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法
穴法:穴,腧穴;法,法式、方法。有三解:①指取穴的方法。②指治病选穴的法式。如《医学入门》的杂病穴法。③指处方。如《银海精微》:烂弦火穴法。
-
打嗝
又称吃逆、吃忒。本症可见于胃、膈肌痉挛和神经性呃逆,亦可见于危重病证。掐按内关穴:用手指掐内关穴,此穴位于手腕内侧第一横纹下约2横指处,其止打嗝的效果也比较好。指压天突穴法:用拇指按压天突穴,由轻到重,指端稍向下用力,患者自觉有酸胀感,并憋气,约1min左右起手。按压中脘:用拇指指端轻轻按压中脘20次。
-
法制熟艾
处方:陈久黄艾。作艾炷法:凡下火点灸,须令艾柱根下,广三分,长亦三分。点火法:古来用火灸病,忌八般木火。《甲乙经》云,灸疮不发者,用故履底灸令热熨之,三日即发,脓出自然愈疾。壮数多少法:(千金方)云,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疾,病根深笃者,可倍多於方数。依扁鹊灸法,有至五百壮、千壮者,皆临时消息之。
-
阳别
《医学入门·附杂病穴法》:“别即阳别,乃阳交穴也。”阳交为经穴名(YángjiāoGB35)。属足少阳胆经。为阳维脉的郄穴。正坐取穴。如胸胁胀满、颈项强痛、惊悸怔忡、癫疾惊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枢痛、膝痛、足胫痿痹、霍乱转筋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胸膜炎、咽喉炎、腓浅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精神病等。一般直刺0.5~
-
步穴
步穴指按次序介绍穴法,因称。步:逐步、经历之意。见《针灸聚英》。
-
高武
简介:高武为明代针灸学家。四明(今浙江鄞县)人。据《内经》、《难经》摘编成《针灸节要》(又作《针灸素难要旨》、《针灸要旨》)三卷(1519年)。该书以经络穴法类聚,各病取穴治法,诸论针灸法,针灸歌赋等各为一卷。又撰《痘疹正宗》,阐发张仲景、钱仲阳、张洁古、李明之、王海藏、朱震亨及王节斋诸家之说。
-
医学入门
《医学入门》为书名。首载“子午八法”及“杂病穴法”,依次为“针法”“灸法”“炼脐法”及各种禁忌。本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参考诸家学说,分类编纂而成。内容包括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穴图说、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外感病、内伤病、内科杂病、妇人病、小儿病、外科病、各科用药及急救方等。
-
延年
延年为推拿穴位。出《幼科铁镜》。位于鼻梁骨高耸处,在山根穴与准头穴之间。《保赤推拿法·掐天庭穴至承浆穴法》:“延年在鼻高骨”。有开窍醒神,止抽搐等作用。用治外感风寒、惊厥等症。
-
针灸指南
《针灸指南》为书名。书分歌诀总要、穴法总要、病状总要三部分。内容多选自《针灸大成》,加以审订校考而成。本书卷一-三针灸指南说,泛论有关性命,摄养等内容;卷四载多种病症的针灸取穴,将穴位分为头阳(前)、头阴(后)、胸腹、背脊、手阴、手阳、足阴、足阳等,并附其中的要穴图。这种分法与前人略有不同。
-
神灸经纶
《神灸经纶》为书名,清·吴亦鼎撰著。成书于咸丰三年(1853年)。本书内容专论灸法,详列蓄艾、用艾、灸忌、经脉循行、穴位主治等。临床应用强调辨证论治。卷一论灸疗的方法、禁忌、灸后调养、经络循环及释周身部位名称;卷二为十二经、奇经八脉的经穴位置与灸法;作者认为“针之手法未可以言传,灸之穴法尚可以度识”。
-
捏结喉法
捏结喉法推拿方法名。用手捏结喉部。常与点天突穴法同治痰厥。《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痰饮方》:“捏结喉法…其令人喉痒作嗽之力尤速。欲习其法者,可先自捏其结喉,如何捏法即可作嗽,则得其法矣。捏结喉,必痒嗽吐痰后,其气乃通。
-
老龙
概述:老龙:1.推拿穴位名;2.经外奇穴名。出《小儿推拿广意》。掐此穴治惊风、昏迷。《保赤推拿法·掐老龙穴法》:“此穴在中指背靠指甲处。相离如韭叶许。若儿急惊暴死,对拿精灵、威灵二穴,不醒,即于此穴掐之,不知疼痛,难救”。出《幼科铁镜·虎口合骨穴图》。主治气厥。一般以指掐或用毫针直刺0.1~
-
窦太师针经
《窦太师针经》为腧穴专书。编者未详,其穴法、刺法与金元针灸大家窦汉卿针术如出一辙。是自初唐《甄权针经》之后的又一次基于临床实践经验对针灸腧穴的系统总结。
-
藏府性鉴
《藏府性鉴》为书名。清·尤乘补辑。本书以《人镜经·附录》为蓝本,经贾诠附入《灵》《素》要义后改名《藏府性鉴》,复经尤乘补辑而成。书述藏府见证、诊法、治法、针灸穴法等。
-
子午流注微处理机
子午流注微处理机是指一种子午流注开穴法应用计算机仪。可根据公历年、月、日、时、分,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四种方法求得流注穴位,同时显示泻子、泻母;还能进行逆推算,按所需穴位求得预约诊疗时间。为适应在不同时区使用,该机还具有各地时差自动调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