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子降气汤
现代适应证:适应证: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属肺气壅实者,可加减用之。厚朴所含木兰箭毒碱或厚朴碱均有降血压作用,其所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通过抑制血栓素生成以及抑制细胞内钙的运转而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厚朴酚在Ca2+存在条件下,能与钙高调素结合,从而拮抗其对靶酶-磷酸二酯酶的激活。
-
神功八味丸
《朱氏集验方》卷十引梁国佐方:方名:神功八味丸组成:苏子降气汤、八味丸。主治:中年妇人气冲心,小腹痛,饮食不纳,脉沉紧,左尺虚,遍药不效者。用法用量:以苏子降气汤下八味丸。
-
降剂
降剂方剂学名词。指具有降逆功能的方剂,多由有沉降作用的药物组成。如咳嗽气逆,痰多而喘,用苏子降气汤;气喘呃逆用旋覆代赭汤。明代缪仲淳主张于“十剂”之外加升、降二剂。
-
地榆降血饮子
处方:苏子降气汤1帖加地榆1钱半(洗净),麦门冬10粒(去心)。功能主治:妊娠足月临产之时,血出三日而子未下,手足不收,昏瞀如醉,不省人事。用水1盏半,加生姜2片,煎7分,去滓,入乳香少许(透明者),溶开温服。不能自饮者,扶起灌之。摘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四
-
喉鸣
概述:喉鸣(laryngealstridor)为症状名。《中藏经》:“喉中鸣,坐而喘咳,唾血出,亦为肾虚。”如哮鸣、喉中水鸡声、喉中鸣等均是,多见于喘病时。喉鸣的治疗:治疗喉鸣宜脉症互参、详审虚实,分别选用金匮肾气丸、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加减化裁。
-
干喘
干喘为病症名,指气喘而无咳嗽痰涎的病症。因喘逆未见痰涎,故称为干喘。见《证治要诀·哮喘》。多由情志郁结,气机壅逆所致。《医学入门·喘》:“七情气急无声响,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治宜降气疏郁为主,用四七汤、分气紫苏饮、四磨汤、苏子降气汤或神秘汤吞养正丹等。
-
寒解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寒解汤:处方:生石膏(捣细)30克知母24克连翘4.5克蝉退(去足、土)4.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肌。用法用量:水煎服。全方之意,重在寒凉清热,兼以辛散透表,故可用于里热已盛而表未全解之证。诊其脉,洪滑而浮,投以寒解汤,须臾上半身即出汗,又须臾,觉药力下行,至下焦及腿亦皆出汗,病若失。
-
阴毒喉痹
阴毒喉痹为病证名。《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冬日感阴湿火邪而起,(咽喉)肿如紫李,微见黑色,外症恶寒身热,振动腰疼,头痛。血红可治,血黑不治、血微红,肿处软,有痰者,可治,血黑硬,痰干者,难治。先服化毒丹,次服苏子降气汤,吹秘,戒酒一月。”
-
脚气入腹
脚气入腹病证名。脚气危证之一。脚气以足上入于腹,症见腹部不仁,腹胀,胸闷,气喘者。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治用“千金”半夏汤、茱萸汤、松节汤、苏子降气汤、沉香降气汤等方。参见脚气条。
-
唅化丹
处方:胆矾、硼砂、明矾、牙皂、雄黄。制法:枣肉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喉中梅核气。用法用量:含化,温黄酒1杯过口,内服苏子降气汤。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
苏子降气饮
概述:苏子降气饮出《杏苑》卷三。别名: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降气汤(《普济方》卷一八三)。治上实下虚,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备注:方中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君药;半夏、厚朴、前胡、橘皮理气化痰,止咳平喘,共为臣药;当归既养血补肝,同桂心以温补下虚,又能治咳逆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