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表法
针对病证的寒热,可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适用于恶寒重而发热较轻,全身酸痛,无汗的风寒表证。代表方有麻黄汤、桂枝汤、香苏散等。是指用性味辛凉,具有疏风散热作用的方药,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治法。代表方有桑菊饮、银翘散、升麻葛根汤等。3.应辨清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不同,然后进行处方用药。
-
发汗法
发汗法为治法。汗法为解表法的古称。是一种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疗方法。具有退热、透疹、消水肿、去风湿等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及具有表证的痈肿、麻疹、水肿早期(上半身较显著)等。如发汗太过能损伤津液,甚则大汗不止,导致虚脱。汗止身温方可出针。如汗不止,针阴市,补合谷。”
-
伤寒学
就文献形式而言,伤寒学的内容不仅反映在历代冠以“伤寒”二字的专著中,而且还包括了诸如《内经》、《难经》、《脉经》、《千金方》、《太平圣惠方》等中医历代各种著述中的有关内容。伤寒学的主要内容:伤寒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急性外感热病的病因,如风寒、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毒、疠气等。
-
开鬼门
开鬼门为治法。出《素问·汤液醪醴论》。汗法又称发汗法,为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及具有表证的痈肿、麻疹、水肿早期(上半身肿较显著)等。汗法分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大类。如果体质虚弱而确有需要发汗解表时,宜配合益气、滋阴等药同用。
-
因其轻而扬之
因其轻而扬之为中医治法。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轻,是病邪浮浅,病位在表;扬,是宣扬发散。指对轻浅的病证,宜使用发散宣扬的治法,顺病势向外发泄。如外感初起,病邪在表,用解表法使之汗解。
-
疏表
疏表疏解表邪。同解表法。详该条。
-
汗法
概述:汗法:1.治疗八法之一;《厘正按摩要术》卷二:“汗法:周于蕃曰:凡小儿寒热互作,鼻流清涕或昏迷不醒,一切急慢惊风等症,须用葱姜煎汤,以左手托病者头后,用右手大指面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谓之洗井灶,以通脏腑之气,随用两大指蘸汤,摩洗鼻两边二十四次,后又蘸汤,由鼻梁山根推至印堂颅门三十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