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失
四失指医生治病四种过失。如下:1.临症诊治不懂阴阳逆从的道理而盲目施治。3.不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嗜好、居住环境和职业,不注意形体的肥瘦、寒温,不区别性情的勇怯,不懂得用比类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4.诊断疾病只凭脉诊,不进行四诊合参,主观片面。(《黄帝内经素问·征四失论》)
-
医德
医德是医务工作者在职业活动巾所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疏五过”、“征四失”等论述医德的篇章。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全面而实用地提出了各种医德规范,对后世的医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49年世界医学协会通过了新的医德宣言——《日内瓦协议法》。
-
徵
《素问·五常政大论》:“升明之纪…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其数七。”②指代属火音类人的具体类型。如“上徵”、“少徵”等。详见《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及《灵枢·五音五味》。㈡(chéng,音惩)通“惩”。如《素问》中“徵四失论”篇。㈢(zhēng,音争)同“征”。
-
始
《灵枢·营气》:“常营无已,终而复始。”《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王冰序》:“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外科理例·斑疹》:“深宜刺,使瘀血去于毒聚之始。”《本草正义·麻黄》:“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始得汗。”
-
传统医德
在中国医学史上,几乎所有医学著作都不同程度地论述医德,如《黄帝内经》中的“疏五过论”与“征四失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医家十要》、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张璐的《张氏医通·医门十戒》等。阿拉伯的《迈蒙尼提斯祷文》也是很有影响的传统医德专著。
-
遗
《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素问·徵四失论》:“妄用砭石,后遗身咎。”《灵枢·经脉》:“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去欠),小便遗数。”③失禁,不自主地排出二便。见“遗失”、“遗溺”。㈡(wèi)见“遗遗”。
-
卒
卒㈠音足(zú)。《素问·方盛衰论》:“受师不卒,使术不明。”《灵枢·邪客》:“愿卒闻之。”《素问·玉机真脏论》:“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素问·征四失论》:“卒持寸口”。《灵枢·四时气》:“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毕卒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