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本兼治
标本兼治为治则。指针对病证出现的标本并重的情况,采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
化丝汤
处方:熟地1两,麦冬5钱,贝母1钱,玄参5钱,茯苓3钱,苏子1钱,地骨皮3钱,沙参3钱,荆芥(炒黑)1钱。功能主治:肾中之火上冲咽喉,心火相刑肺金,痰中吐血如血丝,日间则少,夜间则多,咳嗽不已,多不能眠。倘不用补剂,而唯事于去痰退火,吾恐痰愈多而血愈结也。2.《辨证奇闻评注》:久咳痰红,由肾水不足,虚火上炎。
-
妇炎平合剂
组成:党参15g,茯苓10g,白术30g,巴戟天15g,薏苡仁10g,桂枝10g,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方解:妇炎平合剂乃《傅青主女科》的健固汤合《金匮要略》的桂枝茯苓丸方化裁而成。桂枝茯苓丸为瘀血留结胞宫而设,方中桂枝、茯苓温通血脉、化气利湿;慢性盆腔炎多以脾肾阳虚为本,湿瘀交阻为标,本方标本兼治,疗效满意。
-
信访条例
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受理机关。第四十五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随症取穴
随症取穴即对症取穴。对症取穴为取穴法之一。指针对疾病的主要症状而选择有效的腧穴进行治疗,如发热取大椎、曲池、合谷;乳汁不足取少泽;崩漏取隐白等。本法属治标范畴,临症时还应审证求因,标本兼治。
-
疳泻
宋·杨士瀛《仁斋小儿方论》:“疳泻者,毛干唇白,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泄下糟粕是尔。”疳疾患儿多有腹泻,关键在脾。泄泻与疳疾都同脾胃有关。因疳而泻,则治疳必须治泻,亦即按照疳疾的虚实轻重,用扶脾和胃的方法,标本兼治。
-
标本同治
如阴虚的病人又患感冒,出现寒热不甚、口干咽痛等症状,就应采取滋阴解表的治法,滋阴是治本,解表是治标。但须注意,标本同治并非不分主次地平均对待,而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或治本病为主,兼治标病;如气虚感冒,可以解表与益气两法合用。又如温热病中,脾胃实热不解而致阴液大伤,可以泻下、滋阴两法合用。
-
白烂
《喉白阐微》:“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四时皆患白烂。”泛指急性喉病伴有脓性糜烂面或似伪膜者。宜审证求因,标本兼治。春、秋季患此病时应酌用沙参、麦冬之类;夏季酌加牛蒡子、胖大海、芦根之类;冬季酌加苏叶、桔梗之类。
-
全国爱国卫生月
每年4月是全国爱国卫生月(ChineseAssociationofHealthEducationAndPromotion)。同时,能过爱国卫生月的活动促进经济性卫生工作的开展,提高群众自我保健和共同改善生存环境的意识。宣传卫生科学知识,引导群众改变不卫生行为,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
闫田玉
闫田玉,中共党员,河北定县人,1921年出生。闫老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工作,尤其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进行了系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辨病毒性肺炎为“血瘀症”,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显著降低了死亡率。1961年以来,闫老采用中药治疗细菌性肺炎并对其作用原理进行了研究,创立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中药方剂。
-
因毒症
因毒症为眼科病证名,指因人体他处患有化脓性感染引起目病者。《证治准绳·杂病》:“谓人生疮疡肿毒累及目病也。”治应审症求因,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