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眼科著作。广东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将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除总论眼病诊疗外,对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眼科外伤及其他各种眼病分别作了系统介绍,内容简明扼要,既有传统的中医眼科理论,又切合临床实用,还有现代科研资料。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一草亭目科全书
《一草亭目科全书》为眼科专书。明·邓苑撰。撰年未详。书中将目瘴总括为内障与外障二类,首为议论叙述生理病理;并附小儿眼病治法。叙述简要,方剂切于实用。1949年后有排印本(与《异授眼科》合刊)。
-
龙树眼论
《龙树眼论》为眼科专著。又名《龙树菩萨眼论》。简称《眼论》。一卷(又有三卷本)。约隋唐间人托名“龙树菩萨”撰。书中记述了眼病的起因,及各种眼病的治法。特别是较详细地说明了针拨白内障的方法。原书已佚。其佚文可见于《医方类聚》、《医心方》等书中。
-
龙树菩萨眼论
《龙树菩萨眼论》为书名。又名《龙树眼论》。简称《眼论》。1卷(又有3卷本)。约隋唐间人托名“龙树菩萨”撰。书中记述了眼病的起因,及各种眼病的治法。特别是较详细地说明了针拨白内障的方法。原书已佚。其佚文可见于《医方类聚》、《医心方》等书中。
-
眼科入院一般工作常规
眼科入院一般工作常规1.同内科入院一般常规工作。2.视网膜脱离及眼外伤患者入院时,应避免淋浴、洗头,嘱卧床休息。3.对传染性眼病,如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等,应执行接触隔离技术。4.对影响视力较慢的眼病,应每周检查视力两次;对视力变化快的眼病,应逐日或随时检查视力。
-
视定若动
定义:视定若动(staticthingseenasmotional)是指以眼外观如常,自视静止不动的物体似有振动或跳动感为主要表现的眼病。视定若动的症状:眼外观如常,自视静止不动的物体似有振动或跳动感。参见:参见目妄见、视惑条。
-
视正反斜
定义:视正反斜(straightthingseenasoblique),以眼外观如常,视正直物呈歪斜状为主要表现的眼病。视正反斜的症状:眼外观如常,视正直物呈歪斜状。参见:参见目妄见、视惑条。
-
鱼子石榴
鱼子石榴(roe-pomegranate-likeconjunctiva)为病名,是指以白睛或黑睛上赘生淡红色颗粒,密集如鱼子,或如石榴绽露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视直如曲
定义:视直如曲(straightthingsseenascrookedmetamorphopsia)是指因视衣津液输布失调或血溢络外,导致以患眼视正直之物如弯曲之状为主要表现的眼病。视直如曲的症状:患眼视正直之物如弯曲之状。参见:参见目妄见、视惑条。
-
胎赤风眼
胎赤风眼病证名。出《本草纲目》。指新生儿感受风热毒邪,引起白睛充血发红。治法见眼胎赤条。
-
热眼
热眼病证名。症见眼睑红肿硬痛,泪眵交加,双眼涩痛灼热的疾病。治宜泻火解毒为主,银翘散合泻黄散加减。
-
鸡模眼
鸡模眼病名。视力弱或夜暮视力减退之病证。①系指夜间视物模糊的病证。即雀目之俗称。②《青囊真秘》卷一:“俗名近视眼是也。”证治参见各有关条。
-
柴胡芍药丹皮汤
处方:黄芩3钱(酒炒),柴胡1钱,白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功能主治:眼病疼痛。用法用量:煎半杯,热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
清热明目洗药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名:清热明目洗药组成:甘菊花1钱5分,薄荷8分,赤芍2钱,胆草1钱5分,白蒺藜2钱,僵蚕1钱5分。功效:清热明目。主治:眼病。用法用量:以水熬透,随时熏洗。
-
枕上正中线
概述:枕上正中线为(zhěnshàngzhèngzhōngxiànMS12upper-middlelineofocciput)为头皮针穴线名。枕上正中线穴的定位:枕上正中线是从强间到脑户的连线。枕上正中线位于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相当于强间至脑户段。枕上正中线穴主治病证:枕上正中线主治眼病等。
-
屏间后
概述:屏间后(píngjiānhòuAT11posteriorintertragalnotch)为耳穴名。标准定位:屏间后穴在屏间切迹后方对耳屏的前下部。屏间后穴位于屏间切迹前方耳屏前下部。主治病症:屏间后穴主治眼病。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刺血等法进行刺激。
-
祛风明目法
祛风明目法(dispellingwindtobrighteneye)是指用具有祛风明目作用的方药,治疗风邪犯目所致眼病的治法。
-
清肝明目法
清肝明目法(clearinglivertobrighteneye)是指用具有清肝泻火、解毒明目作用的方药,治疗肝经实热所致眼病的治法。
-
凉血明目法
凉血明目法(coolingb100dtobrighteneye)是指用具有清热凉血明目作用的方药,治疗热入营血所致眼病的治法。
-
化瘀明目法
化瘀明目法(resolvingstasistobrighteneye)是指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明目作用的方药,治疗血行瘀滞或瘀血不散所致眼病的治法。
-
异授眼科
《异授眼科》为清代眼科著作。一卷。撰人佚名。撰年不详。本书首载眼病证治、歌赋及眼科验方的配制,其次用问答体裁叙述了眼科72症的治法。解放后出版排印本(与《一草亭目科全书》合刊)。现存明抄本及多种清刻本。
-
眼科
眼科为古代医学分科名,是治疗眼病的医学专科。唐代眼科尚未独立,包括在耳目口齿科内;宋代始有眼科的设置。元、明、清三代沿袭均设眼科。参见九科、十三科条。
-
烂眶眼
烂眶眼病证名。指目眶日久赤烂。出《丹溪治法心要》卷六:“治烂眶眼用“薄荷、荆芥、细辛,等分为粗末,烧取烟烬,点眼。”详参目眶日久赤烂条。
-
金翳
金翳病证名。属于内障眼病的范畴。《眼科纂要》卷七:“目生金翳,内如金薄色,永不能治。”
-
赤脉贯布
赤脉贯布证名。系指白睛满布赤丝血络的证候。常见于风火眼、火疳等多种眼病。
-
中接
中接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真髓》。位于头部正中线上;入后发际1.7寸处。主治脑溢血、眼病。一般灸3~5壮。
-
见明
见明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肩部,三角肌止点后上方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眼病、上肢麻痹、上肢瘫痪。一般针斜向上刺2~3寸。
-
阳穴
阳穴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真髓》。位于后头部正中线左侧0.5寸,入后发际1.7寸处。主治脑溢血、眼病等。一般灸3~5壮。
-
阴穴
阴穴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真髓》。位于后头部正中线右侧0.5寸,入后发际1.7寸处。主治脑溢血、眼病。一般灸3~5壮。
-
祛风明目
祛风明目为治法。指用具有祛风明目作用的方药,治疗风邪犯眼所致眼病的治法。
-
凉血明目
凉血明目为治法。指用具有清热凉血明目作用的方药,治疗热入营血所致眼病的治法。
-
滋肝明目
滋肝明目为治法。指用具有滋补肝阴作用的方药,治疗肝阴亏虚所致眼病的治法。
-
养血明目
养血明目为治法。指用具有补血养肝作用的方药,治疗血虚所致眼病的治法。
-
补气明目
补气明目为治法。指用具有益气升阳健脾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虚所致眼病的治法。如人参、黄芪、升麻等,代表方剂益气聪明汤。
-
吕熊飞
吕熊飞为晚清医家。字樵翁。浙江鄞县(宁波)人,长于眼科。撰《眼科易秘》4卷(1876刻成),记眼科杂证,并附歌诀,又用八卦配两目以解释眼病。
-
吕樵翁
吕樵翁即吕熊飞。吕熊飞为晚清医家。字樵翁。浙江鄞县(宁波)人,长于眼科。撰《眼科易秘》4卷(1876刻成),记眼科杂证,并附歌诀,又用八卦配两目以解释眼病。
-
胞睑外翻
胞睑外翻(ectropion)为病名。是指以胞睑外翻粘连于睑外皮肤,难以闭合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胞肉粘轮
胞肉粘轮(stickingofcorneaandeyelid)为病名。是指以胞睑与白睛粘连,甚则使眼球运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物损真睛
物损真睛(traumaticinjuryoflensocularpenetration)是指以外物伤目,而致眼珠破损,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酸碱伤目
酸碱伤目(eyeinjuredbyacidandalkali)为病名。是指眼部被酸碱等化学物质溃蚀,以眼睑或眼球蚀烂、剧痛,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热烫伤目
热烫伤目(eyeinjuredbyoverheat)为病名。是指眼部被高温物质烧伤或烫伤,以眼部红肿剧痛,甚至影响视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目赤如鸠眼
目赤如鸠眼(redeyeasturtle-dovesBehcet’sdisease)是指以患眼白睛红赤,如鸠鸟之眼,同时伴有口腔、咽喉及前后二阴生疮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珠突出眶
珠突出眶(eyeballprotrusionrelatedtoheadposition)为病证名。是指以眼珠突出,与头位改变有一定关系,低头时,轻者合于睑内,重者突出眶外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障陷
障陷病证名。系指患内障眼病而目珠低陷的病证。
-
视物颠倒证
视物颠倒证证名。系指视物皆振动颠倒的病证。可见于某些眼病或全身性疾病。见《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描述该病症状为:视物“皆振动而颠倒也。譬诸环舞后定视,则物皆移动而倒植。”参见目妄见、视惑等条。
-
目肿胀
目肿胀为症状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为多种眼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胞睑肿胀,白睛肿胀,目珠周围肿胀等。
-
暴赤肿痛眼
暴赤肿痛眼病证名。系指眼目暴赤肿痛的病证。本病之病因,《审视瑶函》认为:“此症乃时气所作。”属天行赤眼。详见该条。
-
二明
二明,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小指背侧远侧指关节横纹之尺侧缘一穴;食指背侧远侧指关节横纹之桡侧缘一穴。左右计4穴。主治眼病。一般斜刺0.3~0.5寸。
-
阿糖胞苷滴眼剂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于病毒性眼病如树枝状角膜炎、角膜虹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等。用量用法:滴眼,1日4~6次。注意事项:应将pH调为6.5~6.9之间,以免疗效下降。
-
万里
万里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小腿腓侧近端,以腓骨小头和胫骨外髁高点为底边,作一等边三角形,其顶点直下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眼病。一般直刺1.0~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