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慎独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陷,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明代理学家邵庸发展了慎独学说,指出,保持本性不受“情”的蒙蔽才能在修养过程中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使主体能凭借内心的信念,选择符合道德原则的行为。
-
多食五患
多食五患为病证名。指食量过大导致的五种病患。敖英《东谷赘言》:“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
颐
颐面颊。《素问·刺热论》:“肾热病者,颐先赤。”修养,保养。《医说·食无求饱》:“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所以保冲和而顺颐养也。”
-
养性
养性养生术语。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与道德修养。见《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惔,所以养性也。”道家与道教主张淡泊无为,涵养人的自然本性。又为养生的别称。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即为养生专篇。
-
坐忘
坐忘气功学术语。指一种功法。即静坐修养,至高度入静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唐·司马承桢曾撰《坐忘论》加以发挥。
-
至人
至人古时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超脱世俗,顺应自然而长寿的人。《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
素养
素养即平时修养而成的人的知识、能力、品德等。
-
德
德①天道,谓物得之以生者。指四时气候以及日光、雨露等自然界的正常变化。《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参见“德流气薄”。②修养有得于心。见“德全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