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备要
概述:《本草备要》为药物学著作。清·汪昂撰。主要内容:本书取材以《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二书为主,作者予以编选而成。内容首载药性总义,次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及人等八部,共470余种药物。对各药的性味及用途等作了概括性综述,附图400余幅,在近代本草学著作中流传较广。
-
汪昂
休宁(今属安徽)人。汪昂先攻举子业,于经史百家均有深入研究,后弃儒业,潜心研究医著。学术贡献:汪昂虽未业医,然于医学造诣高深,其医学著述竟脍炙人口,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经络歌诀》、《药性歌赋》等等。汪昂推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医学证治纲领。
-
医学五则
《医学五则》医学丛书。清·廖云溪辑。共五种医书。刊于1844年。包括《医门初步》,系胡公谈《医方捷径珍珠囊》的摘要;《药性简要》,是将《本草备要》注释药性部分编成歌括;《汤头歌括》;《切总伤寒》;《增补脉诀》,系在《脉诀》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
医方全书
《医方全书》医方著作。①清·何梦瑶撰。作者长期行医粤东,大多根据南方地势、环境,结合患者体质、病症的特点处方用药,其中《追痨仙方》系据所谓宋刻本辑录,对痨瘵病因与治法包含一些臆测的内容。现存1918年石印本。计有《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濒湖脉学》、《本草备要》、《医方集解》五种。
-
李氏医案
《李氏医案》医方著作。清·李文来撰。刊于1686年。编者将汪昂《医方集解》与《本草备要》重新分类,合为一体,并参考其他有关医方著作纂集而成此书。书中将疾病分为60余大类,按病载方,方后释药。书后并附用药加减、治法提纲等。现有康熙等刻本。
-
本草医方合编
《本草医方合编》为书名。系《本草备要》与《医方集解》的合刊本。对各药的性味及用途等作了概括性综述,附图400余幅,在近代本草学著作中流传较广。按不同作用的方药性质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方剂。
-
本草从新
《本草从新》为药物学著作。清·吴仪洛撰。刊于1757年。作者鉴于《本草备要》的作者汪昂“不临证而专信前人,杂揉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故重新将该书修订。内容半数保留,半数增改,并补充了一些《本草纲目》所未收载的药物,故名《本草从新》。全书分类法参照《本草纲目》,共收药物720种。建国后有排印本。
-
李文来
李文来清代医家。字昌期,江西婺源县人。与名医汪昂交善·故以其《医方集解》、《本草备要》二书加以合编,并经汪氏本人校正,取名《李氏医鉴》,现有刻本行世。
-
槐角
概述:槐角药名,见《本草备要》。入肝、大肠经。槐角的功效与主治:槐角具有凉血,止血,清肝降火的功效:槐角治肠风下血,痔血,血痢,崩漏,血淋,吐血,咯血,唾血,鼻衄,齿衄,心胸烦闷,肝热头痛,风眩欲倒:煎汤内服,9~槐角种子含脂肪油,还含金雀花碱、N-甲基金雀花碱、苦参碱等生物碱,以及血球凝集素等。
-
白沙糖
《*辞典》:白沙糖:出处:《纲目》拼音名:B iShāT nɡ别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录》),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备要》)。②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附方:①润肺气,助五脏精:石蜜和枣肉、巨胜末丸,每食后含一、两丸。(《随息居饮食谱》)⑤治汤火伤:白糖一两,梅片一钱。
-
甘草梢
《*辞典》:甘草梢:出处:《珍珠囊》拼音名:GānCǎoShāo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的末梢部分或细根。性味:《医学入门》:性寒。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治阴茎中疼痛及淋浊。①《医学启源》:善去茎中痛。②《医学入门》:生用,泻胃火,解热毒,除胸中积热。③《本草备要》:淋浊证用之。
-
鸡子壳
《*辞典》:鸡子壳: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JīZǐK 别名:鸡卵壳(《医学入门》),混沌池、凤凰蜕(《纲目》),混沌皮(《医林纂要》),鸡子蜕(《中国医学大辞典》)。外治痘疮入目,白秃,聤耳,下疳,囊痈。(《圣惠方》)③治眼卒生翳膜:鸡子壳(抱子者,去膜,取白壳皮研)一分,贝齿三枚(烧灰)。
-
蔷薇露
《*辞典》:蔷薇露: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Qi nɡWēiL 别名:阿刺吉(《群芳谱》),蔷薇花露(《新本草备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花的蒸馏液。功能主治:①《群芳谱》:能疗人心疾。②《纲目拾遗》:温中达表,解散风邪。散胸膈郁气。③《现代实用中药》:治口疮及消渴。用法用量:内服:炖温服,1~
-
芜菁子
《*辞典》:芜菁子:出处:《别录》拼音名:W JīnɡZǐ别名:蔓菁子(《千金方》)。治青盲,目暗,黄疸,痢疾,小便不利。⑦《医林纂要》:益肝行气,去郁热,攻积聚,杀虫毒。注意:《本草从新》:实热相宜,虚寒勿使。水煮酒服亦可。(《子母秘录》)⑤治大小便关格闭塞:蔓菁子油一合,空腹服之即通,通后汗出勿怪。
-
鸭卵
《*辞典》:鸭卵: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YāLuǎn别名:鸭子(孟诜),鸭蛋(《医钞类编》)。性味:甘,凉。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痢。②《本草备要》:能滋阴。③《医林纂要》:补心清肺,止热嗽,治喉痛齿痛;百沸汤冲食,清肺火,解阳明结热。注意:脾阳不足,寒湿下痢,以及食后气滞痞闷者不宜食。
-
切总伤寒
《切总伤寒》为《医学五则》丛书系列之一。清·廖云溪辑。共5种医书。刊于1844年。包括《医门初步》,系胡公谈《医方捷径珍珠囊》的摘要;《药性简要》,是将《本草备要》注释药性部分编成歌括;《汤头歌括》;《增补脉诀》系在《脉诀》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
瓦弄子
概述:瓦弄子为中药名,出自《东北动物药》,即《本草备要》记载的瓦楞子的别名。别名:瓦垄子、瓦弄子、蚶子壳、魁蛤壳来源及产地:蚶科动物魁蚶ArcainflataReeve.泥蚶A.granosaL.或毛蚶A.subcrenataLischke的贝壳。性味归经:甘、咸,平。治胃痛、嘈杂、吐酸,顽痰积结,瘰疬,瘀血癥瘕。
-
炒赤芍
还提出了“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以酒炒,入女人血分药以醋炒”(《本草述钩元》)。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瘕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关于赤芍是否去皮进行了研究,认为去皮后芍药苷降低,皮部含量占2.54%,髓部仅含1.77%。
-
本草汇笺
《本草汇笺》为药物学著作。清·顾元交纂于1660年。作者虑《本草纲目》之浩繁及《本草经疏》之附会,而取众书之长,删繁提要。首列药图,集运气及诸药学总论,继以草、木、果、谷、菜、人、禽、兽、虫、鱼、鳞、介、玉石、水、火、土等部归类,载药近400种。分述药性功用主治,并附验方,颇切临证。
-
地浆
《*辞典》:地浆: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D Jiānɡ别名:土浆(陶弘景),地浆水(《会约医镜》)。性味:甘,寒。④《本草备要》: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痛及虫蜞入腹。或代水煎药。(《圣惠方》)②治干霍乱病,不吐不利,胀痛欲死:地浆三、五盏,服。(《梅师集验方》)⑤治中野芋毒:土浆饮之。
-
瓦垄子
概述:瓦垄子为中药名,出自《丹溪心法》,即《本草备要》记载的瓦楞子的别名。别名:瓦垄子、瓦弄子、蚶子壳、魁蛤壳来源及产地:蚶科动物魁蚶ArcainflataReeve.泥蚶A.granosaL.或毛蚶A.subcrenataLischke的贝壳。性味归经:甘、咸,平。治胃痛、嘈杂、吐酸,顽痰积结,瘰疬,瘀血癥瘕。药理作用:碳酸钙有抗胃酸作用。
-
本草纲目易知录
《本草纲目易知录》为书名。清·戴葆元撰。刊于1887年。此书系据《本草纲目》、《本草备要》二书内容予以增删而成。编例仿《本草纲目》之十六部,各药以大字述其性味功治,小字列举附方,可谓《本草纲目》之节略书。然若干药物之下,仍夹有作者个人注说。书末附《万方针线易知录》。现存清刻本。
-
瓦楞子
拉丁名:ConchaArc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clamshell(《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瓦垄子、瓦弄子、蚶子壳、魁蛤壳来源及产地:蚶科动物魁蚶ArcainflataReeve.泥蚶A.granosaL.或毛蚶A.subcrenataLischke的贝壳。治胃痛、嘈杂、吐酸,顽痰积结,瘰疬,瘀血癥瘕。制酸煅用,消痰软坚生用。
-
茯神木
《*辞典》:茯神木:出处:《纲目》拼音名:F Sh nM 别名:黄松节(《药性论》),松节(《脚气治法总要》),茯神心(《卫生宝鉴》),茯神心木(《本草备要》)。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的松根。性味:甘,平。①《药性论》:治中偏风,口面歪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③《中药志》:宁心安神。
-
橄榄核
《*辞典》:橄榄核:出处:《纲目》拼音名:GǎnLǎnH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核。生境分布:主产福建,此外,广东、广西亦产。功能主治:消诸鱼骨鲠,治胃痛,疝气,肠风下血。④《本草再新》:治肝胃气,疝气,消疽瘤。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磨汁涂。(《杨氏家藏方》橄榄散)③治耳足冻疮:橄榄核烧研,油调涂之。
-
檀香油
《*辞典》:檀香油: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T nXiānɡY u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药理作用:檀香油之抗菌作用不强,对伤寒杆菌之酚系数在0.1以下。檀香油尚有利尿作用,麻痹离体兔小肠,对兔耳皮肤有刺激作用。③《新本草备要》:治白浊。0.2毫升(一日量1毫升)。
-
苎麻皮
《*辞典》:苎麻皮:出处:《本草备要》拼音名:Zh M P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茎皮。功能主治:清烦热,利小便,散瘀,止血。①《得配本草》:治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病;②《本草再新》:治小便不通,痰哮咳嗽,肛门肿痛,肛脱不收,疗血淋。附方:治金刃伤:野苎麻,阴干晒燥,搓熟取白绒敷之,即止血,且不作脓。
-
谢昌仁
谢昌仁,1919年8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杂病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儒门事亲》、《脾胃论》、《丹溪心法》、《本草备要》、《温病条辨》、《医林改错》、《医学心悟》、《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发展中医,应重视对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基本特点的研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