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法方药
理法方药是将中医理论、诊法、治法在临床实践中综合应用的思维方法,涵盖诊治全过程的四个基本内容。方,指方剂;药,指药物。即明确病因病机,确定预防措施或治则治法,组方遣药。
-
张仲景
名机,字仲景。仲景有感于此,遂精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研《黄帝内经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及《平脉辨证》等,撰成《伤寒卒病论》十六卷。其中三阳经证多为热证、实证,三阴经证多为寒证、虚证。张仲景根据六经辨证的理论,采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法进行临床治疗。
-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0年6月11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29号)发布,2010年7月1日起实施。初诊病历记录书写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时间、科别、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中医四诊情况,阳性体征、必要的阴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意见和医师签名等。(五)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
-
医学方法论
概念:医学方法论是以医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说。例如,如何在科学的世界观和人体观、疾病观指导下,形成正确的考察和理解健康与疾病的思考方式;如何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移植和吸收非医学方法以创立和发展新方法;在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情况下,医学方法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
-
伤寒论学
明清两代,继成无己之后,整理和注解《伤寒论》者,日益增多,如王肯堂,方中行、张隐庵、张路玉、钱天来、柯韵伯、尤在泾诸家,或循原书加以阐解,或本仲景故说而间附后世类方,或以法类证,或以方类证,见仁见智,均对仲景学说有所昌明,尤其清代《医宗金鉴》各科备齐。如以六经为纲,对辨证论治理论框架的构筑;
-
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具备开展消渴病、消渴痹(消渴心痹、消渴痛痹、消渴肾病、消渴晕厥、消渴中风、消渴水肿、消渴坏疽、消渴视物昏渺等)、血浊、瘿病、瘿气、瘿瘤、瘿病发热等疑难、急危重症诊疗工作的能力。传统非药物疗法、外治疗法和中药制剂是体现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诊疗特色的重要方面。
-
宗筋弛纵
概述:宗筋弛纵:1.足痿不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阳明虚则纵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晋唐时代,不少医者进一步认识到劳伤致肾虚的机理,《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载有大量补肾治阳痿的方剂。这表明中医不仅能治疗功能性阳痿,而且能治疗一部分器质性阳痿,因而在本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
理瀹骈文
概述:《理瀹骈文》为中医外治法著作。清·吴尚先撰。正文部分则分别论述了伤寒、中风、痹症等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病症的外治方并详加注文阐述,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除膏药外,本书还记载了敷贴法、熨法、洗法、熏法、照法、拭法、浴法、溻法、吸入法、取嚏法、灌导法、火罐法、割治法等。
-
龙砂八家医案
《龙砂八家医案》为医案著作。清·姜成之编。本书辑录清乾隆,嘉庆年间戚云门、王钟岳、贡一帆、孙御千、戚金泉、叶德培、姜学山、姜恒斋八家医案(书中并附姜宇瞻医案二则,实为九家)而成。全书以杂病及时症医案为主,或理法方药四平八稳;或异军突起出奇制胜,总之,其理法颇多可取之处。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戴裕光
他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对抗衰老中药不同治则(养阴、助阳、益气通瘀)的研究表明,不同治则的中药均有延缓人体衰老的作用,关键是在人体不同的时期辨证论治;主编或参编《戴裕光医案医话集》、《新编简明中医方剂学》、《实用中医老年病学》、《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现代中医学》等专著5部。
-
简明中医内科学
《简明中医内科学》内科著作。南京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编。本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病因、诊法、治疗法则等内容。各论介绍73种内科病证的诊治,采用中医病名,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颇为规范。论述简明,文字浅显,每病之后附有医案选录,可供临床参考。1959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眼科秘诀
682年),号孙真人,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我国最早的理法方药俱备的中医药文献之一。1984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发行的《眼科阐微》附篇《眼科秘诀》刊印本分析,可能本书与《银海精微》同样,均属后代医家假托孙氏之名所作的眼科专著。
-
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
二、评价内容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指标基础上,按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公立医院资源消耗、专科服务能力建设等内容,围绕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等五方面内容建立指标体系。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9中药饮片使用率定量计算方法:中药饮片使用率由门诊和住院两部分组成。
-
杂病源流犀烛
《杂病源流犀烛》为内科著作。清·沈金鳌撰。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八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等。每门分若干病证,每病各著源流一篇,并详述病证原委,悉其形证,考其主治,因病用方,理法方药比较契合。每病在介绍方治外,并附导引等治法。
-
传忠录
《传忠录》为医论著作。本书是《景岳全书》第一部分,共收医论30余篇,论述辨证、诊法及治则等多方面内容。对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中医理论作了系统论述与分析。重点阐发“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治以温补为主,对刘完素、朱震亨重用寒凉攻伐的治法,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见解;是研究张氏医学思想和实践的重要著作。
-
爱庐医案
《爱庐医案》医案著作。清·张仲华撰。1882年柳宝诒从《爱庐方案》抄本中选录二十四案,并加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中,改名《爱庐医案》。分内伤杂病,内风、伏气、疫邪、外疡、妇人等十八门。张氏医案记述治疗经过较详,审证、用药、列方契合病情,理法方药,四平八稳,可供临床参考。现存多种清刊本。
-
中医医院脑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脑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1年9月14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1〕44号印发,自2011年9月14日起施行。有条件的可开设康复治疗室。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少见、危重及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掌握脑病防治新进展。
-
绿映瞳神证
绿映瞳神证证名。系指绿风内障的早期证候。见《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瞳神乍看无并,久之专精熟视,乃见其深处隐隐绿色,自视亦渐觉昏眇,病甚始觉深绿。”本病为痰火湿热害及清纯之气也。治疗应参考绿风内障的理法方药。
-
女科切要
《女科切要》为妇科专著,8卷。清·吴本立(道源)纂辑。作者上采前贤、旁取时论,分门别类,纂辑成书。卷一至卷二论调经及妇科杂病;卷三至卷四论广嗣及妊娠诸疾;卷五论生产及难产救治;所论病疾之脉因证治、理法方药皆约而达、简而精。曹炳章谓其“方全法备、简明切要”,可信。现存初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
中医妇科学
唐代孙思邈对妇科也深有研究,在《千金要方》中把“妇人方”三卷列于篇首,内容包括求子、妊娠疾病、月经病、带下病、妇科杂病等。至明代,妇科专著大量出现,如薛立斋的《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赵献可的《邯郸遗稿》、王肯堂的《证洽准绳·女科》、万全的《广嗣纪要》、《万氏妇人科》,张景岳的《妇人规》等。
-
女科秘诀大全
《女科秘诀大全》为妇科著作,5卷,清·陈莲舫编于1909年。作者指出:“妇人阴性偏拗,幽居多郁,七情所染,坚不可破,且面加粉饰,语多隐讳,仅凭切脉一端下药岂能免误?”遂选集诸家论说,结合临证实践,分经脉、胎前、产后、杂证予以论述。理法方药,章法井然,所附按语,亦有见地。1923年广益书局石印本。
-
不居集
《不居集》为内科著作。上集内虚以真阴真阳五脏内亏立论,阐述血症、热症、咳嗽、痰症、泄泻、怔忡、惊悸等40余种病证的理法方药,其中以嗽、热、痰、血为四大症,论之甚详。下集外损为作者之创见,将六淫外感,由浅及深导致虚损诸病症分为风劳、风寒、风热、暑症、湿劳等20种,认为外损之症惟风劳最多。
-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为中医学著作。1.秦伯未著。“法则之部”包括辨证、诊法与治法;“方剂之部”重点介绍方剂、基本方剂和处方;秦氏强调学习中医离不开理法方药,只要循序渐进,就可由入门而提高,书中多能结合临床心得予以阐述。2.王静山编。此书设中医诊断撮要、中医简要理论与杂病诊治提要、药物撮要、汤头歌诀择要四章。
-
妇科胎产百病
《妇科胎产百病》为妇产科著作。1卷。清代王之翰(崧甫)撰。撰年不详。此书选列各种妇女病证99条,详论其病因、证治和理法方药。末附妇科经效验方10余首。现有1912年石印本及复印本。
-
医学实在易
《医学实在易》为综合性医书。清·陈念祖撰于1809年。全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中医的理法方药等内容,包括对脏腑、经络、四诊、运气的说明;将各种疾病按表里、寒热、虚实证予以分类,详述其证治及诸证的对症方药。文字浅近易懂,并附歌诀,易于记诵。1949年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