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痫
猪痫病名。六畜之一。《丹溪心法·证治》:“猪痫喜吐沫,以其病状偶类之耳。”即猪痫。详见六畜痫、猪癫条。
-
六畜痫
概述:六畜痫为病名。以痫证发作时的叫声及病状命名。分马痫、牛痫、羊痫、猪痫、犬痫、鸡痫。灸项风府、脐中二壮。”《小儿药证直诀·五痫》:“羊痫,目瞪吐舌,羊叫。”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灸脑户一壮。”《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鸡痫之为病,摇头反折,喜惊自摇。
-
祛风追痰丸
《幼科金针》卷上:方名:祛风追痰丸组成:防风5钱,白附子5钱,枯矾5钱,天麻5钱,净全蝎2钱5分(炙,去毒),木香2钱5分,南星1两5钱(明矾水、皂角水各浸1半,经1宿),半夏3两(牙皂水、姜汁各浸1半,经1宿),猪牙皂(炒)5钱,僵蚕(净,炒,去丝)5钱。五痫者:马痫,声如马鸣,张口摇头;鸡痫,摇头反折,喜惊;
-
牛痫
见《小儿药证直诀·五痫》。参见六畜痫、牛癫:六畜痫为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分马痫、牛痫、羊痫、猪痫、犬痫、鸡痫。因发作时吼声如牛鸣故而得名。《圣济总录》卷十五:“牛癫若牛鸣。”《辨证录·癫痫门》:“痰气太盛,一时跌仆,口作牛马之鸣者,世人所谓牛马之癫也,其实乃虚寒之症,痰人心包也。”
-
马癫
概述:马癫为病名:1.五癫之一;五癫之一·马癫:马癫为五癫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二:“马癫,发作时时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体皆然。”痫症发作时如马鸣状。《景岳全书》卷三十四:“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者,即今人之谓羊癫、猪癫也。此不过因其声之相似,遂立此名。”
-
猪癫
猪癫病名。即猪痫。《辨证录》卷四:“一遇可惊之事便跌仆吐涎,口作猪羊之声,世医谓是猪羊之癫。”参见痫、五痫条。
-
六畜痫证候
六畜痫证候为痫病发作时的六种证候。出《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马痫,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风府、脐中;牛痫,目正直视,腹胀,灸鸠尾、大椎;羊痫,喜扬目吐舌,灸椎上;猪痫,喜吐沫,灸完骨两旁;犬痫,手屈拳挛,灸两手心;鸡痫,摇头反折,喜惊自摇,灸足诸阳各三壮。
-
加减星附六君子汤
处方:制南星1钱,竹节白附子(酒炒)7分,人参1钱5分,白术2钱,茯苓3钱,炙甘草5分,姜半夏1钱5分,广皮1钱。功能主治:癫痫气虚有痰者。用法用量:水煎服。牛痈,加牛黄5厘冲入;马痫,加马勃5分;羊痫,加羊胆(生)1枚,药送吞下;猪痫,加猪心血1匙冲;鸡痫,加鸡胆1枚,药水送吞。摘录:《医方简义》卷四
-
羊癫
六畜痫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景岳全书·杂证谟》:“癫,即痫也。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者,即今人之谓羊癫、猪癫也。”病因病机:《石室秘录》卷一:“羊癫之症,忽然卧倒,作羊马之声,口中吐痰如涌,多痰迷心窍,因寒而成,感寒则发也。”症状:《小儿药证直诀·五痫》:“羊痫,目瞪吐舌,羊叫。”
-
犬痫
犬痫为六畜痫之一,即狗癫。狗癫因痫发声如犬吠故名。《外台秘要》卷十五:“狗癫则狗吠。”《备急千金要方》卷五:“犬痫之为病,手屈拳挛。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灸脑户一壮。”以痫发时叫声及病状命名。分马痫、牛痫、羊痫、猪痫、犬痫、鸡痫。
-
马痫
马痫为病名,六畜痫之一,即马癫。《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痫之为病,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项风府、脐中二壮。”以痫发时叫声及病状命名。分马痫、牛痫、羊痫、猪痫、犬痫、鸡痫。《景岳全书》卷三十四:“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者,即今人之谓羊癫、猪癫也。此不过因其声之相似,遂立此名。”
-
风癫
发病时仆地吐涎沫,无所觉,眼目相引,牵纵反强,声如羊鸣,食顷方解。1.五癫指阳癫、阴癫、风癫、湿癫、马癫。《景岳全书》卷三十四:“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者,即今人之谓羊癫、猪癫也。《外台秘要》卷十五:“五癫病者,腑脏相引,盈气起寒厥,不识人,气争,瘈疭吐沫,久而得苏。”2.癫证与痫证的合称。
-
阴癫
初生脐疮未愈,频频洗浴所致癫证。1.指阳癫、阴癫、风癫、湿癫、马癫。见《诸病源候论》卷二。《景岳全书》卷三十四:“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者,即今人之谓羊癫、猪癫也。《外台秘要》卷十五:“五癫病者,腑脏相引,盈气起寒厥,不识人,气争,瘈疭吐沫,久而得苏。”治宜雄黄丸、铁精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