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师
针师是指掌握针法的医师。《旧唐书·职官志》:“太医令掌医疗之法。丞为之贰。唐太医署设针灸专业,教授学生。据《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内有“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
针生
针生为古代太医署人员职位名。见《旧唐书·职官志》。参见针博士:我国自唐始,针灸独立成科。据《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内有“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
针工
针工为古代太医署人员职位名。见《旧唐书·职官志》。针博士是指我国自唐始,针灸独立成科。据《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内有“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
针博士
针博士是古代太医署职称,负责掌管针灸科专业的教授和考核,官阶在从八品上。我国自唐始,针灸独立成科。据《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内有“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
医工
见《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唐代有医工、针工等,职位在医师、针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之上。医工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百官志》曰:“王国官有礼乐长,主乐人;皆比四百石。”医工长之下还设有侍医、太医、尚方等医官隋唐太医署中医者名称·医工:医工为隋唐太医署中医者名称。
-
针助教
据《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内有“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