小穗苞片(相当于Carex属的囊苞)的下边缘多少合生,上半部分离,因此形成一不完全的囊苞;
-
守宫木属
中文名守宫木属拼音名shougongmushu拉丁名Sauropus中国植物志44(1):162描述SauropusBl.守宫木属,大戟科,约40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我国有6种,产西南部至南部。叶互生,全缘;雄蕊3,花丝合生成一短柱状;花盘6裂,裂片大小不等,很少无花盘;退化雌蕊缺;子房3室,每室2胚珠;
-
水丝梨属
中文名水丝梨属拼音名shuisilishu拉丁名Sycopsis中国植物志35(2):110描述SycopsisOliv.水丝梨属,金缕梅科,约9种,分布于印度至伊里安,我国有7种,产西南部、中部至东部。花杂性,通常雄花和两性花同株,组成腋生的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子房上位,由2心皮所成,2室,被疏长毛,与萼管分离,每室有垂生胚珠1颗;
-
野木瓜属
中文名野木瓜属拼音名yemuguashu拉丁名Stauntonia中国植物志29:23描述StauntoniaDC.野木瓜属,木通科,25种以上,分布于东亚,我国有22种,产长江以南各地。叶互生,掌状复叶,有全缘的小叶3-9片;退化雄蕊6,极细小;心皮3,分离,有胚珠多数,生于有毛或纤维质的侧膜胎座上,成熟时浆果状,不开裂或腹缝开裂;
-
山胡椒属
叶互生,全缘或3裂,羽状脉、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在叶腋单生,或在腋芽两侧及短枝上簇生;总苞片4,交互对生;雌花:退化雄蕊9,有时达12-15,线形或条片状,第三 基部有2个具柄腺体;果为浆果状核果,着生于盘状或浅杯状的果托(花被筒)上。
-
山黧豆属
中文名山黧豆属拼音名shanlidoushu拉丁名Lathyrus中国植物志42(2):270属下物种矮山黧豆、安徽山黧豆、大山黧豆、大托叶山黧豆、东北山黧豆、海滨山黧豆、海滨山黧豆(变型)、家山黧豆、宽叶山黧豆、毛海滨山黧豆、毛山黧豆、玫红山黧豆、牧地山黧豆、欧山黧豆、欧山黧豆(原亚种)、三脉山黧豆、山黧豆、微毛山黧豆、尾叶山黧
-
菝葜属
中文名菝葜属拼音名baqiashu拉丁名Smilax中国植物志15:181描述SmilaxL.菝葜属,菝葜科,约3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60种,全国均产之,长江以南各地最盛,北部和西北稀少,其中菝葜S.chinaL.和土茯苓S.glabraRoxb.的根状茎入药,称土茯苓,有去湿热、解毒、健脾胃之效。花被片6,分离;
-
拉拉藤属
中文名拉拉藤属拼音名lalatengshu拉丁名Galium中国植物志71(2):216描述GaliumL.拉拉藤属,茜草科,约400种,广布于全球,我国约50种,全国皆产之。雄蕊4,很少3,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短,花药双生,突出;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1颗;种子与果皮紧贴,平凸状,腹部有槽,种皮膜质,胚乳角质。
-
耳草属
中文名耳草属拼音名ercaoshu拉丁名Hedyotis中国植物志71(1):26描述HedyotisL.耳草属,茜草科,约420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产地为亚洲,我国约50种,产长江以南各省,北部少见。花白色或淡红色,排成顶生或腋生、开展或头状的聚伞花序,很少组成其它花序或单生;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极多数,很少单颗;
-
杨属
中文名杨属拼音名yangshu拉丁名Populus中国植物志20(2):2描述PopulusL.杨属,杨柳科,约4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25种,大部产西南、西北和北部,东部有栽培。本属为一生长迅速的植物,喜生于路旁的冲积土上,适为行道树,防风树,多用无性繁殖;有些种类的树皮含单宁,可为鞣料。叶互生,常宽阔;蒴果2-4裂;
-
一源三歧
一源三歧为经络术语。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称为一源三歧。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为综合性医书。清·黄元御撰于1753年。作者将黄帝、歧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因以为名。卷一天人解,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血、营卫等;卷三脉法解;是一部包涵中医基础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
兔儿风属
中文名兔儿风属拼音名tuerfengshu拉丁名Ainsliaea中国植物志79:23描述AinsliaeaDC.兔儿风属,菊科,约70种,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有45种,产西南、华南及华东一带。叶互生,大部基生;头状花序同性,盘状,通常在纤弱花茎之顶排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或穗状花序,每一头状花序有花1—4朵;花药基部箭形,具长尾部;
-
肿柄菊叶
拼音名:ZhǒnɡBǐnɡJú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肿柄菊的叶。叶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近圆形,长7-20cm,3-5深裂,上部叶有时不分裂,裂片卵形或披针形,边缘细锯齿,下面疲在状短柔毛,基出三脉。总苞片4层,外层苞片椭圆形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坚硬,革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常栽培作绿篱。
-
香青属
中文名香青属拼音名xiangqingshu拉丁名Anaphalis中国植物志75:141描述AnaphalisDC.香青属,菊科,约8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东北部及南部,少数几种分布到北美洲和大洋洲,欧洲只有引入栽培的种,我国有60余种,广布于南北各地,而西南尤盛。头状花序异性,盘状,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而两性花不结实,排成伞房花序式;
-
蒲儿根属
中文名蒲儿根属拼音名puergenshu拉丁名Sinosenecio中国植物志77(1):101属下物种白背蒲儿根、朝鲜蒲儿根、齿耳蒲儿根、齿叶蒲儿根、川鄂蒲儿根、单头蒲儿根、单头蒲儿根(原变种)、滇黔蒲儿根、鄂西蒲儿根、耳柄蒲儿根、梵净蒲儿根、革叶蒲儿根、广西蒲儿根、海南蒲儿根、湖南蒲儿根、假光果蒲儿根、九华蒲儿根、雷波蒲儿根
-
荚蒾属
中文名荚蒾属拼音名jiasanshu拉丁名Viburnum中国植物志72:12描述ViburnumL.荚蒾属,忍冬科,约20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74种,南北均产之,其中有些供观赏用,尤以具有放射状大型不孕花的种类最为美丽。叶对生,单叶,常绿或脱落,托叶微小或无托叶;子房下位,1室,有胚珠1至多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